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元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元奋
大清四川邻水县知县
籍贯湖北省云梦县
字号字伯远,号立夫
配偶吕氏
亲属曾祖李士竑〔顺治己亥进士〕;祖李载阳;父李为焯[1];子李莘〔丁酉拔贡〕[2]
出身
  • 乾隆六年辛酉科拔贡
  • 乾隆十二年丁卯科举人
著作
  • 《过汉州房公西湖》[3]
  • 《二黄先生祠记》[4]
  • 《赐蒌堂集》[5]
  • 《四书典制考略》八卷[6]
  • 〈纂刻珙志跋文〉[7]
  • 〈学书论〉(为冯默斋作)[8]
  • 〈新建山西会馆武庙碑记〉[8]
  • 〈安姑传碑文〉[8]
  • 〈抢筑行和赵一杜士㭻〉[9]
  • 〈大水歌〉[9]
  • 〈许肖野别墅和林睡庐司马赠韵〉[9]
  • 〈再题肖野别墅〉[9]
  • 〈修臣弟江东游草中表程子抑谷以五律二章题其后见其气体高遒有志复古心赏之馀自忘其丑次韵以赠〉[9]
  • 〈低唱杜司勲之句贻我断句二章和答四首〉[9]
  • 〈题安姑佛堂〉[9]
  • 〈泛舟至葭萌〉[10]

李元奋(?年—?年),字伯远。号立夫,湖北省云梦县人,乾隆十二年(1747年)丁卯科举人。历任江苏、四川等地知县[11],总督尹继善称为江南第一好官[12]

生平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李士竑,康熙九年旌德县知县任内逢覃恩敕授文林郎,十四年杨州府同知任内逢覃恩诰授奉政大夫,妻解氏敕赠孺人,诰赠宜人,继妻程氏敕封孺人,诰封宜人。李载阳,士竑之子,晋州州判为焯之父,知县李元奋之祖,乾隆十六年逢覃恩貤赠文林郎,妻程氏、继妻王氏皆貤赠孺人。李为焯,知县李元奋之父,乾隆十六年阜宁县知县任内逢覃恩貤赠文文林郎,嗣于四十五年以孙李莘任兵部武库司小京官,逢覃恩加一级,貤赠儒林郎前妻贺氏敕赠孺人,继妻熊氏敕封孺人,嗣皆貤赠安人。李元奋,兵部主事李莘之父,先于乾隆四十五年逢覃恩敕封儒林郎,五十年逢覃恩晋诰封奉政大夫,妻吕氏敕封太安人,晋诰封太宜人”,(道光)《云梦县志略》卷八
  2. ^ “李莘,丁酉,朝考第一,兵部主事,知县李元奋之子,有传”,(道光)《云梦县志略》卷八
  3. ^ 《过汉州房公西湖》。李元奋。立夫。云梦。“欲寻古迹半榛芜。金雁桥边落野凫。踏马平田一百顷。不知身已过西湖。”。[嘉庆]《汉州志》卷三十四
  4. ^ “二黄先生祠记。知县李元奋撰。程观光书”。[光绪]《宝山县志》卷十二
  5. ^ “李元奋。字伯远。号立夫。乾隆举人。官知县。有《赐蒌堂集》。弟元献。子莘”。《湖北诗征传略》卷二十二
  6. ^ “赐蒌堂集,李元奋著;四书典制考略八卷,李元奋元献同著”,(道光)《云梦县志略》卷十一
  7. ^ “纂刻珙志跋文:志亦犹夫史也,其中山川之流峙,人物之生毓,事迹之乘除,数千百年灿若列眉,了如指掌,皆于志焉寄之,则纂刻宁庸缓欤?然其事亦良难矣。予曩仕中士,江淮河济之间,足迹殆遍。迩来简发蜀省,试用川南,暂摄珙彖。见前任王公所辑珙志,搜罗期于赅偹,考核期于详详,明于洪范八政养民、教民、卫民之事,尤惓惓至意焉。初请于学宪孟、府宪李,继又质于前后诸寅寮,而始付剞劂,洵可谓难矣。工将竣,予适至此邑,览此志而深为此邑悲,复深为此邑幸。