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特罗战争
卡斯特罗战争 | |||||||
---|---|---|---|---|---|---|---|
下令将卡斯特罗夷为平地的教宗意诺增爵十世 | |||||||
| |||||||
参战方 | |||||||
教宗国 法兰西王国 西班牙王国 |
法尔内塞家族 威尼斯共和国 托斯卡纳大公国 摩德纳及雷焦公国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安东尼奥·巴贝里尼 法布里奇奥·萨维利 塔迪奥·巴贝里尼 路易吉·马泰作为教宗国的雇佣兵及拥护者的指挥官 阿希尔·代唐普斯·德·瓦朗塞 康奈利奥·马尔瓦西亚 |
马提亚斯·德·美第奇作为威尼斯共和国、托斯卡纳大公国及摩德纳及雷焦公国的部队指挥官 拉依蒙多·蒙特库科利 作为忠于摩德纳公爵法兰西斯科一世·埃斯特的雇佣兵指挥官 | ||||||
兵力 | |||||||
至少30,000(第一次) | 不明 | ||||||
伤亡与损失 | |||||||
不明 | 不明 |
卡斯特罗战争(意大利语:Guerra di Castro)是一个于17世纪爆发于卡斯特罗古城(位于今拉吉欧)及其周边的一系列军事冲突,战争导致卡斯特罗于1649年被毁灭。
这场战争是三个教宗家族之间的权力斗争,由教宗乌尔巴诺八世的巴贝里尼家族以及教宗意诺增爵十世的潘菲利家族对抗控制着卡斯特罗及其周边领土的卡斯特罗公爵,前教宗家族法尔内塞家族的奥多阿尔多·法尔内塞及拉努乔二世·法尔内塞。
背景
[编辑]17世纪中叶的教宗政策是非常复杂的,这与天主教世界中频繁变换的军事及政治联盟有关。帕尔马公国与教宗之间的斗争起源已无法精确考证,但可从战争发生的数十年前的政治事件中看出一些端倪。
1611年,一群来自摩德纳及曼图亚的阴谋者被指控一个企图谋杀帕尔马公爵拉努乔一世·法尔内塞及其他法尔内塞家族成员的阴谋,事实上,这个阴谋是由当时一个与此案完全无关的囚犯所供认并将之牵连其他贵族的。虽然这个阴谋缺乏可行的证据,但导致约100名被指认可能的阴谋者遭到折磨并于1612年在帕尔马主广场被处决,许多贵族的财产遭到没收,这些动作已导致许多贵族的不满。直到拉努乔一世于1622年死亡前他都偏执的相信那些来自女巫及异端分子企图杀死他的诅咒,他随意逮捕并迫害所谓的女巫(绝大多数为无辜的)及其同谋,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情妇克劳蒂亚·科拉,拉努乔一世将她活活烧死。他也坚信其他贵族仍然在密谋将他弄垮台。[1]
然而,法尔内塞家族与其他意大利贵族之间的紧张关系并不仅止于发生在帕尔马的事件。历史学家利奥波德·冯·兰克给出了一个于1639年帕尔马及皮亚琴察公爵奥多阿尔多·法尔内塞造访罗马的事件。奥多阿尔多大张旗鼓地来到罗马,他获得了许多礼物,并由教宗的两位侄子枢机弗朗切斯科·巴贝里尼及安东尼奥·巴贝里尼亲自护送进城,但公爵拒绝对教宗的另一个侄子,新任罗马行政长官塔迪奥·巴贝里尼缴纳这些欢迎他进城的开支,失去了应有的尊重。公爵准备离开时,建议教宗准备些人马护送他离开(这项权利通常只保留给托斯卡纳大公),方济各·巴贝里尼枢机拒绝了,公爵生气地离去并敦促教宗对他两个无理的侄子枢机做出惩处。[2]
两位侄子枢机非常的气愤并说服了教宗借由禁止卡斯特罗产出的粮食输入至罗马及其周边属地来惩罚公爵,这项决策剥夺了公爵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3]。公爵的债权人看到了机会,他们本就认为公爵将大量的金钱花费在米兰对抗西班牙的军队以及奢侈的生活上,现在又缺少了收入,无法如期缴纳欠款,对此不满的债权人们向教宗寻求协助,而教宗也正好借此机会,透过军事行动企图迫使公爵缴纳他的贷款。[2]
准备战争
[编辑]乌尔巴诺八世借由派他的侄子安东尼奥·巴贝里尼,军事将领法布里奇奥·萨维利和路易吉·马泰前去占领卡斯特罗来回应公爵债权人的请求,教宗军队中还包括指挥官阿希尔·代唐普斯·德·瓦朗塞和康奈利奥·马尔瓦西亚侯爵。
