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萧毅肃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小作品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小作品级低重要度
这个条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小作品级小作品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小作品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萧毅肃[编辑]

改正错误 <萧毅肃 萧毅肃(1899年12月11日-1975年7月31日),原名萧昌言,中国四川蓬州人,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

萧毅肃, 1898年9月22日生于四川省蓬安县,1975年7月31日卒于台湾省台北市。昌言是家族正式名称﹕毅肃是字,也是学名,为萧终身使用从未改名。

萧1916年考入云南讲武堂,1920年毕业后在滇军杨森部任参谋,随军进入四川。不久随汤子模起兵反对杨森,1925年升任建国川军第2军第1师第2旅旅长。不久建国川军崩溃,萧一度回乡隐居,后先后投吴行光和郭汝栋,任参谋长。1930年后去职寓居上海。

杨森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汤子谟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虽然大家都是川军,但两人互不相属,亦从未谋面,反杨之说纯属子虚。萧从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即返回四川,加入受孙中山领导的建国军川军第二军(军长汤子谟,湖南人),献身革命。初任独立第一旅上尉参谋,五年后已积功晋升为少将旅长。第二军在广东完成支援国民党军东征任务返回四川时,师长罗觐光谋叛,勾结唐生智袭击汤军,汤军长在前线,遭为罗收买之贴身卫士刺杀身亡。但罗不获该军将士拥戴,亦不获国府承认,第二军就此星散。萧护送汤故军长灵柩及眷属返乡后,于返川途中,受杨森所部第二师师长吴行光(履谦)之邀,主持干部训练,不久改任该师参谋长。1928年,杨森下令强行收缴所属各师(共七个师)大炮,在军部成立炮兵团直由杨森本人指挥。因此等大炮,或多或少为各师师长自行重金购置,而引起各师不同程度之反抗。师长郭汝栋联合师长范绍增,游说第二师师长吴行光参加反杨。吴虽对杨不满,因其驻地距杨甚近,不敢采取行动。但若不应允,其防地又为征战必经之地,必先先遭受攻击,乃虚应之。郭召开会议时,吴佯称有病,派不知情的参谋长(萧毅肃)代表出席。不料事机不密,萧尚未达到即被杨率先讨伐。反杨联军仓促应战,吴为求自保,委过于萧,领军返回后,被杨缴械去职,萧则被森杨悬偿捉拿。反杨联军既败,郭乃邀萧借箸代筹,与杨再战,杨部终于溃败。南京国民政府遂以杨之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番号,委任于郭。萧则受任为军参谋长。但杨森仍继续使用第二十军番号,国府鉴于杨森虽败,仍拥有四个师之实力,不愿另启战端,又继续承认杨森为第二十军军长,而另委郭汝栋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三军军长(后国民革命军奉令一律改称为陆军第某某军、某某师)。1930年第四十三军奉令缩编为第二十六师,其所辖三个师则缩编为三个旅,萧改任第三混成旅旅长。此后,萧先后被升为师附兼第三混成旅旅长,及副师长兼第三混成旅旅长。萧因每战皆捷战功卓著,而遭嫉妒中伤。郭不查,萧乃远走上海。郭觉悟后,乃重金致赠胡承杰旅长,请其另谋高就,并请其五妹夫傅秉勋专程前往上海,转达郭之悔意并请萧返回。但萧认为时地不宜,郭乃保留萧之师附名义,长期等待。

1934年,萧在郭汝瑰的推荐下入中央陆军大学深造,1936年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少将。抗日战争爆发后,萧任43军(郭汝栋部)参谋长,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和湖口等地的战斗。湖口战败后,43军被撤销番号,萧调任参谋总长何应钦办公室高级参谋。