盖此邑山多土狭,民穷士馁,且俗杂僰𱮑,境接羌髳,去京万里,目不睹接盛朝之典章,耳不𥹢哲匠之议论,即有忠孝节义,出平伦类,亦祇根乎性天。如兰长长谷中,璧藏褐内,终湮没于遐陬荒澨,而无繇见知上国,此则其可悲也。然自有此志,则山川之流峙,人物之生毓,事迹之乘除,数千百年灿若列眉,了如指掌,皆由此以悉之。况于舆地、赋役、农桑诸志,可仿之以裕衣食;于学校、典礼、风俗诸志,可藉之以明理道;服习乎?艺文之志,可资以扩闻见;变通乎军政之志,可用以固疆圉。八乡以内,引养引恬,无拂无侮,共游熙熙皥之世,永享清宴之休,此则其可幸也。今而后予勉这,予愿我珙邑士民其勉之。乾隆癸巳之冬,署理珙县兼宜賔事李元奋撰。”(乾隆)《珙县志》卷之十五
  8. ^ 8.0 8.1 8.2 (道光)《云梦县志略》卷十一
  9. ^ 9.0 9.1 9.2 9.3 9.4 9.5 9.6 (道光)《云梦县志略》卷十二
  10. ^ (道光)《保宁府志》卷之六十二
  11. ^ “李元奋,丁卯顺天乡榜。由拔贡中式,任四川南部县知县。有传。进士土竑之曾孙,并见封典。”,(道光)《云梦县志略》卷八
  12. ^ “李元奋,字伯远,号立夫。诗文名重一时。乾隆辛酉拔贡,中丁卯顺天举人,授阜宁县知县。遭水溢,元奋于常赈外分设粥厂,以食饿者。巡厯风日中,马逸堕水者再。调繁宝山,岁大祲,捐谷数千石平粜,又劝捐备粥厂,全活无算。总督尹继善称为江南第一好官,以治状闻。丁艰服阕,起补四川南部县。时蝈匪滋扰,元奋购捕净尽,嗣引疾归。著有赐蒌堂集,许中丞兆椿叙其诗藁,刋以行世。子荪,附贡生;莘,丁酉拔贡,兵部主事,另有传。”,(道光)《云梦县志略》卷九
  13. ^ “是日,国子监带领教习期满之李元奋等引见。奉谕旨:一等之李元奋、周毓仑,照原议留学三年,以知县即用。二等之江世春,著以知县用,邵隽、徐敕著以教职用”,《清高宗起居注》卷六乾隆十二年四月十三日壬申
  14. ^ “又国子监带领六年期满留学教习李元奋等引见,奉谕旨:李元奋著以知县即用,周毓仑著以教职即用。”,《清高宗起居注》卷九乾隆十五年五月二十五日丙寅
  15. ^ “是日,吏部带领七月分月选各官引见,奉谕旨:王镠等依拟用。掣得山东博兴县知县之李元奋,著调补江苏阜宁县知县,所遗博兴县知县员缺,著何登瀛补授。掣得湖北竹山县知县之胥上栋,著调补四川南溪县知县,所遗竹山县知县员缺,著文以宣补授。掣得陕西保安县知县之叶重秀,著调补广东开平县知县,所遗保安县知县员缺,著邱仰文补授”,《清高宗起居注》卷九乾隆十五年七月三十日庚午
  16. ^ “乾隆中,李元奋,湖北云梦县人”,[民国]《阜宁县新志》卷三
  17. ^ “观海书院:故址在孔子庙东偏。观澜书院既废,淸乾隆间,知县李元奋改紫阳庵为紫阳书院,捐廉以资膏火。三十八年,知县周凤岐拨无主田及绅民捐田,共二十六顷十八亩五分三釐,座落三堰、苏家嘴等处。”。[民国]《阜宁县新志》卷七
  18. ^ “书院:观海书院,城内东南隅。初,康熙中,海防同知郞文煌以南门外废五通庙改为观澜书院,未几,改为社学。乾隆中,知县李元奋以西门外紫阳庵改为紫阳书院。四十年,知县阎循霦以其地湫溢,复于旧学宫故址,即文煌所建观澜书院。时学宫未立,即其处举行春、秋祭,改设观海书院。”。[光绪]《淮安府志》卷二十一
  19. ^ “王庆成,由山分阜始祖,生平好义疏财,乾隆十七年,将南营子港秧地数十亩施为隍庙香火,由知县李元奋奖以乐善好施,淮给庙祝曹阳禄承领。”,(光绪)《阜宁县志》卷十六
