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兰戈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兰戈人 Lango
兰戈人分布地区
总人口
约1.5万人(2002)
语言
兰戈语
宗教信仰
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


兰戈人生活于基奥加湖北方的兰戈亚区(政治上属北部乌干达,但地理位置在乌干达中北部)。兰戈亚区涵盖包括阿莫拉塔尔区阿莱布通区阿帕克区多科洛区科莱区利拉区奥扬区奥图凯区等行政区。根据2002年人口普查,人口数约1.5万人。

乌干达的兰戈

[编辑]

用语“Langi”不是兰戈的复数,但为兰戈和非兰戈人所使用。兰戈社论(学者和兰戈文化基金会)没有质疑或挑战“Langi”作为兰戈的复数使用。“Langi”是近期的用语(托什,1978),并未在兰戈人早期的文字记录中找到[1](Hutchinson, 1902; Kihangire, 1957)。在“兰戈族(乌干达)的婚俗与教规之关联”中,Kihangire(1957年)为他的博士论文采访了兰戈长辈,而文中并未提及“Langi”,只提到兰戈或兰戈人。此外,走遍兰戈本土(乌干达)的人类学家和探险家使用“兰戈族”、“兰戈国”和“兰戈人”来称呼乌干达的兰戈。

兰戈的历史是复杂的,透过使用“Langi”,限制“兰戈族”为一个种族集团。Odwe(2011)指出:“ 兰戈人存在于许多种族名称的身份类别下。至少有一个根名或词源显示所有这些不同的族群是出自Lango。“他补充说”当1862年英国殖民者来到,只有乌干达兰戈和南苏丹Agoro较少的一群人保留Lango作为种族的名字。”

兰戈的符号是Amuka(犀牛)。Amuka象征独立的,强大的,和平的,除非遭受打扰。 如同他们北部的邻居阿乔利和阿卢尔,兰戈人说Lëblaŋo语,一种西尼罗河(罗)语言,但他们与向东的邻居Ateker(东部尼罗河)共有许多文化特征。 一些人类学家认为他们是一群大约在公元1600来自埃塞俄比亚的迁移,后来分裂为二,其中一组移动到现今的肯亚,形成Kalenjin和马赛集群的一部分。另一组Ateker,则向西迁移进入乌干达东北部。Ateker进一步分成四组,形成Karamojong,ITESO,Kumam和Lango。兰戈更进一步迁移到西部,他们在那里遇到阿乔利,并将阿乔利从基奥加湖的北部向北推进。通过与阿乔利的长时间互动,兰戈舍弃了Ateker语,并改使用阿乔利的罗语。然而,许多兰戈人认同罗语,拒斥他们原来的语言是Ateker的理论。

民族分布、人口与语言

[编辑]

民族分布

[编辑]
兰戈人分布地区

兰戈人生活于基奥加湖北方的兰戈亚区(政治上属北部乌干达,但地理位置在乌干达中北部)。兰戈亚区涵盖包括阿莫拉塔尔区阿莱布通区阿帕克区多科洛区科莱区利拉区奥扬区奥图凯区等行政区。

人口

[编辑]

根据2002年人口普查,人口数约1.5万人。

语言

[编辑]

兰戈人使用卢欧下语支的语言。

环境气候

[编辑]

乌干达位于热带气候区,通常多雨(特别是3-5月,9-11个月),而其余月份(12-2月,6-8月)为乌干达的两个旱季。

历史沿革

[编辑]
戴精致头饰的兰戈酋长。照片出版于公元1902年。

许多学者和人类学家都认为在兰戈迁移到现在的居住地前,是从Shilluk区向东南方迁移,于东方某处(Otuke山)定居,并在那里与Ateker和罗相遇。据Driberg所说,兰戈从Shilluk区域向东南迁移,之后达到在乌干达东部的Otuke山。这件事吻合罗的神话“Lwanda Magara”里叙述的罗和兰戈在东部某处(Otuke山)曾是邻居。根据罗的神话所述,他们之间有几次战争和袭击,但也有通婚,罗的勇士“Lwanda Magara”就娶了很多兰戈女性。兰戈抵达现今的家之时,他们已经在说接近罗的语言。兰戈从埃塞俄比亚向东南到现今所在地的迁移活动也吻合了Shilluk神话中,Nyikango从Dimo分裂后,Nyakango和他的追随者向北迁移,而罗在加扎勒河的WIC PAC。根据口述历史,兰戈起源于东方的“Got Otuke”(Otuke山)。

社会、家庭与婚姻

[编辑]

社会

[编辑]

社会结构上存在年龄结群制度

家庭与婚姻

[编辑]

