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丹徒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丹徒县,中国江苏的旧名,在今镇江市,亦是丹徒区的前身。

历史沿革

[编辑]

其地古名朱方,后名谷阳。秦朝时置丹徒县[1]。西汉时,属会稽郡[2]。东汉时,会稽郡分出吴郡,属吴郡。孙吴时,分吴郡无锡以西为毗陵典农校尉晋灭吴之后的太康二年(281年),省毗陵曲农校尉,为毗陵郡,郡治丹徒县,后复还毗陵县。西晋永嘉五年(311年),因避讳东海王司马越世子司马毗之名,改为晋陵郡。始自毗陵县迁治丹徒县。东晋太兴初年(318年或319年),毗陵郡及丹徒县的治所皆在京口郗鉴复迁还丹徒县。义熙九年(413年),复还晋陵县[1]

刘宋元嘉八年(431年)立南徐州,以东海郡为治下,丹徒县属之,以岘西为郯县[1]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隋灭南陈,州郡并废,丹徒县废入延陵县[3],为延陵镇。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杜伏威以延陵县改置丹徒县,属润州;延陵县还治故县,属茅州。曾属丹阳郡[4][5]

北宋时,润州升为镇江府,仍隶之[6]。元朝时,属镇江路。明清时,为镇江府附郭县[7]。清朝时,下有五镇:丹徒、高资、谏壁、大港、新丰。晚清时,县北二里为英租界。终清一朝,考评冲,繁,疲,难[8]

辛亥革命时,江苏独立废府,丹徒县直属江苏省。1928年,改名为镇江县。1937年12月,镇江县沦陷于日军之手。日军在当地组织维持会,成立镇江自治委员会。1938年8月1日,镇江自治委员会正式改组为丹徒县公署郭志诚县知事。由此复名丹徒县[9]:93。后,汪伪政权又复名镇江县。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开始后,解放军攻占镇江县后,设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镇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新政府分设市镇,分别是镇江市、丹徒县。初随镇江专区苏南行署区,后属江苏省。1958年,曾撤销丹徒县,并入镇江市。1962年恢复。1970年,属镇江地区。1983年,属镇江市。2002年,丹徒县改置丹徒区

注释

[编辑]
  1. ^ 1.0 1.1 1.2 宋书·卷三十五·州郡一》南东海太守[……]文帝元嘉八年立南徐,以东海为治下郡,以丹徒属焉。郯、利城并为实土[……]领县六。户五千三百四十二,口三万三千六百五十八。郯令,汉旧名。文帝元嘉八年,分丹徒之岘西为境。丹徒令,本属晋陵,古名朱方,后名谷阳,秦改曰丹徒。孙权嘉禾三年,改曰武进。晋武帝太康三年,复曰丹徒。[……]晋陵太守,吴时分吴郡无锡以西为毗陵典农校尉。晋武帝太康二年,省校尉,立以为毗陵郡,治丹徒,后复还毗陵。东海王越世子名毗,而东海国故食毗陵,永嘉五年,元帝改为晋陵。始自毗陵徙治丹徒。太兴初,郡及丹徒县悉治京口,郗鉴复徙还丹徒,安帝义熙九年,复还晋陵。本属扬州[……]
  2. ^ 汉书·地理志·第八·上》会稽郡[……]县二十六:吴[……]丹徒,余姚[……]
  3. ^ 隋书·卷三十一·志第二十六·地理下》江都郡,梁置南兖州……延陵,旧置南徐州、南东海郡,梁改曰兰陵郡,陈又改为东海。开皇九年州郡并废,又废丹徒县入焉。十五年置润州……
  4. ^ 旧唐书·卷四十·志第二十·地理三》润州,上,隋江都郡之延陵县。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国,置润州于丹徒县,改隋延陵县为丹徒,移延陵还治故县,属茅州。六年,辅公祏反,复据其地。七年,平公祏,又置润州,领丹徒县。八年,废简州,以曲阿来属。九年,扬州移理江都,以延陵、句容、白下三县属润州。天宝元年,改为丹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润州……丹徒,汉县,属会稽郡。春秋吴朱方之邑地,吴为京口戍。晋置南徐州。隋为延陵镇,因改为延陵县。寻以蒋州之延陵、永年,常州之曲阿三县置润州,东润浦为名。皆治于丹徒县。丹阳……
  5. ^ 新唐书·卷四十一·志第三十一·地理五》润州,丹杨郡,望。武德三年以江都郡之延陵县地置,取润浦为州名。土贡……丹徒,望。本延陵县地,武德三年置。开元二十二年,刺史齐浣以州北隔江,舟行绕瓜步,回远六十里,多风涛,乃于京口埭下直趋渡江二十里,开伊娄河二十五里,渡扬子,立埭,歳利百亿,舟不漂溺。有勾骊山。丹杨……延陵。紧。故治丹徒,武德三年别置,隶茅州……
  6. ^ 宋史·卷八十八·志第四十一·地理四》镇江府,望……本润州,政和三年升为府……县三:丹徒,紧。有圌山砦。丹阳……
  7. ^ 明史·卷四十志第十六·地理一》镇江府,元镇江路,属江浙行省[……]丹徒,倚。北有北固山,滨大江。江中西北有金山,东北有焦山。又城西江口有蒜山。又京岘山在东,圌山在北,滨江为险。又南有运河。西有高资镇、东北有安巷、东有丹徒镇、北有姜家觜四巡检司。丹阳[……]
  8. ^ 清史稿·卷五十八·志三十三·地理五》镇江府……丹徒,冲,繁,疲,难。倚。西北:金山,临江,有中泠泉。北:北固山。焦山,江中,南北与象山、连城洲对,又东圌山、五峰山,隔江与高桥对,皆设炮台。大江,城北迳孩溪,复南绕圌山,分支为大小夹江,有宝晋、天福、补沙诸洲。运河南自丹阳入,迳雩山西、洪山东,折西环城北流,所谓南运河。粮艘渡江入伊娄河,至邗沟,为北运河,并入于江。横越彷有彷官。西:高资河,东西与新开河合。河为乾隆四十五年巡抚吴坛浚,出排湾西经高资入句容。商埠,县北二里,外国互市租界,咸丰十年英法条约长江三口之一。有新关,常镇道监督。镇五:丹徒、高资、谏壁、大港、新丰。朱家圩有汛。二驿:京口、炭渚。京口有驿丞,裁。高资、安港、丹徒巡司三。有铁路。丹阳,繁……
  9. ^ 刘洁. 抗戰初期華東淪陷區親日群體研究-以「大民會鎮江聯合支部」為中心的探討.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台湾: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7, (98期): 89—114. ISSN 0453-2899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