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盘古城及古墓群
营盘古城及古墓群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地址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 |
分类 | 古遗址 |
时代 | 汉至晋 |
编号 | 7-0496-1-496 |
认定时间 | 2013年3月5日 |
营盘古城及古墓群,也称燕平、安平、因半,是坐落于新疆尉犁县城东南的以营盘古城址为中心包括教寺院和烽燧 、公共墓地的遗址。
地理信息
[编辑]东离楼兰古城200公里左右,西离尉犁县大概150千米,北边是库鲁克塔格山,南边离孔雀河不到5千米。海拔848.4米。是古代丝绸之路楼兰道的要冲[1]。 营盘古城址呈圆形,古城内径大概180米,城墙残高3至7米,宽为5米左右。泥土、胡杨树枝以及节节草是古城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局部有修补的土坯[2],夹砂红陶片等遗物散落在古城周围。属于孔雀河烽燧群中最东边的营盘烽燧位于营盘古城西约40米。营盘古城址北1公里左右的高岗台地上分布着营盘墓地即营盘古墓群[3]。
历史
[编辑]根据碳十四放射性定年法,营盘古墓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主体推定在东汉到魏晋时期,晚的可能到北朝初期 [3]。学术界的主流意见认为营盘古城便是《水经注》中所记载的注宾城[4]。且是墨山国的都城,汉晋时期墨山国之路上的要冲 [3][4][5]。 营盘遗址先后由俄国人彼得·库兹米奇·科兹洛夫(1893年)、瑞典人斯文赫定(1900年)、英国人斯坦因(1900年、1914年)、瑞典人弗克·贝格曼(1928年)发现挖掘。1989年,对被盗墓进行过抢救性清理,1995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6]。
出土文物
[编辑]出土过多地风格的文物。其中包括铜镜、漆器、织锦等文物属于中原风格,而麻质面具和金饰文物属于中亚艺术风格,波斯萨珊王朝的玻璃器文物以及希腊罗马艺术风格的毛织品等[3]。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5号墓出土的M15美男服饰——红地对人兽树纹罽袍。该罽袍的时代为东汉中晚期[7]。 罽袍的人兽图像体现了希腊罗马的艺术风格,而树下对兽纹则常出现在波斯装饰艺术品中[8],故罽袍整体纹样融合了希腊、波斯文化两者的艺术特征[1][3][6][7][9]。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周金玲; 李文瑛; 尼加提; 哈斯也提. 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15号墓发掘简报. 文物. 1999, (01): 4–16+97–102+1–2. doi:10.13619/j.cnki.cn11-1532/k.1999.01.001.
- ^ 周金玲. 营盘墓地出土文物反映的中外交流. 文博. 1999, (05): 59–64.
- ^ 3.0 3.1 3.2 3.3 3.4 田小红. 新疆尉犁营盘墓地初步研究. 西北大学. 2011.
- ^ 4.0 4.1 李文瑛. 营盘遗址相关历史地理学问题考证——从营盘遗址非“注宾城”谈起. 文物. 1999, (01): 43–51. doi:10.13619/j.cnki.cn11-1532/k.1999.01.005.
- ^ 营盘古城遗址. CCTV. [2019-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6).
- ^ 6.0 6.1 宋晓梅. 新疆尉犁县营盘15号墓文化内涵探析.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5): 16–19. doi:10.13880/j.cnki.cn65-1210/c.2008.05.003.
- ^ 7.0 7.1 李文瑛. 新疆营盘墓地出土对人兽树纹罽. 西域研究. 2000, (04): 64. doi:10.16363/j.cnki.xyyj.2000.04.008.
- ^ 张明宇. 从新疆出土纺织物看汉唐时期西域文化的多样性. 东北师范大学. 2008.
- ^ 李来玉. 红地对人兽树纹罽袍——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中国考古. [2019-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