堀川町 (台北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堀川町
假名ほりかわちょう
平文式罗马字Horikawachō

堀川町台湾日治时期晚期台北市发展的宿舍街,因为流经此地的堀川(即“特一号排水沟”,现新生南北路)而得名,此地有幸小学校(现幸安国小)、战没者遗族住宅,约略位置在今仁爱路、新生南路一带。

设施[编辑]

  • 堀川町警察官吏派出所(现大安分局
  • 幸小学校(现幸安国小)

日之出村[编辑]

1937年,幸小学校(现幸安国小)后方推出新开发的住宅地“日之出村”(日の出村),范围从学校后方开始,东至计画中的第一号公园道路(现建国南路),南至三张犁道路(现信义路),西至堀川(现新生南路)。

堀川町区[编辑]

堀川町区台湾日治时期台北市的90之一,由大安第一区分割而来[a],分割原因为原先区域过大、不利设置奉公班[1]台北州当局于昭和16年(1941年)8月9日认可此计画,同时还有东门町第二区分出东门町第三区,大龙峒町区分为上区、下区,分割后台北市共有90区。[1]

堀川町区之区域范围为特第一号排水沟(现在的新生南北路)线以东、第一号公园道路(现在的建国南路辛亥路一段)线以西、三张犁道路(现在的信义路)以北。范围约今台北科技大学、新生南路、建国南路、信义路所包围之区域。

脚注[编辑]

  1. ^ 第一区其他部分改称昭和町区[1],大安第二区则改称大安区[2]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1.2 新たた三區 これて島都は九十區. 台湾日日新报. 1941-08-12: 二 (日语). 
  2. ^ 台北市报,1941-08-16

参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