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消耗病
外观
此條目內容疑欠准确,有待查證。 (2010年7月19日) |
慢性消耗性疾病(英語:Chronic wasting disease,縮寫:CWD),又稱鹿慢性消耗病、狂鹿症,一種發生在鹿科動物的傳染病。是傳染性海綿狀腦病的一種,由變性朊毒體(prion)引起,會造成中樞神經系統逐漸退化,最終導致腦部組織空洞化。 它最明顯的特徵是造成鹿的體形逐漸變瘦,直到死亡。至目前為止,有些報導認為它可能傳染到人類身上,但是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仍未有正式結論。
目前為止,這種疾病僅見於北美洲的鹿科動物,黑尾鹿(Mule deer)、白尾鹿(White-tailed deer)及落磯山麋鹿(Rocky Mountain elk)與駝鹿等。1967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一項針對北美黑尾鹿的野外研究中,它首次被報導。1978年,證實它是一種傳染性海綿狀腦病,並且已經散播到北美十個州以及加拿大。2019年2月,《今日俄羅斯》發出新聞稿,指這個病其實已擴散至半個北美洲[1]。
參考文獻
[编辑]- ^ ‘Zombie deer’ brain disease spreads to 24 US states & Canada… and increasingly threatens HUMANS [「喪屍鹿」腦病變擴散至美國24個洲及加拿大 增加傳人風險]. RT. 2019-02-09 [2019-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3)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