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色法始于明朝中叶,盐商可直接用白银换盐引,与开中法并行双轨制,正盐开中输边,余盐纳银解部。
明初实行开中法,以方便边境开发,效果良好。明朝中叶以后由于弊端太多,弘治五年户部尚书叶淇改行折色法,商人向盐运司交纳一定的银两,便可直接以盐引事食盐贸易。自实行折色法之后,徽商大肆进入两淮业盐[1],“山陕富民多为中盐徙居淮浙,边塞空虚”[2],隆庆年间,“歙人聚都下者,已以千万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