报考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将官班)需军长保荐,其时郭汝栋之弟郭汝瑰甫留日归来,又力争进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深造。郭碍于规定,另一方面也是表示对萧的诚意,故舍郭汝瑰而保荐了萧毅肃,以军参谋长名义报名参加考试。这也是郭汝瑰始终对萧不谅解的基本原因。萧在入学考试时,战术科答案与命题教官提供作为评分依据的标准答案大相径庭,依规定不能录取。但阅卷组认为萧案有理而提请考试委员会裁决。经开会讨论,咸认为不可埋没人才,决定破格录取。录取名单经呈报蒋中正委员长核准后,才正式通知萧入学。在校期间,萧又在公开辩论中,驳倒蒋中正重金礼聘来校任教之德国高级军官。该教官羞愧难当,当晚即悄然离校,经上海回国去了。毕业时萧名列前茅,并获优等证书,遂为各方争相罗致。但萧不愿抛弃他的老长官而飞向高枝,选择了大家认为不智的仍回原部队。萧回到驻扎在湖北宋埠、麻城一带的第四十三军不久(其时郭汝栋军长久已长期卧病汉口),就奉命以军参谋长代理军长,率领第四十三军赶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第四十三军被中央认为是杂牌部队,不受重视。不但装备极差,加以连年奉令国内用兵,兵员亦严重不足。出发时只有一个第二十六师,及少数军部人员,全军总共仅五千余人。于十月十八日甫抵上海,就奉命立即投入战场,接替李铁军所部,防守大场。大场为上海北部防线庙行、江湾等地之屏障,关系整个战局至大。在接防命令中明言必须死守三天。三天后上级没有指示,接防部队不见踪影,亦无援军到来,而日方反而精锐大至。其势不能放弃,唯有继续浴血艰苦奋战。直到十月二十四日午夜过后,接防部队(第十八师)才到来。那时第四十三军人员阵亡已近百分之九十,中低级干部几乎全部牺牲(三个团长阵亡了两个;十二个营长阵亡了十一个;包括火线递升的在内,连长阵亡了编制人数的一倍)。萧奉令率领不足六百人的残部,前往杭州整补。第十八师到达时已是疲惫之师,实在挡不在精锐日军的优势军力,接防不到一天大场就丢了。师长朱耀华当然知道事态严重,在向西撤退的途中举枪自尽。蒋委员长念其尚有气节,下令免究失土之过,视同阵亡抚恤。十一月六日,第四十三军正在前往杭州的途中,又奉令前往松江协助友军,抵抗由金山卫登陆的日军,以致全军牺牲殆尽。次年(1938)春夏之交,第四十三军才回到原驻地整补,郭汝栋军长仍卧病汉口,并无起色。六月中旬,萧再奉命以副军长代理军长,率领第四十三军前往江西湖口协防友军。当时沿长江一带的最高指挥官,是江防总司令刘兴将军;防守湖口一带的实际指挥官则是第十七军团(辖第七十三军)军团长兼第七十三军军长王东原,第四十三军归王东原指挥。接到命令时,第四十三军兵员尚未补齐,一共只有四千多新兵,械弹亦极感缺乏无法领到。后幸得高人指点,经郭军长首肯,才得由郭的亲戚军部谢军需,循门路以打牌方式,去满足主管人员的需索。也许该主管对第四十三军的孝敬感到满意,第四十三军才得在出发前五天,获得了请领的武器,并得到主管人员,自动额外加发了二十五枝比利时造步枪(每枝配有钢心弹五十发),这就是当时第四十三军,对抗日军坦克车最犀利的战防武器了。到达湖口后,由于上级指挥官敌情判断错误(萧认为不妥,曾有所建议,但未获采纳),致为敌军所乘。第七十三军败退时,王军团长严令萧率部前往指定地点会合。萧率领仅剩下约一团人的兵力,经惨烈冲杀按时到达会合地点,却陷入日军包围。待再冲杀出来,全军只剩两百多人,仍然不见友军。这才知道第七十三军早已撤退。前往会合,就是替他们牵制日军,做他们的挡箭牌。虽然如此,萧却不能弃守湖口,遂被困于石钟山上。萧鉴于当前敌情,实不忍心让一些文职人员,以及当时被认为是技术人员的迫击炮炮兵,和受伤不能战斗的人员(包括刘颖悟团长)也跟着牺牲。就要他们趁黑夜,乘那仅有的两条小船离去,不料竟无一肯走。萧乃告诉他们同生共死固然义气,但于事无补,反而替国家增加冤魂。假如他们有人幸得不死,能求得援军,岂不是可以为留此之人增加一分生机,然后下令将仍然坚持不肯离去的几人,强行押上小船。日军由于全力攻山丧亡颇大,而改用大炮日夜轰击,最后山上只剩下二十人左右。萧心中明白全体成仁的时间已不远了,乃下令焚毁电码密本及一切文件,并与刘雨卿师长相商,各人佩枪只装一颗子弹,准备在最后一刻自尽。因为到时已经事无可为,多装子弹必有杀敌之心,战斗中如果负伤,就有被俘的可能。身为中国军人,尤其是部队长,当然不能被俘,唯一的选择就是自杀成仁。不料当晚却听到有人呼唤“先生”,“萧副军长、刘师长”。见面后,是先前被遣走的勤务兵谢家锦,带了一个连长来。那连长说刘总司令得到王军团长的报告,说副军长已经阵亡。现在又听脱险回来的人说,副军长仍然困守在石钟山上。刘总司令说“如此人才岂可不救”,就急忙选了我们这些熟习地形的,由脱险的人带领,绕道前来营救副军长,并出示命令。至此萧乃下令撤退,随那连长下山。在用那连长带来的士兵,临时扎成的木筏,来回渡过一条小河时,敌人追兵已至,营救人员不及渡河。那连长却连声催促已在河对岸渡萧将军快走。他说得悲壮,他说刘总司令已告知了他一切,他们前来已是准备牺牲的。能将萧救出,他们就达成了任务。若连萧也陪上,他们的牺牲就变得没有代价了。那一连人,为了掩护萧将军及第四十三军的人员,就全部壮烈牺牲在石钟山下了。可是萧副军长及刘师长阵亡的消息已经发布,无法追回,所以重庆的报纸还是登了出来。湖口之役以后,第四十三军已是第二次实际上不存在了。但郭汝栋军长仍然奉到命令整补重新组建部队。至于萧的调任重庆军事委员会少将高级参谋,则是由于刘兴将军,营救萧将军的报告,唤醒了蒋中正对萧的记忆,而下令把萧调去军事委员会服务。这个调动,正合了萧本人的意愿。因为在此短短一年间,萧亲身经历了淞沪会战,和湖口防卫战,深深了解国军在抗战中的艰难困苦。除了官兵素质、人数、和装备远不如日军同级部队外,部队番号也是虚有其表;上级长官兼任下级部队长者比比皆是,而且还有往下兼任两级的,紊乱了指挥系统。而希望有机会到最高军事机关(军事委员会)去服务,或者可能有机会对抗战作出更多贡献。

