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波罗素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波罗素庙
基本信息
国家中国
位置 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
宗教藏传佛教
宗派格鲁派

波罗素庙,汉名寿康寺,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二台镇波罗素村,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1][2]

简介

[编辑]

清太宗皇太极时期,蒙古察哈尔部末代汗王林丹汗败走青海,并在青海病逝。如今张北县境内的蒙古人随之外迁,境内基本无人烟。清朝初年,张北渐成官牧之地,及王公贵族的马场。清朝康熙年间,张北再次成为察哈尔部的游牧之地。康熙十四年(1675年),清朝将察哈尔部由扎萨克旗改成总管旗,分成八个旗迁至宣化大同边外驻牧。“边外”指如今大同张家口承德以北地区。这八个旗东到今承德木兰围场西境以及克什克腾旗,西到土默特东境,自东向西依次为:正蓝旗、镶白旗、正白旗、镶黄旗(以上为左翼四旗)、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以上为右翼四旗)。如今的张北县位于左翼四旗的镶黄旗南部。[1]

清朝起初由政府出资在蒙古地区兴建佛寺,后来变成民建官助,提倡大户私建。当时,张北县境内有8座较大的寺庙:头台庙(兆丰寺)、波罗素庙(寿康寺)、阿拉庙达拉齐庙波罗钗察庙海流图庙(崇禧寺)、小庙子(法轮寺)、德言庆庙[1][3][4]

清朝末年,清政府移民实边,开荒放垦。大批汉人来到张北县境内开垦草场。中华民国初年,继续该措施。蒙古人无法维持生计,乃相继迁出张北县境。[1]

清末,张家口有9座喇嘛庙,喇嘛四五百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仍有四座庙。张家口有代表性的喇嘛庙有三座:张北县的阿拉庙、海流图庙、波罗素庙。波罗素庙在清朝时也是蒙古族制作向皇帝进贡的奶制品的作坊。[5]

波罗素庙的创建年份无考。有人传说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又在光绪年间的1881年扩建。也有人传说在文革拆毁波罗素庙后,挖地基时曾挖出一块波罗素庙的奠基石,上面刻有该庙建于至大二年(1309年)。[2]

波罗素庙的建筑华美。大殿的高度和两层多楼房相当,大殿内供奉一头公青牛,仅在特别的节日才对外展示。一座偏殿内供奉关羽坐像,左为佩剑的关平,右为周仓,周仓右手握青龙偃月刀,左手牵赤兔马。波罗素庙前的广场上有一根旗杆,顶端为一黄色金属球,据说是珍贵的铜合金材质。院外有两座塔(即蒙古人说的敖包)。[2]

每年农历六月十六日、十七日,波罗素庙举办庙会。外地喇嘛骑马纷至,到该庙念经、祭敖包、跳鬼、斗肠子等等,另有几位骑手会从该庙出发,骑马到数十里外的黄花脑包再返回。在这两天的庙会期间举办多种活动,方圆数十里内的居民纷纷来参加。[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年,波罗素庙有喇嘛30多人。[5]文化大革命前夕,波罗素庙所在村内的蒙古族人先后迁到正蓝旗、正白旗。[2]文化大革命时期,波罗素庙被彻底拆毁,12名喇嘛除1人病死之外,全部返回内蒙古[5]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