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湯
外观
下水湯為台灣舊時普遍見於菜市場旁、麵攤、麵店之雞鴨內臟,經過潔淨處理後,加薑絲、葱同烹煮成清湯。嗜酸者加烏醋,嗜香者多加芝麻油。
緣起
[编辑]下水廣義指一般指動物內臟,名稱由來未有定論[1]。較為人知的說法之一是源自英文Haslet soup,到了日本成了外來語ハススープ,再到台灣時便由台語讀音相近的下水表示。由於舊時民生物資營養欠缺,雞鴨內臟多賤賣甚至免費贈送[來源請求],廣受人民烹調食用。
介紹
[编辑]雞鴨內臟尤其是胰臟、脾臟、雞胗(砂囊)極富嚼勁,口感頗佳,現今則仍有嗜吃者點此菜,視同美味珍饈。但動物內臟的膽固醇甚高,不宜過量食用以護健康。而且內臟不易消化,胃腸不佳及老少亦不宜食用。
參見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 劉建仁. 下水湯(ha⊦-sui`-t‘ŋ)──(鷄內臟的湯). 臺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2014-08-16 [2019-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9) (中文(臺灣)).
这是一篇與食物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