与此同时,教宗因害怕罗马之劫再次发生,派遣伯尔纳铎·斯帕达枢机作为全权大使,努力解决这项危机。斯帕达枢机在乔治堡成功与帕尔马公爵达成一项停火协议,但教宗部队随即发现公爵正在集结军队准备对付他们,乌尔巴诺八世宣布停火协议无效并声称斯帕达枢机的谈判内容并未经过他的同意[4],斯帕达枢机之后发表了声明,详细说明他自己的事件版本,而他的版本也被当时著名作家约翰·巴尔格瑞夫认为是事实。
乌尔巴诺八世于1641年将部队集结于整个罗马,雇佣兵及正规军充斥着大街小巷,安东尼奥·巴贝里尼被迫采取特殊措施来维持城市的秩序及权威,但是教宗需要更多的军队,他将赛里公爵,一位因管理公国问题伤害教宗国官员而被囚禁的囚犯,以及马力欧·弗朗基帕尼(Mario Frangipani),另一位因在自家谋杀他人而被关押的囚犯赦免,并让他们指挥部分教宗军队。[5]
第一次卡斯特罗战争
[编辑]初期的胜利
[编辑]1641年10月12日,路易吉·马泰带领12,000名步兵及4,000名骑士前去攻打卡斯特罗[6],教宗的军队在路上遇到40名防守连结镇上桥梁的守军,教宗军下令使用火炮攻击,虽然仅造成一名敌军死亡,但已经足够使敌军投降[2]。卡斯特罗及其周边小镇很快的便投降了。他们也发现法布里奇奥·萨维利不是一个带有热忱的指挥官,他遭到教宗更换,由教宗的侄子塔迪奥·巴贝里尼取而代之,塔迪奥于1642年1月5日随着来自教宗国城市费拉拉所派出的特遣队抵达。
1642年1月13日,乌尔巴诺八世宣布将奥多阿尔多逐出教会并撤销他的封地(帕尔马及卡斯特罗公国是由奥多阿尔多的曾曾曾曾祖父保禄三世所册封的),奥多阿尔多这一次亲自出征来对抗教宗,他的部队很快地就进入了教宗国,眼看就要接近并威胁罗马了,此时奥多阿尔多却踌躇不前。教宗把握机会继续筹组一支新的军队,这一次教宗拥有三万大军,这足以胁迫奥多阿尔多返回自己的领土。奥多阿尔多随后与威尼斯共和国、大舅子斐迪南二世·德·美第奇的托斯卡纳大公国以及他妹婿法兰西斯科一世·埃斯特的摩德纳及雷焦公国结盟对抗教宗。[2]
陷入困境
[编辑]一开始,教宗宣布任何帮助奥多阿尔多的人都会被逐出教会,但奥多阿尔多的盟友宣称他们要对付的不是教宗,而是巴贝里尼家族(但教宗本人来自该家族)。教宗对此无可奈何,只好向他的老盟友-西班牙寻求协助,但西班牙的部队都被挪去参与三十年战争了,没有多余兵力,只能派遣非常少量的兵力去协助教宗,也因为如此,绝大多数的教宗兵力都是来自法国,而帮助奥多阿尔多的则大多是德国人。[2]
被激怒的教宗增加更多的税收并持续提升他的军队人数。安东尼奥·巴贝里尼枢机在对抗威尼斯及摩德纳上得到了成功,但在托斯卡纳的特拉西梅诺湖周边的战事却遭受了很大的溃败。战事持续到1643年,仍旧没有一方有着明显的优势,而两方都已投入巨大的资金在战事上,据资料显示,乌尔巴诺八世及其支持者在这3年的冲突中就至少已经花费了600万塔勒。[7]
战争失利
[编辑]1644年3月17日的战役是导致教宗部队失利的关键,这场战役中教宗部队被迫投降,而安东尼奥·巴贝里尼枢机差点被捕获。和平协议于3月31日在费拉拉签订[2]。和平协议的内容包括奥多阿尔多再次加入天主教会,而所有他被撤销的土地及头衔皆恢复。另外禁止卡斯特罗的粮食输入罗马的禁令也被解除,而奥多阿尔多也可以继续偿还对罗马债权人的债务。这项和平协议的签订代表着第一次卡斯特罗战争的结束,普遍认为这对乌尔巴诺八世是一个极大的耻辱,因为他即使透过劳民伤财的战争仍旧无法达到目的。
教宗家族遭到流放
[编辑]乌尔巴诺八世对战争结果极为难过,并在不久后患上了严重的疾病,于1644年7月29日去世,仅在签订和平协议的短短几个月后。纵使乌尔巴诺八世任命了多位亲属为枢机,枢机团仍然于1644年9月15日选出了来自潘菲利家族的意诺增爵十世为教宗。意诺增爵十世上任后马上开始调查战争期间的财政问题,他调查出光是在第一次卡斯特罗战争就花费了教廷国库1,200万斯库多[2] ,他也发现乌尔巴诺八世也对罗马居民征收特别税以填补国库,巴贝里尼的家族成员获悉消息后在马扎然枢机的帮忙下逃往法国[8],他们在法国受到路易十四的欢迎及庇护。
一直到1653年巴贝里尼家族终于被允许能够回到罗马。塔迪奥·巴贝里尼于流亡期间的1647年去世,他的兄弟最后透过塔迪奥的小儿子,马费奥·巴贝里尼与意诺增爵十世的侄孙女,奥林皮娅·吉乌斯提尼亚尼联姻而和解。塔迪奥的大儿子,卡罗·巴贝里尼则被意诺增爵十世任命为枢机,塔迪奥的女儿,鲁克蕾齐亚·巴贝里尼嫁给了在战争中对抗教宗家族的摩德纳公爵法兰西斯科一世·埃斯特。
第二次卡斯特罗战争
