蝰屬
外观
(重定向自Vipera)
蝰属 | |
---|---|
V. aspis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爬行綱 Reptilia |
目: | 有鳞目 Squamata |
亚目: | 蛇亚目 Serpentes |
科: | 蝰科 Viperidae |
亚科: | 蝰亚科 Viperinae |
属: | 蝰属 Vipera Laurenti, 1768 |
異名 | |
|
蝰屬(學名:Vipera)是蛇亞目蝰蛇科蝰亞科下的一個有毒蛇屬,其分布範圍相當廣泛,既出沒於北非,亦有品種分布於北極圈、英國與及亞洲。[2]其學名「Vipera」來源於拉丁語中的「Vivus」及「Pario」,意指「活體」、「生產」,似乎針對大部份蝰蛇卵胎生的特性。[3]目前共有23個品種已被確認。[4]
特徵
[编辑]蝰蛇體型較小,頭部與頸部鋪有細碎鱗片(部分品種頭額位置長有較大片的鱗塊),頭頸間有明顯分野。背鱗為龍骨結構,肛鱗與尾下鱗排列成對。[2]
地理分布
[编辑]蝰屬既可見於歐洲英國、地中海群島、愛琴海一帶,亦可見於北非的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等地區。也有一些品種分布於北極圈,東至北亞的庫頁島及北韓亦有蝰蛇的蹤影。[1]
棲息地
[编辑]大部分的蝰蛇都選擇棲息於較寒冷的環境,位處緯度越低(較接近赤道)的蝰蛇,越會向海拔較高、氣候較乾燥的地區發展。相反,位處緯度越高的蝰蛇,則會選擇較多植被及較潮濕的地方棲息。[2]
生態行為
[编辑]所有蝰蛇都屬於陸行性蛇類。繁殖方面,蝰屬的蛇都是卵胎生動物。[2]
毒性
[编辑]蝰蛇的毒素主要包含神經毒素及血毒素,遭其咬擊所導致的中毒情況變幻莫測。一些體型較小的北方蝰蛇(如極北蝰)分泌毒素份量較少,而另一些蝰蛇(如沙蝰)則能向生物注射份量極重的毒液。總結而言,被蝰屬下的蛇類所咬的傷害,很少能達到與钝鼻蝰或山蝰相等的威力。[2]
品種
[编辑]品種[1] | 學名及命名人[1] | 亞種 | 地理分布[1] |
---|---|---|---|
沙蝰 | Vipera ammodytes,(Linnaeus, 1758) | 4 | 意大利東北方、斯洛伐克南部、匈牙利西部、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希臘、黑山、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土耳其及敘利亞。 |
毒蝰 | Vipera aspis,(Linnaeus, 1758) | 4 | 法國、安道爾、西班牙、德國、瑞士、摩納哥、厄爾巴島、基度山、意大利、西西里。 |
V. barani | Vipera barani,(Böhme & Joger, 1984) | 0 | 土耳其西北部。 |
極北蝰 | Vipera berus,(Linnaeus, 1758) | 2 | 西歐、中歐地區,以至北極圈、俄羅斯、庫頁島、北韓、蒙古北部及中國北部。 |
V. darevskii | Vipera darevskii,(Vedmederja, Orlov & Tuniyev, 1986) | 0 | 阿美尼亞及格魯吉亞。 |
V. dinniki | Vipera dinniki,(Nikolsky, 1913) | 0 | 俄羅斯及阿塞拜疆。 |
高加索蝰 | Vipera kaznakovi,(Nikolsky, 1909) | 0 | 土耳其東北部、格魯吉亞及俄羅斯。 |
翹鼻蝰 | Vipera latastei,(Bosca, 1878) | 1 | 歐洲西南部及非洲西北部地區。 |
高加索草原蝰 | Vipera lotievi,(Nilson et al., 1995) | 0 | 高加索山脈。 |
V. monticola | Vipera monticola,(Saint-Girons, 1954) | 0 | 摩洛哥亞特拉斯山脈。 |
V. nikolskii | Vipera nikolskii,(Vedmederja, Grubant & Rudajewa, 1986) | 0 | 烏克蘭中部。 |
巴勒斯坦山蝰 | Vipera palaestinae,(Werner, 1938) | 0 | 敘利亞、約旦、以色列及黎巴嫩。 |
V. pontica | Vipera pontica,(Billing, Nilson & Sattler, 1990) | 0 | 土耳其東北部阿爾特溫省。 |
V. seoanei | Vipera seoanei,(Lataste, 1879) | 1 | 法國西南部與及西班牙、葡萄牙北部地區。 |
草原蝰 | Vipera ursinii,(Bonaparte, 1835) | 0 | 法國東南部、奧地利東部、匈牙利、意大利中部、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阿爾巴尼亞北部、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希臘、土耳其、伊朗西北部、阿美尼亞、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烏茲別克斯坦及中國新疆。 |
Vipera walser Ghielmi, Menegon, Marsden, Laddaga & Ursenbacher, 2016[5] | 意大利阿尔卑斯山西部 |
參考文獻
[编辑]- ^ 1.0 1.1 1.2 1.3 1.4 McDiarmid RW, Campbell JA, Touré T. 1999. Snake Species of the World: A Taxonomic and Geographic Reference, vol. 1. Herpetologists' League. 511 pp. ISBN 1-893777-00-6 (series). ISBN 1-893777-01-4 (volume).
- ^ 2.0 2.1 2.2 2.3 2.4 Mallow D, Ludwig D, Nilson G. 2003. True Vipers: Natural History and Toxinology of Old World Vipers. Krieger Publishing Company, Malabar, Florida. 359 pp. ISBN 0-89464-877-2.
- ^ Gotch AF. 1986. Reptiles -- Their Latin Names Explained. Poole, UK: Blandford Press. 176 pp. ISBN 0-7137-1704-1.
- ^ Vipera. ITIS. 2006 [13 August, 2006].
- ^ Samuele Ghielmi, Michele Menegon, Stuart J. Marsden, Lorenzo Laddaga and Sylvain Ursenbacher. 2016. A New Vertebrate for Europe: The Discovery of A Range-restricted Relict Viper in the western Italian Alps. Journal of Zoological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ary Research. 54(3); 161–173. DOI: 10.1111/jzs.12138
外部連結
[编辑]- (英文)TIGR爬蟲類資料庫:蝰屬
- Viperaa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