  20. ^ “书院初无经费,知县李元奋创建紫阳书院,捐廉以资膏火”,(光绪)《阜宁县志》卷之九
  21. ^ “又奉谕旨:江苏巡抚庄有恭奏称,宝山县系繁度难沿海要缺,请以阜宁县知县李元奋调补。所遗阜宁县员缺,以试用知县吴髙峻署理,照例试着一年,另请寔授等语。著照所请,李元奋准其调补宝山县知县,所遗阜宁县知县员缺,准以呉髙峻署理。该部知道。”,《清高宗起居注》卷十三乾隆十九年三月初四日甲寅
  22. ^ “李元奋。字立夫。云梦人。选拔贡生。好读书。公馀手不释卷。乾隆二十年早霜害稼。木棉亦凋落殆尽。民不聊生。书吏陈显章(进士陈汝秋父)素公正。以灾伤告。且愿岀已赀为公费。元奋遂力为请赈且劝捐。煮糜以活贫民之无食者。修北门城垣。重立海不扬波额。任三载政绩颇著”。[光绪]《宝山县志》卷七下
  23. ^ “十九年知县李元奋濬马路塘小川沙。次年濬川路泾殷泾塘。二十二年濬走马塘沙泾浦。二十四年濬鹅艬浦。并李元奋。”。[光绪]《宝山县志》卷四
  24. ^ “宝山县知县。……李元奋。湖北云梦人。拔贡。乾隆十九年八月任”。[嘉庆]《直隶太仓州志》卷九
  25. ^ “李元奋。云梦人。举人。授宝山知县。公馀好读书。乾隆二十年早霜害稼。木棉亦凋落。民不聊生。元奋力请赈且劝捐。煮糜以活贫民之无食者”。[嘉庆]《直隶太仓州志》卷十二
  26. ^ “二黄先生祠在杨行镇。国朝乾隆十五年知县田联芳建。二十年知县李元奋详请拨款专祭。案宝山系嘉定分治。黄氏后裔现居宝邑。故并立祠”。[嘉庆]《直隶太仓州志》卷五十一
  27. ^ “北门城楼旧有“海不扬波”额。为明副总兵黄应甲所书。相传海舶出入长江口者。夜望辄见明灯四盏。以为标帜。后为人窃去。从此灯光不复见。乾隆十九年知县李元奋补书旧额。今残砖亦不知湮没何处。”。[民国]《宝山续县志》卷十七
  28. ^ “海不扬波砖额。旧在北门城楼。明副总兵黄应甲书。不知佚于何时。前志载乾隆十九年知县李元奋重题。今城楼已圮。元奋所补书者亦佚。”。[民国]《宝山续县志》卷十五
  29. ^ “黄公祠祭田记,知县李长靑撰。按前志祠祀目,知县陈梦兰重修黄陆二公祠序称乾隆二十八年,李公来宰斯土,筹议香火,将淸净庵僧募捐田十六亩归于祠,俾贤裔奉祠生彝伦主焉,并勒于石。据此,则石已建于乾隆时矣。前志仅载李元奋《二黄先生祠记》,而未及祭田,特补之。”。[民国]《宝山续县志》卷十五
  30. ^ “李元奋,二十二年任”,[光绪]《安东县志》卷九
  31. ^ “安东县知县……李元奋,二十二年任”,[光绪]《淮安府志》卷十三
  32. ^ “谕军机大臣等:前经降旨。令尹继善等将徐淮等府守令各官。甄别贤否。并酌量调补。务得贤员。实心整顿。其因循阘茸之辈。早去一日。则地方早受一日之益。复经饬谕该督等速行办理。此最关切要之急务。所当迅速妥办。何以至今尚未覆奏。至被水地方。全赖赶种秋粮。以资接济。现在涸出地亩若干。从前曾否借给耔种。该督等俱未详悉奏明。看此则地方怠玩之习。毫未悛改。百姓何由得有起色。著再传谕尹继善、爱必达等。令将淮徐各属员。严行秉公甄别调补。……宝山知县李元奋调东安。得旨、如所请。下部知之。又批、今用爱必达为云南总督。陈宏谋未到任之先。一切政务。惟汝是赖。不可用模棱旧习。慎之。”。《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三十九乾隆二十二年五月二十日
