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佳冬杨氏宗祠

坐标22°25′10″N 120°32′51″E / 22.419340°N 120.547405°E / 22.419340; 120.547405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2°25′10″N 120°32′51″E / 22.419340°N 120.547405°E / 22.419340; 120.547405

佳冬杨氏宗祠
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
屏东县佳冬乡佳冬村冬根路19之30号 地图
建成时间大日本帝国 大正12年(1923年)
官方名称佳冬杨氏宗祠
类型登录等级:县(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祠堂
评定时间1996年8月27日
详细登录资料

佳冬杨氏宗祠 ,是位于台湾屏东县佳冬乡佳冬村的杨姓客家宗祠,1923年落成,在1995年因开辟道路而由杨姓族人争取列入文资保护,今列县定古迹

建筑风貌

[编辑]

前景

[编辑]
左右憨番、门殿

佳冬杨氏宗祠面积0.1公顷[1]。地势从北至南逐渐往低,建物也顺向两旁逐渐降低,予人庄严肃穆之感[2]。祠前的圆形池塘有以红砖砌造太极两仪图,以祝子孙繁衍不息[3]。水池原先种荷花,后改为睡莲,以免覆盖样貌[4]。《台湾奇案》剧组曾来此取景[5]

殿厅

[编辑]
月亮门、厅堂

燕尾翘脊与栋顶马背均饰有琉璃剪黏、彩绘凿花,以彰显杨氏先祖朝议大夫杨云岫官职地位[3]。堂前有两尊憨番于战后初期遭入驻国军破坏,原先头部样貌已不可考[6]。原先的水车堵亦完全佚失原图,是由交趾陶师郭志郎从残迹中建构昔日题材,配合客家宗祠忠义孝悌主题作装饰[7]。正门对联为“理学渊源芳流炎宋”、“相臣勋业卓著大明”,系取自杨时的成就[3]。四扇镂空花窗,特地以不同花纹装饰[8]。铺著红色方型地砖的天井两侧为满月门,上镶浮雕、彩绘的交趾烧[2][3][8]。文建会委托李干朗撰写的《传统建筑入门》一书,就是以这两扇满月门楼作封面[9]

在佳冬国小成立前,此处是作为临时的小学学校[10]

正殿屋架后期改成为钢筋混凝土,已无法确认原先屋架[7]。厅堂内悬有“祖德流芳”、“光继诸谋”、“祖德流芳”等匾额、及楹联“基创自梅州族大支繁蕃衍八闽两粤”、“派分来海岛源长流远会同百祖一宗”[3]。装饰相较于闽南风格,深具客家传统特色与古朴[11]。正堂木龛奉祀杨云岫神位与妻子欧阳氏神位,其馀来台派下顺下左右[3]。彩绘为陈玉峰在1923年所画,为他出师之第二年作品[7]。木龛两侧以“本溯梅州昭祖德”、“支蕃瀛岛荐馨香”、“孝莫思劳转眼便作人父母”、“善无望报回头且看你儿孙”为对联、栋联[3]

每年清明节前一天,杨姓族人会在此举行祭祖盛会,并赠给七旬长者寿仪、当年出生男婴新丁仪、大专新生奖学金[3][8]

历史

[编辑]

建立原因

[编辑]
杨云岫公尝分名碑

佳冬杨氏宗祠的杨姓族人是以开基广东梅县的杨云岫为先祖、后代杨德展为来台祖[3]。道光年间,杨姓族人组成杨云岫公尝,以租佃收入作祭祀[10]。至1919年,杨家水、杨家连兄弟邀集佳冬、内埔车城30处会份在佳冬村兴建祠堂,至1923年兴建完成[3][8]

争取保存

[编辑]
十二之九号道路(佳兴路)

早于1974年,政府就计画开辟从佳冬车站台17线、佳冬杨氏宗祠太极两仪池、到佳冬国小,共1公里馀的十二之九号道路[8]。据乡代表陈忠寿说,十二之九号到佳冬杨氏宗祠时为急转弯,至少发生过六次车祸[12]。该年定案的佳冬乡都市计划中,原先也要拓宽佳冬萧宅旁道路成12公尺宽,但为了让古厝保存完整而最终维持3公尺宽度[13]

