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间闪烁阵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行星间闪烁阵列
基本资料
组织大盾射电天文台
坐标52°09′47″N 0°02′04″E / 52.16315°N 0.034354°E / 52.16315; 0.034354坐标52°09′47″N 0°02′04″E / 52.16315°N 0.034354°E / 52.16315; 0.034354
望远镜型式射电望远镜
共享资源页面 维基共享资源
约瑟琳·贝尔·伯奈尔首次发现脉冲星证据的图表,随后该天体被命名为PSR B1919+21(在剑桥大学图书馆展出)。

行星间闪烁阵列Interplanetary Scintillation Array,也称为IPS阵列 脉冲星阵列)是一架电波望远镜。它位于英国剑桥马拉德无线电天文台,于1967年建成,由卡文迪许天体物理学小组操作。这架仪器最初占地4英亩(16,000平方米)。1978年扩建至9英亩,并于1989年进行了翻新

这个阵列由相控阵中的4096个偶极子天线组成,在81.5MHz(3.7米波长)的频率下工作。它使用14束光束,可以在一天内绘制出北方天空的地图。因为割草机无法放置在空间内,天文台工作人员使用绵羊清除天线阵列中的草。

安东尼·休伊什设计了IPS阵列来量测无线电源的高频波动,最初用于监测行星际闪烁。由于阵列的高时间分辩率,约瑟琳·贝尔 在1967年探测到了脉冲星,使休伊什在197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1]

IPS阵列最近被用于跟踪和帮助预测行星际天气,特别是监测太阳风。它现在基本上已经退役,并失去了相当一部分面积。

参考资料[编辑]

  1. ^ The First Pulsar. Astrobites. 15 September 2017 [2023-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