1943年,萧被任命为中国远征军参谋长,次年升任中国陆军总参谋长。1945年1月1日,萧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不久升任中将。8月21日,萧毅肃在湖南芷江主持了抗战胜利受降仪式。

萧是于1940年8月15日被晋升为中将的,其本职仍然是军事委员会的高级参谋。

1946年,萧调任重庆行营参谋长,次年升任副主任,1948年兼任重庆警备司令,6月12日调任中华民国国防部次长,年底任参谋次长。

1946年,萧因反对内战而被外放重庆,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的参谋长。何应钦随即也被外放美国,担任中国驻联合国军事代表团的团长。好让新任参谋总长陈诚,执行他(陈诚自己)六过月消灭共军的战争。

1949年12月,萧撤往台湾。在台期间,萧制定了整训计划,为将各派系来台部队整合为一体居功至伟。1953年晋升为二级上将。1975年,萧病逝于台北。其子女后俱移居美国。

只有部分子女各有不同原因移居美国,萧的夫人及其余子女仍留居台湾,并有一人迁往中国。移居美国者,到达之初人地生疏,无不单枪匹马独自奋斗,生活十分艰苦。其次子且在加州戴维斯小学,做过打扫教室、清洁厕所及其他杂役的工作达数月之久。以后数度改换工作,包括珠宝公司,小杂货店,及工业照相等,直到三年后才得到适合其专长的工作而有所成就。萧的孙辈在美均受到良好教育,这也算是有收获的了。美国并非人人的天堂,一切都得靠自己努力。

附记﹕为纪念萧毅肃将军,在对日抗战期间,对我中华民族作出的实质贡献,中国北京政府,特别拨发了专款,在建立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当年萧将军接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日军乞降代表旧址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园区内,建立了“萧毅肃陈列室”,收藏并长期展出萧将军家属捐赠的萧将军生前文物,供世人参观瞻仰。 “—68.239.136.246 (留言) 2009年7月12日 (日) 23:48 (UTC)”符号 -->[回复]

主要参考资料﹕萧慧麟著“萧毅肃上将轶事”,ISBN 957-30617-2-4,公元2005年5月台北书香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非卖品)

|签名 = 萧慧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