[编辑]签署和平协议后原本一切应该就此风平浪静,但事实并非如此。1646年奥多阿尔多去世,他的儿子拉努乔二世·法尔内塞继位,拉努乔二世于1649年拒绝缴纳他的父亲在和平协议里同意支付债权人的款项,他还拒绝承认由教宗意诺增爵十世于1648年任命的新任卡斯特罗教区主教基道霍·加尔达,拉努乔二世不让主教进入卡斯特罗,主教花了近一年的时间试图打破僵局仍未果,1649年3月28日,当主教行经邻近卡斯特罗的蒙泰罗西遭到谋杀后,教宗指控拉努乔二世及他的支持者是这起谋杀的主谋。
为了报复杀害神职人员的罪刑,教宗向卡斯特罗进军,拉努乔二世试图反抗,但他的军队于1649年9月2日被路易吉·马泰击溃[9],在教宗的命令下,教宗军队将卡斯特罗彻底摧毁,他们不仅将卡斯特罗的防御工事及房子摧毁,甚至将教堂及所有与教宗国有所关联的事物全部摧毁殆尽[10]。作为最后的羞辱,军队将位于卡斯特罗的法尔内塞宫给摧毁并竖立一个柱子上面写着“卡斯特罗曾经在此”(“Quì fu Castro”)。
拉努乔二世被迫将卡斯特罗及其周边属地割让给教宗,这标志着第二次卡斯特罗战争和卡斯特罗本身的结束,卡斯特罗此后再也没有重建过。
参考文献
[编辑]- ^ Farnese: Pomp, Power and Politics in Renaissance Italy by Helge Gamrath (2007)
- ^ 2.0 2.1 2.2 2.3 2.4 2.5 2.6 History of the popes; their church and state (Volume III) by Leopold von Ranke (卫斯理学院图书馆, 2009)
- ^ War over Parm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Alexander Ganse (KLMA, 2004)
- ^ Pope Alexander the Seventh and the College of Cardinal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John Bargrave, edited by James Craigie Robertson (reprint; 2009)
- ^ Power And Religion in Baroque Rome: Barberini Cultural Polic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P. J. A. N. Rietbergen (Brill, 2006)
- ^ The Castro Wa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Paul Armas Lepisto (Olive University)
- ^ ''The Thirty Years' Wa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Geoffrey Parker (Routledge, 1997)
- ^ The Cardinals of the Holy Roman Churc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S. Miranda (佛罗里达国际大学, 2003)
- ^ ''Cours d'histoire des états européens depuis le bouleversement de l'Empire'' by Maximilian Samson Friedrich Schoel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ooks.google.com.au. Retrieved on 2 September 2011.
- ^ Venice, Austria and the Turks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by Kenneth Meyer Setton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