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七月流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作为成语原指天气转凉,现代多用于形容天气炎热,但很多汉语学者认为这个词形容“天气炎热”是不恰当的。也有以该词作为标题的作品,例如于伶编剧的电影《七月流火》,1981年被搬上银幕。

原意

[编辑]

“七月流火”一词最早见于《诗经》中的“国风·豳风·七月”,该诗中有“七月流火,九月授”、“七月流火,八月萑苇”的诗句。“流火”中的“火”指的是心宿二,即天蝎座α星,古称“大火”,传说中国在4,000多年前的颛顼时期,就设立了火正的官职专门负责观测这颗星。“流火”是指大火星向西移动。[1] “豳风”中的“”指豳地,即现在的陕西彬县,位于西安西北约100千米处,“七月流火”中的“七月”为夏历[来源请求],大致相当于现在的阳历6月到7月(周历建子,夏历建寅,故周历比夏历、农历早二个月),周历七月的豳地[来源请求],看到大火星由东往西移动,故称“流火”,预示天气将由盛暑转凉,需要准备添置衣服了。当代有人据此把“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翻译为“七月大火星向西,九月妇女制寒衣”。[2]

因为《诗经》成书于周代,作者可能是尹吉甫一人之作,纪录宣王三年(西元前825年)至幽王七年(西元前775年)者五十年间之事[3] ,属于西周晚期,由于西周早期有过短暂的寒冷期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比较温暖,气温比现在高2摄氏度[4]得知周历七月非常炎热。[5]汉朝郑玄所做的《毛诗传笺》和唐朝孔颖达所作的《毛诗正义》指“七月流火”为“天气转凉”时节,其实应是“天气炎热”。[6] 而郑玄和孔颖达所生活的时代则气候较为寒冷,[7] 他们为了把《诗经》解释得合乎当时情理,便采用了“大火星西斜”的说法。

据《易经证释·大有卦》指“七月流火”为酉(音同“有”)月之收成时节,以“流火”形容禾本植物叶子黄熟遍地景象。此义通“秋”字从禾从火,惟此七月应指夏历或今农历七月为是。

演变

[编辑]

尽管有人提出质疑《诗经》中“七月流火”的原意,但长期以来古人的确都理解“七月流火”为天气转凉。在现代中国采用阳历纪年以后,人们逐渐用“七月流火”来形容天气炎热,虽然不断有人指出这种用法错误,但采用天热说法的依然越来越多。

2005年7月12日,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中国人民大学演讲,人大校长纪宝成在致欢迎词时说:“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这一事件引发了对“七月流火”正确用法乃至关于复兴国学的更为广泛的讨论。[8] 有些人主张这是误用,而且和人民大学致力于推动国学复兴的做法不符,因此应当纠正。[9] 而另一派观点则认为,这种词义演变比比皆是,例如明日黄花等词就是如此,因此不足为奇,反而这正是词语的正常变迁,[10] 当代阳历7月正相当于农历六月,正是一年中最热之时,用七月流火来形容天热十分贴切,属于“借形词”,[11] 符合词汇发展规律,[12] 而当代也已多用“七月流火”来表示天热,因此应当接受此义为正确用法,否则就是犯了“以古匡今”的错误。[13]

在这一事件之后,中国的官方媒体仍然时常使用“七月流火”来表示天气炎热,[14] 这一成语的用法也仍然处于争论之中。

注释

[编辑]
  1. ^ 柯南,七月流火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三思科学》电子杂志2002年第8期(总第14期),2002年8月1日
  2. ^ 见:邱翼东,“‘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咬文嚼字》2005年第11期,第38页。
  3. ^ 李辰冬,《诗经通释》,台北:水牛出版社,民国69年,第1页。
  4. ^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竺可桢全集》第4卷,第471页。
  5. ^ 顾炎武日知录》有云:“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6. ^ 老马,“七月流火”之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光明观察》2006年11月4日。
  7. ^ 布雷特·辛斯基,“气候变迁和中国历史”(蓝勇 刘建 钟春来 严奇岩译),《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18卷第2辑,2003年6月。
  8. ^ 参见,例如:张传东、刘维涛,“传统文化融和谐(关注)”,《人民日报》2005年8月12日第十三版。
  9. ^ 参见,例如:端木,复兴国学:从纪校长的“七月流火”说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青年报》,2005年07月15日。
  10. ^ 参见,例如:汪惠迪,纪宝成“七月流火”用得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加坡联合早报》2005年7月22日。
  11. ^ 张怡春,“‘七月流火’是借形词”,《咬文嚼字》2005年第11期,第40页。
  12. ^ 王国锋,“‘七月流火’为何‘火’”,《咬文嚼字》2005年第11期,第40-41页。
  13. ^ 顾黎明,“‘七月流火’有两义”,《咬文嚼字》2005年第11期,第41-42页。
  14. ^ 参见,例如:杨曼,“夏季市场世界杯搅火了?搅惨了?(热点追踪)”,《市场报》(人民日报报系)2006年7月10日(“七月流火,高温引爆了今年的夏日经济”);“清凉圣境文殊界”,《京华时报》(人民日报报系)2006年7月18日(“哪怕外界七月流火,山里却依然是‘山中无甲子,寒暑不知年’的清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