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草稿:张汝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张汝煐(1925年10月—2018年12月24日)生于北京,祖籍广东南海。生前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机械工程、航空工程双学士学位。曾任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国家级滑翔裁判,国际航联滑翔科学技术组织(OSTIV)会员,美国实验飞机协会(EAA)会员。他还曾担任过沈阳滑翔机制造厂技术负责人,江苏省航空学会科普委员会主任,中国航空学会科普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顾问。中国航空学会轻型飞行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飞行技术与应用专业学组组长,中国航空学会科教处专职顾问,中国航空协会高级会员(第一批获批准) [1]。张汝煐因病于2018年12月24日在南京去世,享年94岁。根据本人遗嘱,遗体经红十字会捐赠给南京医科大学做科学研究用,并不召开追悼会和举行其它纪念仪式。

生平

[编辑]
张汝煐大约10岁时候的全家福,摄于1935年左右。前排左:母亲关慧贞(关瑶楣), 中: 张汝煐,右:父亲张煜全。 后排左一右一:二哥、三哥张汝经、张汝伦(双胞胎)。后排左二:四姐张翠雯。后排右二:六哥张汝澄。 大哥张汝良当时正在美国卡尔顿学院(Carleton College)留学。

张汝煐在家中排行老七,有五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他在北京育英学校上的小学和中学。从小很崇拜比他年长七岁的六哥张汝澄。小时候他做了一个风筝,六哥提笔在风筝上写下“九一八,勿忘国耻”。六哥高中毕业后,为了抗日,投笔从戎,1936年考入空军军官学校第十期驱逐组,张汝澄官校毕业后,编入空军第四大队第二十二中队,任中尉三级飞行员,驻守四川。他在1942年11月24日升至高空时,因战机故障,失事坠落,牺牲时年仅二十四岁。国民政府向张汝澄的父母颁发了烈属证书。张汝澄北京汇文中学毕业的十多名抗日航空烈士之一。他的名字镌刻在南京航空烈士陵园的纪念碑上。

六哥牺牲后,张汝煐立志航空救国,报考了上海交大上海交大是中国第一个设立航空专业的大学,在交大搬回上海之后,他立即从机械系转入航空系,为此他多上了一年,并获得机械工程和航空工程双学士学位。上大学时他曾经是上海交大航空模型研制会(ASC)会长并多次参加全国比赛并获奖。1948年毕业后加入中美合资的中国航空公司,担任飞行员。1949年参加“两航起义”从香港回到了内地,起初当民航飞行员,后来在天津飞行学院当教员。此后他被调去以总工程师的身份,1954年参加筹建亚洲最大的中国人民滑翔机制造厂(后改成沈阳滑翔机制造厂),和1965年负责筹建成都滑翔机制造厂,生产了国内最先采用玻璃钢新工艺的载人滑翔机,曾获得市级科技大会奖。1971年调到南京汽车制造厂,获厂“六五”建设功臣奖。德国滑翔机历史学者Peter F. Selinger曾称张汝煐为中国滑翔机之父并邀请他为世界滑翔机历史杂志撰稿介绍中国滑翔机历史。

张汝煐先后发表论文及文章103篇。他在1989年于奥地利召开的OSTIV 第21届大会宣读发表了三篇论文: “China’s sailplanes and mortorgliders - An overview” [2],“Gliding activities in China” (中国的滑翔机和动力滑翔机综述) [[3]],和 “Optimization of glider development for mass production” (大批量生产类滑翔机的优化发展,其中有“HU-11型‘世界级’高级滑翔机设计方案”)[4];提出<<早期航空航天教育方案>>(“金字塔”)的概念;推动<<早期航空航天国防教育实施工程研究>>课题的立项;在“中国通用航空发展论坛”上发表<<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系统工程发展的探讨>>;并在江苏电视台拍摄的纪念抗日航空烈士的电视纪录片<<血洒长空>>中担任顾问。

他退休后更是全力以赴做“义工”,自己花钱花时间到处奔走,做航空讲座,办航空知识技能比赛,举办青少年航空夏令营等早期航空教育和科普,并协助创建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把自己享受的国务院特殊津贴以及他的稿费都捐给了重修及新建南京航空烈士公墓和抗日航空纪念馆。2011年的清明,已是86岁高龄的张汝煐照例出席南京各界在航空烈士公墓祭奠航空烈士的活动,并在烈士石碑他六哥张汝澄烈士名下静默、献花;新华社记者拍下了他献花的照片,并做了专题报道[5]


家庭

[编辑]

父亲张煜全(祖籍广东南海),曾任清华学校校长[6], 北洋时期外交部参事,司长等职。

母亲关慧贞(关瑶楣),祖籍广东南海,父亲关蔚宸, 伯父关蔚煌是光绪二年举人;三个堂兄弟关应麟、关庆麟(关霁)、关赓麟分别为北京大学教授;北洋时期外交部司长;和京汉铁路局长、交通大学校长等 [7]

妻子汪爱丽,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共育有两个儿子。

  1. ^ 张汝煐.《我的航模,航空亲历》,《航空模型》2018年,第8期,38-41页. 
  2. ^ Zhang Ruyingand Ma Lungzhang, “China’s sailplanes and mortorgliders - An overview,” Technical Soaring, Vol. 15(2),56-60 (1991).. 
  3. ^ Zhang Ruying, “Gliding Activities in China”, Technical Soaring, Vol. 15(2),61-64 (1991).. 
  4. ^ Ruying Zhang, “Optimization of glider development for mass production”, Technical Soaring, Vol. 15(2),34-41 (1991).. 
  5. ^ 南京各界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前举行祭奠-搜狐新闻. news.sohu.com.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2). 
  6. ^ 历任领导-清华大学. www.tsinghua.edu.cn.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9). 
  7. ^ 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181册,关蔚煌的《慎独斋在七十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