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士
俾士 G. Piercy | |
---|---|
拔萃男書院校長 | |
任期 1878年-1917年 | |
前任 | 雅瑟 |
继任 | 費瑟士東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清朝廣東省廣州府 | 1856年9月13日
逝世 | 1941年10月3日 加拿大卑詩省域多利 | (85歲)
亲属 | 父:俾士牧師(Rev. George Piercy,1829-1913) 母:溫樂鍾(Joan Wannop,1830-1878) |
学历 | 倫敦大學 |
佐治·俾士(英語:G. Piercy,1856年9月13日—1941年10月3日),英裔香港教育家,拔萃男書院第二任校長(1878年-1918年)。
生平
[编辑]佐治·俾士1856年(咸豐六年)中秋節生於廣州,因與其父親俾士牧師(Rev. George Piercy, 1829-1913)同名,早年又稱「小俾士」(George Piercy, Jr.)。小俾士為俾士牧師次子,幼年體弱,後因小兒麻痺症跛一足,終生未癒。
小俾士童年在廣州接受教育,1864年負笈英倫,先後就讀於美以美教會學院(College of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湯頓文法學校(Taunton Grammatical School)及倫敦大學(London University)。1874年後,擔任廣州同文館(Tungwen Kuan)英文教習。1876年,赴日本短期進修。1877年,任香港中央書院(今皇仁書院)(Central Government School)助理校長(Third Master)。
1878年11月1日,獲任為「曰字樓孤子院」(Diocesan Home and Orphanage)校長。一年前,該校獲政府列入補助計畫 (Grant-in-Aid Scheme),轉為津貼學校。1882年,學校中文名稱改為「拔萃書室」。1891年,新翼落成,學校英文名稱改為Diocesan School and Orphanage。同年,校內女生已全數轉入飛利女校(Fairlea Girls' School,今協恩中學的前身之一),拔萃書室於是成為一所純男校。
1892年5月23日,定例局通過「拔萃書室條例」(The Ordinance of Diocesan School and Orphanage)。
1899年,拔萃女書室於拔萃書室附近的般咸道玫瑰行(Rose Villas)成立,由俾士兼任校長,以荷嘉(Ms. M. I. Hawker)為首席教師。此後六十餘年,女校一直掛在1892年設立的「拔萃書室條例」之下。1900年,俾士將女書室校長一職交接予初抵港的史及敦女士(Ms. E. S. Skipton)。1902年,拔萃書室更名為拔萃男書室(Diocesan Boys' School and Orphanage)。1912年,拔萃女書室計畫遷往九龍,拔萃男書室捐款萬元,予以補助。
1917年秋,俾士提出辭呈。次年,攜眷定居加拿大卑詩省域多利(Victoria B. C.)。
影響
[编辑]俾士擔任曰字樓孤子院及拔萃書室校長近四十年,影響深遠,並一直著重學生的學業成績,學生先後在劍橋及牛津本地升學試 (Cambridge and Oxford Local Examinations) 中取得優秀的成績,令「曰字樓孤子院」聲名大噪,民間往往將俾士視作「曰字樓孤子院」的標誌,稱之為「俾士書館」、「俾士書院」,中文校名「拔萃」為俾士校長的英文姓氏Piercy吳語音譯[1][2]。俾士去世後,香港《孖剌西報》 、《南華早報》等皆有顯著篇幅報道。《孖剌西報》指出,俾士对香港教育有不少贡献。
紀念
[编辑]- 1918年俾士榮休之際,校友在校內設立俾士學業獎(Piercy Scholarships)。
- 1947年,拔萃男書院在重光後復校,俾士的哲嗣Arthur Piercy捐助俾士挑戰盾(Piercy Challenge Shield),得主為每年體育表現最優之社。
- 1949年,拔萃男書院成立俾士社(深藍社),以資銘念。
家庭
[编辑]- 父親:俾士牧師(Rev. George Piercy, 1829-1913) (與父親同名),英國循道公會首位來華傳教士,中華循道公會(今香港基督教循道衞理聯合教會的前身之一)創辦人
- 母親:溫樂鍾(Joan Wannop, 1830-1878),英國循道公會來華傳教士,中國第一所女子寄宿學校創辦人[3]
- 俾士育有四子一女,長子理查(Richard),次子愛德華(James Edward),三子亞瑟(Arthur),四子哈律( Harold),皆就讀於曰字樓
參見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Rev. W. T. Featherstone, The Diocesan Boys School and Orphanage, Hong Kong: The History and Records 1869-1929 (Hong Kong: Ye Olde Printerie Ltd, 1930) (英文)
- W. J. Smyly, A History of the Diocesan Boys' School (unpublished manuscript circa 1967) (英文)
- 楊俊成(J.L. Younsaye)1966年頒獎日演講稿,載《集思1967》,香港:拔萃男書院 (英文)
- Diocesan Boys School Seventy Years Ag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W. J. Howard (英文)
- 陳煒舜: 《瞻彼罏峰,其青未了――俾士校長(Mr. G.H. Piercy)紀稿 》,載《集思2007》,香港:拔萃男書院,pp71–74。
- 陳煒舜︰《百年滄海念心香—英國俾士家族的粵港相冊(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大公報》,2014年3月17日。
- 陳煒舜︰《百年滄海念心香—英國俾士家族的粵港相冊(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大公報》,2014年3月18日。
- 陳煒舜︰《百年滄海念心香—英國俾士家族的粵港相冊(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大公報》,2014年3月19日。
- George PIERC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Diocesan Boys' School History (PDF). [2021-03-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4-13).
- ^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our House System. [2021-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
- ^ hong-kong-research-wesleyan-methodist Hong Kong Research - The Wesleyan Methodist Historic Roll. [2021-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5).
學術機關職務 | ||
---|---|---|
前任: 雅瑟(W. M. B. Arthur) |
香港拔萃男書院校長 1878年-1918年 |
繼任: 費瑟士東(W. T. Featherst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