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慎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慎独,意思是当自己一个人独处时,仍然需要谨慎守礼。[1]这是儒家所提倡的一种修身方法之一[2]梁漱溟甚至认为慎独贯穿了整个儒家思想。[3]唐朝诗人骆宾王亦有诗句:“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即是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亦不作不见得人的事情。[4]

儒家论慎独

[编辑]

慎独在儒家当中是一个重要的标志[5]。因此不少儒家典籍亦提及“慎独”一词,如《中庸》当中的“故君子慎其独也”[6]。而《大学》亦把慎独列作诚意的一部份,如所谓诚意,亦即不自欺,不自欺亦即独处时亦不会自我欺骗。而小人在独处时不善行为就会表露无遗,亦会放荡自己的行为,但当遇见君子时便会遮掩其不善之处。因此君子应该表里如一,因此需要慎独。尤如:春秋时鲁人“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典故。 东汉时杨震的“四知”箴言:“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元代时许衡不食无主之梨,“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清代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北宋范仲淹食粥心安,“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曾国藩著名的“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其所谓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 [7]

佛教论慎独

[编辑]

慎独一词到了现代,不少僧人亦有引用慎独来提醒自身的修行。如中台禅寺见归法师认为,人在独处时常有苟且偷安之心,因此在独处时我们应坦诚面对自己的心,观察自己每一个念头的变化,这就是“觉”。[8]释净空则认为,慎独代表著别人看不见的时候仍要谨慎如事,别人听不见的时候仍要保持清醒,他亦把慎独总结为三点:“言行合一为情操、心口如一是良知、始终如一为坦荡。”[9]

现代中国论慎独

[编辑]

中国官媒有评论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及领导干部,应该要学会慎独,更认为慎独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10],而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也强调要“慎独慎微”[11]

参看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慎獨. 教育百科. 台湾: 中华民国教育部 (中文(繁体)). 
  2. ^ 姚才刚 张曼丽. 传统儒家慎独学说的历史考辨及现代价值. 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中国大陆: 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中文(简体)). 
  3. ^ 梁漱溟. 人心與人生. 台湾: 商务印书馆. 2013-12-01. ISBN 9789570528824 (中文(繁体)). 
  4. ^ 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写作成语词典. 中国大陆: 中国教育出版网. [2020-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7) (中文(简体)). 
  5. ^ 马爱菊. 马爱菊:曾子的“慎独”. 中国孔子网. 中国大陆: 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文(简体)). 
  6. ^ 孔伋. 第一章. 中庸. 互联网: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020-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中文(繁体)).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7. ^ 孔门弟子. 第一章. 大學. 互联网: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020-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中文(繁体)).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8. ^ 见归法师. 慎獨. 禈林衲子心. 台湾: 中台禅寺 (中文(繁体)). 
  9. ^ 释净空. 人生的最高境界——慎獨. 灼见名家. 香港. 2016-08-06 [2020-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中文(繁体)). 
  10. ^ “慎獨”應是領導干部的“必修課”. China People Daily. [2023-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2). 
  11. ^ 人民日報海外版專供:習近平為何強調「慎獨慎微」. Wen Wei Po. [2023-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