跳转到内容

User:Yangsd14/沙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需求与供应[编辑]

全球供需现状[编辑]

2012年,世界PX的装置生产能力约4000万吨/年,70%以上的装置在亚洲地区,新建产能也大都集中在亚洲,主要为韩国和中国。

国内供需现状[编辑]

2012年,我国PX装置的生产能力达826万吨/年,表观消费量约为1382.4万吨/年。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PX生产和消费国,产能约占全球产能的20%,消费量占全球38%左右。
截至2012年底,国内PET产能已达4130万吨/年,PTA产能达3250万吨/年,折算需要的PX分别达2340万吨/年和2145万吨/年,远大于国内PX供给量。由于PX相对供应不足,致使到2012年底出现下游PTA行业开工率约70%、聚酯行业开工率约80%的情况。根据目前项目生产和建设情况,到2015年,国内PET和PTA产能保守估计均将达到5000万吨/年,折算需要PX分别为2835万吨/年和3300万吨/年。而目前国内在建拟建的项目产能为510万吨/年,即使这些装置到2015年全部投产,产能也只有1336万吨/年,相对需求来说,产能严重不足。
此外,由下游市场需求较大,致使我国PX进口量从2006年的184.0万吨/年激增至2012年的628.6万吨/年,年均增长率达40%。而且在可见的近几年,PX进口量将继续保持在高位。[1]

工业生产[编辑]

芳烃联合装置[编辑]

重整油和裂解加氢汽油中抽提一直以来是生产PX的主要工艺路线,由于PX需求量日益增长,用此工艺来生产PX已远不能满足需求。当前芳烃联合装置的目的是增加二甲苯的产率,同时减少的产率。[2]典型的对二甲苯生产方法是从石脑油催化重整生成的热力学平衡的混二甲苯(GA)中通过多级深冷结晶分离或分子筛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简称吸附分离)技术,将对二甲苯从沸点与之相近的异构体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而对于邻位和间位的二甲苯及乙苯的处理,往往采取混二甲苯异构化(简称异构化)技术,使之异构化为对二甲苯。甲苯歧化和烷基转移技术是充分利用工业上廉价的甲苯和碳九芳烃/碳十芳烃(C9A/C10A)转化为混二甲苯和苯的有效途径。对于芳烃联合装置,50%以上的混二甲苯由该技术生产,该技术是工业上增产对二甲苯的主要手段。[3]对二甲苯芳烃联合装置主要由歧化烷基化转移、二甲苯异构化、二甲苯精馏、吸附分离等4个单元组成。歧化烷基化转移单元将C7~C9芳烃转化为二甲苯和苯;二甲苯异构化单元将含少量PX的C8混合芳烃转化为PX含量平衡的C8混合芳烃;二甲苯精馏单元是将来自上游连续重整装置的C8+重整油及二甲苯异构化单元的C8+芳烃进行切割分离,为吸附分离提供混合芳烃原料;吸附分离单元则从C8混合芳烃中分离PX产品。[4]
甲苯选择性歧化是生产对二甲苯的一个新途径。近年来,随着催化剂性能的不断提高,该工艺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随着乙烯产能的不断提高,甲苯总量将呈上升趋势,从而使该工艺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编辑]

  1. ^ 丰存礼.我国对二甲苯行业分析及发展建议.化工进展.2013(8):1988-1993
  2. ^ 王小妮,许云峰.对二甲苯(PX)生产工艺介绍.中国信息化.2013(14):45-46
  3. ^ 陈庆龄,孔德金,杨卫胜.对二甲苯增产技术发展趋向.石油化工.2004,33(10):909-915
  4. ^ 张建成.对二甲苯生产的技术进展.精细石油化工.2010, 27(3):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