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道夫·施密特 (将军)
鲁道夫·施密特 | |
---|---|
本名 | Rudolf Schmidt |
出生 | 德意志帝国柏林 | 1886年5月12日
逝世 | 1957年4月7日 西德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克雷费尔德 | (70岁)
效命 | 德意志帝国 魏玛共和国 纳粹德国 |
军种 | 德意志帝国陆军 纳粹德国陆军 |
服役年份 | 1906–45 |
军衔 | 大将 |
统率 | 第1装甲师 第38装甲军 第2装甲集团军 |
参与战争 | 二战 |
获得勋章 | 橡叶佩剑骑士铁十字勋章 |
亲属 | 汉斯-蒂洛·施密特(兄弟) |
鲁道夫·施密特(德语:Rudolf Schmidt,1886年5月12日-1957年4月7日)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国防军的一名大将,在东线指挥第38装甲军、第2装甲集团军。他是带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的获得者[1]。虽然他最初是从情报部队出身,但他是纳粹时代坦克部队的主要专家之一。
生平
[编辑]二战期间,他从师长晋升为军团总司令。在1941年的对苏战争中,施密特是最重要的坦克指挥官之一。与大部分政治和军事领导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对俄罗斯民众采取了合作路线,将占领苏联的大片地区置于自治之下。施密特于1943年被盖世太保逮捕,因为他的兄弟汉斯-蒂洛·施密特卷入了间谍和叛国罪。
施密特于1943年12月被释放,后在柏林的一家化学公司担任文员,然后于1944年7月搬到奥芬堡的一家建筑公司。他于1945年2月搬到魏玛,并于1945年4月在那里见证了战争的结束。
1945年6月,魏玛被移交给红军,施密特不得不搬出他的公寓。他于1945年8月搬到柏林的弗里德瑙区(后来属于西柏林)。
在四年多的平民之后,施密特终于在1947年12月16日获得了许可证前往苏联占领区,在那里他显然想从他在魏玛的旧公寓中取回一些物品。1947年12月24日,在返程途中,他在行李中发现一把手枪后,在诺德海姆附近被苏联士兵逮捕。他被转移到米尔豪森的一所监狱,经过初步审讯后,于1948年1月被带到莫斯科。苏联审讯人员对施密特作为第2装甲军团总司令的角色及其在奥廖尔地区对游击队的行动特别感兴趣。当时的后方军区指挥官弗里德里希·古斯塔夫·伯恩哈德中将已经因这些行动在1945结束时在布良斯克被定罪并被处决。在审讯中,施密特不仅承认军事法庭定罪、焚烧村庄和“对平民犯下无数暴行”,而且伯恩哈德是根据他(施密特)的命令和计划行事的,但伯恩哈德领导了这些行动。其他问题包括将平民驱逐到德国进行强迫劳动,以及在第2装甲集团军负责的战俘营中虐待苏联战俘和平民。
在被关押在弗拉基米罗夫卡集中营和布提尔卡监狱等地后,他在莫斯科的军事法庭受审。1952年2月4日,施密特最终被判处25年战犯监禁。两天后,他徒劳地向约瑟夫·斯大林请求赦免。
施密特是1955年9月30日最后一批出狱的德国战俘之一。由于健康情况不佳,他回到了西德,并于1957年4月7日在克雷费尔德病逝。
所获荣誉
[编辑]参考
[编辑]引用
[编辑]- ^ Thomas 1998, p. 270.
文献
[编辑]- Scherzer, Veit. Die Ritterkreuzträger 1939–1945 Die Inhaber des Ritterkreuzes des Eisernen Kreuzes 1939 von Heer, Luftwaffe, Kriegsmarine, Waffen-SS, Volkssturm sowie mit Deutschland verbündeter Streitkräfte nach den Unterlagen des Bundesarchives [The Knight's Cross Bearers 1939–1945 The Holders of the Knight's Cross of the Iron Cross 1939 by Army, Air Force, Navy, Waffen-SS, Volkssturm and Allied Forces with Germany According to the Documents of the Federal Archives]. Jena, Germany: Scherzers Militaer-Verlag. 2007. ISBN 978-3-938845-17-2 (German).
- Thomas, Franz. Die Eichenlaubträger 1939–1945 Band 2: L–Z [The Oak Leaves Bearers 1939–1945 Volume 2: L–Z]. Osnabrück, Germany: Biblio-Verlag. 1998. ISBN 978-3-7648-2300-9 (Ge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