  33. ^ “案知州摄署者,册载乾隆中有阿青阿、任宝坊、宋英玉、李元奋、熊道阶、乔人杰、王衍惇、王仲、仲贻桂、王澜、吴辉祖、汪柟;嘉庆中有徐用书、尤耿光、何藩、滑承芳、徐之珍、沈际淸、沈封忱、何维琦、王柏龄、刘青莲、黄士杰、姬筠、李简;道光中有蒋士镕、阿青阿、谭廷棻、阿达顺、赵廷椿、李步瀛、朱瑞金、杨春和、德山;咸丰中有胡岳、曹汝愚、陆愼言;同治中有王丙堃、陈兆麟、蒋曰豫、韩印,不具表。”,光绪《蔚州志》卷二
  34. ^ “李元奋,湖北云梦县,辛酉㧞贡,中顺天丁卯举人,由教习历仕江南阜宁、宝山、安东暨直隶望都知县。以金川之役发蜀效用,于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署理珙县兼宜賔县事”。(乾隆)《珙县志》卷之八
  35. ^ “宜宾县……李元奋,湖北黄州解元,三十九年署”,(光绪)《叙州府志》卷二十七
  36. ^ “珙县……李元奋,湖北云梦举人,三十八年署”,(光绪)《叙州府志》卷二十八
  37. ^ “李元奋。湖北云梦人。乾隆丁卯举人。四十二年任”。道光元年《邻水县志》卷二
  38. ^ “李元奋,湖北云梦,乾隆丁卯举人,四十三年任”。道光十五年《道光乙未增修邻水县志》
  39. ^ “李元奋,湖北云梦县人,乾隆辛酉拔贡,丁卯举人,乾隆四十三年三月任”。(道光)《南部县志》卷之十一
  40. ^ “李元奋,号立夫,湖北云梦举人。乾隆四十三年任南部。邑旧无书院,官学设于文昌宫,因度隙地,于文庙侧构修书院,劝谕士民,率勷义举。凡捐土捐宅,皆定以案,永为东脩膏火之费。有碑详学校类。至今文人咸赖焉”。(道光)《南部县志》卷之十二
  41. ^ “鳌峯书院,在学署前。乾隆戊戌年,邑令李元奋倡首创修。头门一座,垂花门一座,瑞雪堂三间,崇正堂三间,文星阁三间,山长斋室二间,诸生学舍二十八间,厨房二所,墙垣三百。所有经费,槪系民间捐输,置买田上舗房,永为束修膏火之资”。(道光)《南部县志》卷之九
  42. ^ “乾隆庚子年,县令李元奋建修鳌峯书院,落成后,题瑞雪堂云:地近宫墙,缅孔孟程朱,亦步亦趋,总在圣贤路上;道存桑桑梓,望鲜陈蒲马,是则是效,依然将相班中”。(道光)《南部县志》卷二十五
  43. ^ “李元奋,字立夫,湖北云梦举人,乾隆四十三年任南部邑官学旧设文昌宫,因度文庙左侧地,创修鳌峯院,士民踊跃捐助,存款定案,永作束脩膏火。今改盐釐局。”。“鳌峯书院,旧在学署前。乾隆戊戌年,邑令李元奋创建。从此人文蔚起,士民德之,竖有长生禄位牌。至光绪丁亥年,遭盐委赵会城会同局绅改作盐局,移修书院于凌云山麓,平冢作基。地气恶劣,士林诟病。”。[光绪]《南部县乡土志》
  44. ^ “又议四川总督文绶奏荣县民韩培元等邪教惑众案内失察各员,照例议处一疏,奉谕旨:李本著从宽,免其革任,仍注册;德福著降一级留任,白瀛、李世杰、钱鋆俱著销去加一级,穆克登阿著销去军功纪录二次,俱免其降级。桂林、富勒浑俱著罚俸一年,明亮著销去军功纪录一次,免其罚俸。至此案失察邪教,部议降革人员,固属罪所应得,但念人数较多,加恩仍从宽典。曾承谟著免其革任,仍注册;曹焜著于补官日革职,从宽留任。议以降调之饶况、吴希灏、段玉裁、柯枝澍、赵寿元、王绂疆、李元奋俱照所降之级,从宽留任。议以革任之魏成汉,著从宽免其革任,仍注册。王守坤、李永祺、徐宗仁俱于补官日从宽留任。馀依议”,《清高宗起居注》卷二十九乾隆四十四年四月二十日甲戌
前任:
卢师武
宝山县知县
1754年-1757年
继任:
舒希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