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彈珠汽水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瓶弹珠汽水
哈密瓜味的弹珠汽水

弹珠汽水ラムネ Ramune),又稱波子汽水,以特殊的玻璃珠封口及瓶頸兩側內凹的包裝方式著稱的碳酸飲料。在1872年发明,1884年传入日本。 这种饮料随后传入香港台湾。 飲用彈珠汽水時,需使凹陷處朝向下方,並將彈珠壓入使之掉落在瓶頸處,瓶頸的凹陷處用於在飲用時卡住玻璃珠,使玻璃珠不堵住瓶口。

受中小企業分野調整法規定,日本僅允許中小企業生產彈珠汽水。

簡介

[编辑]

在1872年,英國人Hiram Codd英语Hiram Codd為了解決以軟木塞封口的汽水瓶的漏氣問題,發明出以玻璃珠封口的彈珠汽水玻璃瓶。1876年,居日的蘇格蘭裔藥劑師兼企業家阿歷山大‧卡梅倫‧西姆英语Alexander Cameron Sim將之傳入,當時內裝的碳酸飲料是青檸檸檬口味的。彈珠汽水的日文名稱「ラムネ」來自英文的 「lemonade」(レモネード,檸檬水)。在二戰期間,清涼的彈珠汽水極受日本海軍喜愛,甚至在軍艦上都有生產彈珠汽水的設備。1895年台灣日治時期,這種飲料傳入台灣香港中國大陸

造型設計

[编辑]

瓶身

[编辑]

彈珠汽水的瓶身為玻璃所製,瓶身小巧,大人或小孩都很容易單手握住。上段五分之二是瓶頸,瓶口有一圈塑膠環,用來卡住玻璃珠。瓶口的玻璃珠因為瓶內二氧化碳的壓力,而頂住瓶口,繼而達到防止漏氣的目的。瓶頸兩側內凹,彈珠落下時會在上半部滾來滾去,而不會掉進下半部。

開瓶器

[编辑]

販賣的店家有特殊的開瓶器(有點像香菇狀)用來將玻璃珠壓入瓶內,在1960年代以前的開瓶器多為鐵製,用繩子掛在店門口,買了立刻喝完,空瓶大多留在店內以供回收。後來每瓶都附有塑膠開瓶器,並用收縮膜包住瓶口,一方面防止彈珠被污染,一方面也方便消費者帶回家再開瓶。

瓶口

[编辑]

玻璃瓶口处的塑膠環可以轉下來,但螺紋旋转方向和一般使用習慣相反,是以順時針方向才能扭開,以免飲用者误操作分离瓶口与瓶身。

彈珠汽水的弊端

[编辑]
  • 喝不到:許多人喝彈珠汽水相當受挫,因為仰頭要喝時,彈珠又會卡住瓶口。最簡單的解決方法是用吸管喝,稍複雜些的解決方法是用舌尖頂住彈珠以暢飲。
  • 彈珠不見:小孩常把彈珠汽水的彈珠取出把玩,發展出許多玩法,玻璃彈珠並成為兒童間很普遍的收藏品。少了彈珠,使店家回收時相當困擾,而直徑只有 1.5 公分左右的彈珠也可能被幼童誤吞而噎住。
  • 空瓶不易清洗:有些人喝完彈珠汽水後,將菸蒂、吸管口香糖檳榔渣等異物塞入空瓶,加上瓶身中段有內凹,還有一顆彈珠擋住,清洗更加不易。
  • 影響味覺:有的消費者感覺喝完彈珠汽水後,再喝雪碧或其他類似口味的飲料時,會覺得淡而無味,甚至像在喝白開水一般(因彈珠汽水所含的檸檬酸碳酸的酸味以及糖的味道較重)。不過這種感覺過一會兒就會恢復正常。
押入後卡在瓶頸的彈珠

重返市場

[编辑]

隨著許多新飲料問世及塑料瓶的普及,彈珠汽水漸漸式微。直到20世紀末的懷舊風潮,讓它又出現在市場上。瓶身材質改為寶特瓶PET),摔不碎,也較輕便。此外增加了許多新口味,除了原有的青檸和檸檬口味之外,現時市面上也有香瓜草莓橘子荔枝桃子等。在日本還有跟彈珠汽水相同口味的糖果,名稱一樣叫作Ramune(ラムネ)。目前在日本連鎖超市唐吉訶德ドン・キホーテ)仍可見到販賣彈珠汽水。

參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