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草稿:成美文化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成美文化园
The Lin Family Mansion and Garden
成美文化园
位置中华民国51245彰化县永靖乡中山路二段60号
建成时间 清朝光绪十一年(1885年)
网站https://www.cmcp1885.com/
官方名称成美文化园
The Lin Family Mansion and Garden
类型登录等级:彰化县定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宅第
详细登录资料

成美文化园位于彰化县永靖乡,为永靖魏氏家族兴建的三合院,是彰化县保存最完整的园林建筑。始建于西元一八八五年(清光绪十一年),起初是一条龙式竹筒屋,一九一七年修建成今日二进双护龙的格局。因岁月刻蚀颓圮,遂于2005年开始修复,经七年落成。保有百年前原貌,并重现闽客建筑技艺及人文精华,创台湾古宅修复的先例,目前为彰化县定历史建筑,将规划为“台湾百年常民生活博物馆”,常吸引许多游客驻足留影。

成美文化园总面积约30,000坪,“和园”、“成美公堂”、“东园区”、“松柏轩景观餐厅”四个部分:和园为禅风庭景,遍植百年松树、柏树、紫薇花、落羽松、茄冬等珍稀树种,其中220岁日本黑松、550岁枫港柿为镇园之宝;百年成美公堂为成美文化园其核心价值,邀集国宝级匠师团队修复,再现百年古厝风华,且保留剪黏技艺、祭祀、常民生活文化;东园区有着“播梦种子”、与浪漫氛围庭景等大型装置艺术。

松柏轩景观餐厅”,以松柏为名,取珍木为景,树木皆有着百年树龄,弥足珍贵。建筑外观为现代质朴简约清水模,庭景则由庭师以30年职人积累注入禅风美学,主厨团队承载80年老师傅的手艺,秉持“技艺传承”、“匠心手作”等理念,严选在彰化地食材,以直送的方式确保食材的新鲜,透过精准的刀工、火候与繁复的中菜、台菜料理手法,将一道道经典手路菜呈现给来访的贵宾,传递“暖胃暖心”、“真诚美味”的台湾料理精神。

历史[编辑]

魏氏一族,最早溯源自周朝文王第十五子毕高公,周朝王姓本为姬姓,后因大势底定分封诸子,文王第十五子受封“”地,故以毕为姓,是为毕高公。毕氏后代来到春秋时代,毕公后代万公因征战而有战功,受封魏地,故改赐姓为魏氏,魏氏一族自此开衍而下。至西汉时期,魏氏第二十二氏祖歆公曾在河北钜鹿担任钜鹿太守,古时封官晋爵乃是光宗耀祖之事,故以此作为祖家堂号保留下来,今日成美公堂门楼匾额所见之“钜鹿传”即象征着家族光荣永续传承之意。

随着时代迁移,中国历经了五胡乱华,魏氏家族亦渐往南方迁移而来到福建一带,渡台前夕,魏家祖先为福建永定黄竹烟村之客家人。渡海来台的地一代魏成秀(俭正公),最早于1826年道光6年登陆于台湾府城台南,后于1840年道光20年选择永靖定居行医济世。魏成秀四子魏琼昭(尚莹公)继承衣钵,于1845年道光25年开始学习医道,并于永靖街上设立成美药铺。

在尚莹公时期,经历了许多重要的事迹,诸如受封国子监、担任地方圳长、以及兴办学校等等,对于地方贡献良多,而其下又分为八房子孙,家族绵延,事业繁多,门族建盛。第二代的魏尚莹先生聪颖好学,尤嗜爱传统典籍,尝于论语中习得:“君子有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遂以“成人之美”为其毕生重要之美德实践并以此为其居宅命名,此即成美公堂之命名由来。

建筑[编辑]

成美公堂[编辑]

门楼原为一开间建筑,后来重修成美公堂时将之扩大,形成目前三开间之格局。成美公堂古厝之溯源正是从魏尚莹先生开始由1885年“光绪11年”时的一条龙,到1917年(大正6年)由其子魏居仁(八房)接续扩建为目前二进双护龙之建筑。成美公堂历时百年后,旧有风华逐渐凋敝,后经魏和德先生(第四代)以及顶新集团四兄弟(第五代)齐心戮力,再将成美公堂百年风华呈现在世人面前。

交通[编辑]

自行开车[编辑]

南下: 国道1号前往埔心方向,循台76线快速公路,于22号员林出口下交流道,右转行驶台1线往田尾方向,直行约3公里,于永靖街路口红绿灯回转,即抵达园区。 国道3号于222号中兴系统下交流道,接台76快速道路,于22号员林出口下交流道,左转行驶台1线往田尾方向,直行约3公里,于永靖街路口红绿灯回转,即抵达园区。

北上: 国道1号前往北斗方向,于220号北斗出口下交流道,右转循150县道斗苑路行约2公里,再左转接台1线往永靖方向,约16分钟抵达园区。

大众运输路线[编辑]

高铁转乘公车: 至彰化高铁站转乘高铁快捷公车,搭乘7号往员林转运站班车,在永靖站下车。

台铁转乘公车: 搭乘台铁至员林火车站,步行约8分钟前往员林转运站,搭乘7号高铁快捷公车往田中火车站班车,在永靖站下车。

注释[编辑]

参见[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