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跏思惟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本广隆寺“宝冠弥勒”

半跏思惟像,是一种流行于古印度贵霜王朝犍陀罗地区和东亚佛像艺术造型,指的是结合了半跏坐姿和思惟相的悉达多太子弥勒菩萨像。尊像一般左足支地、右腿盘起横放在左大腿上(半跏坐),以手支颐呈现出思索状态(思惟)。通常一方面认为是表现了佛祖身为悉达多太子时苦思人生哲理及至开悟时的情形,或代表为弥勒菩萨思索像。

7世纪始,弥勒信仰从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此时常见“弥勒思惟像”[1]。“太子思惟像”与“弥勒思惟像”两者尚无明显造像或图像的区分定论,惟严谨统称为“半跏思惟像”。[2]

“半跏思惟”造像艺术从十六国北齐北周时期(约公元304年至公元581年)的石窟和单尊像上一直流行制作,进入隋唐后渐趋衰落。[3]现有作品存于云冈石窟第6窟、克孜尔石窟第38窟等,其他知名半跏造像有分别藏于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金铜弥勒半跏思惟像日本广隆寺宝冠弥勒等。

参考资料[编辑]

  1. ^ 《思惟菩萨──半跏思惟的造像样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佛教艺术。
  2. ^ 国立台湾大学佛学数位图书馆 半跏思惟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立台湾大学。
  3. ^ 《金申趣谈古代佛像十一:半跏思惟菩萨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