1995年5月28日,针对拆除太极两仪池以开辟十二之九号道路,佳冬杨氏宗祠宗亲开会决定要求变更路线[14]。6月12日,杨绍立、杨景昇、杨港渊等杨氏宗亲,邀请曾贵海,再度向佳冬乡公所及代表会陈情,同时成立自救会[15]。19日,杨景谋以保护杨氏宗祠后援会主委身分在临时会陈情,由乡主席赖宪和裁示杨氏宗亲应在8月前尽快申请古迹资格[9]。25日,保护杨氏宗祠后援会在佳冬杨氏宗祠成立,王启敏、赖宪和、汤景泉、李旺台、曾贵海、李智期、锺秀梅等多人出席担任后援会顾问,再由林生祥持吉他自弹自唱下,与会者手持标语及布条,行经佳冬西隘门、佳冬萧宅,前往至佳冬乡公所表达立场[16]

7月1日,立委陈光复廖永来等立委向内政部教育部文建会提出联合质询,指出杨氏宗祠深具文化价值、其定期祭祖是社区意识的最佳典范,相关单位应善尽保护之义务[17]。3日,在省议员曹启鸿关切下,台湾省住都局道南队长林民治率测量人员南下佳冬乡了解十二之九号道路情形[17]。同天下午,保护杨氏宗祠后援会决定申请古迹[10]。6日,道路处处长周潮生到现场了解后,决定抵触路段暂缓施工,并请杨姓族人尽速申请列入古迹以协调取得用地[18]。9月2日,乡公所派员将约20公尺的杨氏宗祠围墙拆除,以先行完成排水沟及4公尺宽道路,暂时维持单线通车[19]

列入文保

[编辑]
太极两仪池

1996年3月1日,内政部民政司副司长温源兴率领王启宗等内政部古迹评鉴小组勘查佳冬杨氏宗祠后,结论是保存情况良好,但列为古迹需再开会决定[11]。8月底,获得内政部公告指定为三级古迹[20]。9月16日,佳冬乡民代表会临时会由陈忠寿发起,决议请乡公所以专案呈报内政部,尽速派员来协助交通问题[13]。11月20日,陈忠寿、陈清石、刘雪凤等乡民代表抨击内政部及县府未解决道路问题[12]。最后,以乡民代表会主席赖宪和的构想为解决方案:由内政部将佳冬杨氏宗祠西北方农田变更为建地,以交换古迹西南方建地,再征收西南方建地作道路用地[21]

在修复前,县政府文化局文化资产课委托建筑师曾国恩先作调查[1]、吴奕德负责规划设计[7][22]。2000年8月8日,首度实地测绘[23]。杨氏宗亲自出新台币380万元配合政府补助,凑成共2424万元修复经费,于2008年12月动工,2010年8月27日完工[22]。2011年4月4日举行落成典礼,文化处长徐芬春、客务处长曾美玲代表县长曹启鸿到场[7]

