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十五年(595年)置。治所在延陵县(唐改丹徒县,今江苏省镇江市)。以州东有润浦得名。大业初年废。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以江都郡之延陵县地复置。土贡:衫罗,水纹、方纹、鱼口、绣叶、花纹等绫,火麻布,竹根,黄粟,伏牛山铜器,鲟,鲊。户十万二千二十三,口六十六万二千七百六。下领四县:丹徒县、丹杨县、金坛县、延陵县。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南京、镇江、丹阳、句容、金坛、江宁等市县地。武德九年(626年),白下、延陵、句容等三地改隸屬潤州[1]。
唐朝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丹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润州。
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升为镇江府。地当江南运河入江之口,为南北交通枢纽。
- 唐朝润州刺史
|
- 司空袭礼(757年—760年)
- 韦儇(760年—761年)
- 许峄(760年)
- 张休(761年)
- 李岘(上元年间—762年)
- 郑代(唐肃宗时)
- 崔某(唐肃宗时)
- 韦元甫(762年—764年)
- 韩贲(764年—765年)
- 韦损(765年—770年)
- 樊晃(770年—771年)
- 萧定(777年—779年)
- 裴某(大历末年)
- 马炫(建中初年)
- 韩滉(781年—787年)
- 白志贞(787年)
- 王纬(787年—798年)
- 李若初(798年—799年)
- 李锜(799年—807年)
- 李元素(807年—808年)
- 韩皋(808年—810年)
- 薛苹(810年—815年)
- 李翛(816年—819年)
- 窦易直(819年—822年)
- 李德裕(822年—829年)
- 丁公著(829年—832年)
- 王璠(832年—834年)
- 李德裕(834年—835年)
- 贾餗(835年,未任)
- 路随(835年,未任)
- 崔郾(835年—836年)
- 李德裕(836年—837年)
- 卢商(837年—841年)
- 卢简辞(841年—845年)
- 李景让(846年—847年)
- 郑朗(847年—851年)
- 敬晦(851年—853年)
|
- 崔瑶(853年—855年)
- 崔慎由(855年—856年)
- 萧寘(856年—858年)
- 李琢(858年—859年)
- 郑处晦(859年—861年)
- 卢耽(861年—862年)
- 杜审权(863年—869年)
- 曹确(870年—874年)
- 赵隐(874年—876年)
- 裴璩(876年—878年)
- 高骈(878年—879年)
- 周宝(879年—887年)
- 薛朗(887年)
- 赵犨(888年—889年,遥领)
- 阮结(888年—889年)
- 成及(889年)
- 李顺节(889年—892年,遥领)
- 刘崇口(大顺年间)
- 安仁义(892年—905年)
- 李鋋(893年,未任)
- 钱镠(893年—907年,兼领)
- 王茂章(905年)
- 李德诚(905年—907年)
- 刘子长
- 刘颖秀
|
参考文献[编辑]
|
---|
| 先秦 | |
---|
| 秦汉 | |
---|
| 六朝 | |
---|
| 隋唐 | |
---|
| 宋元 | |
---|
| 明清、太平天国 | |
---|
| 中华民国时期 | 省、道 | |
---|
| 市 | |
---|
| 市辖区 | 1937年时,共有十一个区(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五区、第六区、第七区、第八区、第九区、第十区、第十一区)。 1945年后,增设第十二区、第十三区、第十四区( 八卦洲)、第十五区( 江心洲)。 |
---|
| 县 | |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
| 注:以今南京市境为准。下划线标识的行政区划无实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