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王若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若愚
第1任军管区司令部海岸巡防司令部总司令
任期
1992年8月1日—1996年6月30日
前任首任
继任李建中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 (1932-12-28) 1932年12月28日91岁)
 中华民国山东省牟平县
籍贯山东省牟平县
政党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军事背景
效忠 中华民国
服役 中华民国陆军
军衔 二级上将
参战台湾海峡飞弹危机
学历
经历

王若愚(1932年12月28日),男,山东牟平人,中华民国军事人物,于1992年8月1日担任军管区司令部海岸巡防司令部之首任司令,他在1949年中学学生时期,为外省人白色恐怖“澎湖七一三事件”的受害者,却也因此被迫入伍终而官拜上将司令。

生平

[编辑]

军旅仕途

[编辑]

王若愚是陆军官校来台复校首届(第24期炮科)毕业生,军旅历任陆军206师师长、117师师长、陆军后勤部副司令、国防部联参次长与宪兵司令等要职。于1992年8月1日晋升上将,担任军管区司令部海岸巡防司令部之首任司令[1],在1996年6月30日卸任司令后,转聘总统府战略顾问至届龄退伍。

澎湖713事件受害者

[编辑]

此军事冤案发生在1949年,王若愚是国共内战后,来台的山东烟台联合中学流亡学生之一,一路随校长张敏之带领南迁到广州,再到澎湖马公国民学校成立“澎湖防卫司令部子弟学校”。然因当时澎湖39师师长韩凤仪与澎防部司令李振清之争斗,假藉兵源缺乏理由,强拉兵伕迫学生编入军队,但多数学生不愿从军,1949年7月13日澎防部操场四周都是士兵,欲强行编兵,有两名不满的同学发声抗议,即被士兵刺刀刺伤手脚,司令台上还有两挺机枪瞄准,所有人吓坏没敢再反对,只好乖乖接受改编,当时并没有学校师长在现场,但校本部校长张敏之事后动用各方人脉想救回学生,军方就把匪谍罪名安到他头上,对校本部张敏之校长与二分校校长邹鉴,和学生刘永祥、谭茂基、明同乐、张世能与王光耀等人,以“匪谍”罪名判死枪决于台北马场町,另有学生王子彝与尹广居死于狱中,也有不从的学生被装入麻布袋丢海,而王若愚夫人曲敬香也是流亡学生,当时也被逮捕,关在马公天后宫的后楼,对于其他同学在楼上被刑求惨叫的声音,他听得一清二楚,至今心有馀悸,事后估计此冤案的失踪者有三百多人。而王若愚虽被迫入伍,后进了陆军官校成为在台复校首届学生,陆官虽党校,却是一直考核到毕业,才获准加入国民党。此“澎湖七一三事件”[2]军事冤案,时称山东流亡学校烟台联合中学匪谍案,或称山东学生流亡案,有媒体称之为外省人的二二八事件,为白色恐怖时代受害人数最多的单一事件。

1997年,新党高惠宇国民党葛雨琴民进党谢聪敏等立委提案制定《戒严时期不当叛乱暨匪谍审判案件补偿条例 》[3],总统于1998年6月17日公布补偿条例 ,是为白色恐怖冤案平反之始,在2000年政府积极办理补偿后,张校长等人冤案陆续获得平反。2008年7月初,罹难校长张敏之之子张彤与澎湖县长王干发,协议于观音亭西侧海堤兴建纪念碑,7月13日在纪念碑预定地举行纪念会,2009年8月6日“七一三事件纪念公园”设置完成,供人悼念。2011年7月13日,国防部首度面对此事件,承认错误[4],由副部长赵世璋亲至澎湖马公市观音亭“七一三事件纪念公园”纪念碑,吊祭此事件之受害者[5]

在此事件中,被迫入伍学生升至将领者有,上将王若愚、前国防部副部长王文燮与前陆军总司令李桢林,中将宋子濂与阎志龙,少将张家骧、王桂岩、王贤志等将领。而“澎湖防卫司令部子弟学校”后来在1953年迁到员林成为“员林实验中学”,随后改制为崇实高工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历任首长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01-02. 后备指挥部 [2013年1月22日]
  2. ^ 1949 澎湖七一三事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华夏经纬网 2012年6月19日[2013年2月6日]
  3. ^ 戒严时期叛乱及匪谍案件和不当审判补偿条例[永久失效链接] 总统府 1998年6月17日[2013年2月6日]
  4. ^ 713事件62年了 军方首度承认错误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联合报2011年7月14日[2013年2月6日]
  5. ^ 退将王若愚等悼念澎湖七一三事件殉难师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军闻社 2011年7月13日[2013年2月6日]
前任:
周仲南
军管区司令部海岸巡防司令部司令
1992年8月1日-1996年6月30日
继任:
李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