婚姻实行一夫多妻制。男女均行成年礼,并有摘除下门牙的习俗。按父系续谱、居住和继承财产。

兰戈女性哺乳。

产业与生活

[编辑]

从事农牧混合经济,以农为主。

农业

[编辑]

种植高粱芝麻荞麦豆类花生

牧业

[编辑]

饲养山羊绵羊短角牛,兼事狩猎。

土地使用权

[编辑]

土地在前殖民时代是共有财,任何土地皆属于第一个耕种它的人或家庭,再传承给最年长的儿子。[2] 根据Kigangire,“过去尚未栽培的土地任何家庭皆可耕种,而一旦土地被耕种,社会各界都将它视为这个家庭自祖先传承下来的财产。(Kihangire,第22页)。传统的土地使用权仍然在农村地区被广泛使用。

教育

[编辑]

前殖民教育可以说是正式也是非正式的。孩子们的母亲或兄弟姐妹教导他们道德观念、如何称呼亲属和尊重他人。长大以后,男生被父亲或男性亲属教导,女孩则被母亲或女性亲属教导。游戏、民间故事、神话、谚语、谜语等,对兰戈教育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模仿成人,儿童的游戏促进了对家庭的责任感。谚语包含道德与社会格言,谜语能刺激大脑(Kihangire,26)的发展。

政治

[编辑]

政府

[编辑]

英国统治之前,兰戈人曾有自己的政府。包括Won Nyaci(最高首长)、Twon Lwak(军事领袖)、Awitong(最高氏族酋长),Rwot(酋长),Won Paco(土地的首长),以及AWI-OTEM(家族血统的首长)。英国政府意识到这点,并透过这些人去宣达政令。在兰戈,没有如同Buganda 与Bunyoro的世袭国王或至高首长。兰戈政务系统是通过选举产生,氏族首领掌握高于族人的权力。在一些氏族中酋长是世袭的,所以当一个氏族酋长去世,会由部族长老选择他的一个儿子接替(Kihangire,第21页)。著名兰戈酋长有Odyek Owidi ,Bua Atyeno ,Owiny Akulo 与Ogwang Guji。

军事

[编辑]

Driberg描述兰戈“勇敢冒险的战士战胜了恐惧并赢得他们邻居的尊敬...而不只是目睹他人不幸的旁观者...面对生命的真相毫无虚假的谦虚。”兰戈军队团结一致地遵从一名男性军事领导人的统领。这位军事领导人将带领兰戈人对抗其他群体。战争结束后,他们的权力也被收回,他们都回到了自己的部族,恢复日常的职业,并无享有任何特殊利益。著名的军事领导人Ongora Okubal带领兰戈人争夺他们现今所在的这片土地,Ongora Okubal 由Opyene Nyakonyolo 接替,Arim Oroba 和Agoro Abwango接续其后。Agoro Abwango带领着部下打Banyoro,并于Bunyoro阵亡(Kihangire,第22页)。

政治暴力

[编辑]

兰戈往往是乌干达政治动荡的受害者。第一位乌干达总理及两任总统奥博特・米尔顿是一位兰戈人。在20世纪70年代,伊迪·阿敏政府引发的州际冲突,消灭兰戈精英与邻居阿乔利。另乌干达政府和圣主抵抗军(LRA)之间19年之久的战争,导致该地区大量居民流离失所。

著名人物

[编辑]

Obol Ario为一位伟大的战士,有许多兰戈的传统歌曲提到他的名字。

参考资料

[编辑]
  • Kihangire, Cyprianus (1957). "The marriage customs of the Lango tribe (Uganda) in relation to canon Law"
  • Curley, Richard T (1973). Elders, Shades, and Women: Ceremonial Change in Lango, Uganda.
  • Tosh, John (1979). Clan Leaders and Colonial Chiefs in Lango: The Political History of an East African Stateless Society 1800-1939.
  • Hutchinson, H.N., Walter, J., & Lydekker, R. (1902). The living races of mankind: a popular illustrated account of the customs, habits, pursuits, feasts and ceremonies of the races of mankind throughout the world.
  • Julius P.O. Odwe. Proposal to Celebrate a Tricentenary (300 years) of Lango Existence, Importance and Contributions to Uganda. A conference proposal presented to the Prime Minister, Lango Cultural Foundation, Lira (Uganda), November 11, 2011.

外部链接

[编辑]


脚注

[编辑]
  1. ^ "The Lango: A Nilotic Tribe of Ugand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World Digital Library. Retrieved 23 May 2013.
  2. ^ Elders, Shades, and Women: Ceremonial Change in Lango, Uganda Written By Richard T. Cur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