参考

[编辑]
  1. ^ 1.0 1.1 潘柏麟. 楊氏宗祠 佳冬申請定界址 鄉所要求土地重測工程局釘樁 俟蕭家古厝完工後將成景點. 联合报. 2002-04-26 (中文(台湾)). 
  2. ^ 2.0 2.1 廖本立. 佳冬六根庄 客家明珠褪色. 联合报. 1998-04-10 (中文(台湾)).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江彦震. 黑珍珠的故鄉─佳冬. 世界客报. 2014-03-22 [2024-12-05] (中文(台湾)). 
  4. ^ 曾俊彰. 整修楊氏宗祠決募經費 已被拆的圍牆將進行綠美化 太極兩儀池內改種睡蓮. 中国时报. 1996-09-05 (中文(台湾)). 
  5. ^ 苏益忠. 佳冬楊氏宗祠 借電視台拍片 鄉民爭相圍觀 看明星演戲大開眼界. 中国时报. 2003-02-27 (中文(台湾)). 
  6. ^ 苏益忠. 整修楊氏宗祠萬事起頭難. 中国时报. 2001-12-26 (中文(台湾)). 
  7. ^ 7.0 7.1 7.2 7.3 7.4 高怡君. 全台唯一 佳冬楊氏宗祠太極兩儀池落成. 自立晚报. 2011-04-04 [2024-12-05] (中文(台湾)). 
  8. ^ 8.0 8.1 8.2 8.3 8.4 谢宗舜. 【當古蹟遇上開路】 民意搶救佳冬楊氏宗祠 代表客家文化資產的楊氏宗祠 因為佳冬鄉都市計畫 而面臨將被拆除的厄運. 联合报. 1995-12-19 (中文(台湾)). 
  9. ^ 9.0 9.1 林弓义. 楊氏宗祠保衛戰激辯無交集 後援會與鄉所各執一詞 佳冬鄉代主席裁示維持原議. 中国时报. 1995-06-20 (中文(台湾)). 
  10. ^ 10.0 10.1 10.2 林弓义. 楊氏宗祠列古蹟才能免拆 後援會一致通過並辦寫生賽等喚起大眾關心. 中国时报. 1995-07-05 (中文(台湾)). 
  11. ^ 11.0 11.1 林弓义. 內政部古蹟評鑑小組一日勘查佳冬鄉楊氏宗祠後 認為該宗祠具有客家傳統文化特色. 中国时报. 1996-03-02 (中文(台湾)). 
  12. ^ 12.0 12.1 曾俊彰. 古蹟擋路交通事故頻傳 楊氏宗祠導致十二之九號道路急轉彎 佳冬鄉代抨擊內政部及縣府未解決. 中国时报. 1996-11-21 (中文(台湾)). 
  13. ^ 13.0 13.1 曾俊彰. 古蹟與建設衝突怎麼辦?佳冬鄉代會決議請鄉所呈報 內政部協助盼面面俱到的解決. 中国时报. 1996-09-17 (中文(台湾)). 
  14. ^ 林弓义. 楊氏宗親會議反對拆太極池 佳冬鄉長指已延緩六個月如未能列古蹟只有拆掉. 1995-05-30 (中文(台湾)). 
  15. ^ 林弓义. 搶救太極池楊家宗祠不鬆手 再度陳情並成立自救會擴大訴求. 中国时报. 1995-06-13 (中文(台湾)). 
  16. ^ 林弓义. 捍衛宗祠楊家將成軍組織 後援會赴佳冬鄉所前演講盼變更闢路計畫. 中国时报. 1995-06-26 (中文(台湾)). 
  17. ^ 17.0 17.1 林弓义. 保存楊氏宗祠 住都局測量 立委起聯署請命 道南隊實勘將結果帶回研究. 中国时报. 1995-07-04 (中文(台湾)). 
  18. ^ 林弓义. 楊氏宗祠牴觸路段暫緩施工 住都局要求楊家速申請列古蹟 後援會指底線可拆圍牆. 中国时报. 1995-07-07 (中文(台湾)). 
  19. ^ 林弓义. 楊氏宗祠圍牆被拆約廿米. 中国时报. 1995-09-03 (中文(台湾)). 
  20. ^ 林弓义. 佳冬楊氏宗祠列名三級古蹟 八月底獲內政部公告指定 楊家決募款復建舊園 都計道路面臨縮減鄉所傷腦筋. 中国时报. 1996-09-04 (中文(台湾)). 
  21. ^ 曾俊彰. 保存楊氏宗祠變都計 佳冬鄉代會主席提議請內政部專案以農地改建地解決. 中国时报. 1997-05-07 (中文(台湾)). 
  22. ^ 22.0 22.1 陈昭桢. 屏縣古蹟楊氏宗祠修復. 台湾新生报. 2010-11-21 [2024-12-05] (中文(台湾)). 
  23. ^ 林弓义. 整修楊氏宗祠專家測繪 三級古蹟三年來首見上級派員實地勘查. 中国时报. 2000-08-09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