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央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央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
机构概况
上级机构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机构类型中央军委议事协调机构
联络方式
总部
实际地址北京市
机构沿革
成立时间1961年
撤销时间1994年

中央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是中央军委议事协调机构,负责人民武装工作。

沿革

[编辑]

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晋察冀边区召开人民武装代表大会,经民主选举产生了晋察冀边区人民武装委员会,以加强对民兵、自卫队的领导。1941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中规定:“自卫队与民兵应由各级(由边区到县)人民武装委员会统一领导。”1942年后,多数地区的人民武装委员会陆续改成人民武装部[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中共中央1952年12月4日《关于建立各级人民武装委员会的决定》,从中央到区均建立各级党的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由同级党委书记兼任,办事机构设在各该级人民武装部门。1959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决定,取消人民武装委员会,成立中央军委和省、地区、县党委民兵工作组[1]

1958年,毛泽东针对美帝国主义台湾海峡制造紧张局势及台湾国民党当局声称要“反攻大陆”,向全党、全国发出“大办民兵师”的号召,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民兵问题的决定》,作出了“全民皆兵”的决策。1959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央军委民兵工作组罗荣桓任组长,张爱萍甘泗淇任副组长,以加强对民兵工作的领导。1960年4月,在北京召开全国民兵代表会议,到会代表6000多人[2]

1961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央军委民兵工作组扩大为中央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罗荣桓任主任,张爱萍、甘泗淇、傅秋涛任副主任,日常工作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动员部承办[3][2]。1961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各级民兵工作组改为人民武装委员会[1]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级人民武装委员会的工作一度中断[1]

1978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恢复中央军委和各级地方党委人民武装委员会的通知》,决定恢复中央军委和各级地方党委的人民武装委员会;中央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由国家计委公安部财政部农林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体委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等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的负责人组成,主任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任,办事机构设在总参谋部动员部;省、地区、县(市)的人民武装委员会分别由同级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部门、人民团体和省军区、军分区、县(市)人民武装部的负责人组成,主任由同级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办事机构设在省军区、军分区和县(市)人民武装部,负责日常工作[1]

1994年11月29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成立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的通知》(国发〔1994〕63号)发出,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是在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主管全国国防动员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成立后,国家人民防空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交通战备领导小组,中央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即自行撤销。”[4]

组成人员

[编辑]

办事机构

[编辑]

中央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是中央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动员部[5]。历任办公室主任是:

  • 曹宇光(1978年—1982年,总参谋部动员部部长兼)
  • 孟平(1982年—1985年,总参谋部动员部部长兼)
  • 陈超(1985年—1990年,总参谋部动员部部长兼)[6]
  • 谭冬生(1990年—1994年,总参谋部动员部部长兼)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人民武装委员会. 密云防空防灾信息网. 2014-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0).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第二十一章 第四节 “兵民是胜利之本”.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7-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2). 
  3. ^ 国家人民武装动员办公室. 中国国防动员网. 2012-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9). 
  4. ^ 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成立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的通知. 中国政府网. 1994-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1). 
  5. ^ 严高荣,丰城市开展向“关心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好书记”学习活动,中国民兵1991(12):19-19
  6. ^ 杨文斗,刊授是提高民兵军政素质的重要途径 陈超部长谈民兵工作改革的形势和刊授教育的发展,中国民兵19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