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形石
外观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6月17日) |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8年6月17日) |
肉形石 | |
---|---|
艺术家 | 未知 |
年份 | 17世纪 |
收藏国家/地区 | 中华民国(台湾) |
收藏地 | 台北市士林区国立故宫博物院 |
肉形石,是于清朝时期的一个宫廷珍玩,长5.73公分,宽6.6公分,厚5.3公分,1英磅又66公克,现存于台北故宫,与嘉义故宫轮流展示。
肉形石是来自一块自然生成的玛瑙,在玛瑙生成的过程中受到杂质的影响,呈现一层一层不同颜色的层次,加上工匠将顶部的石材表面加工钻孔和染色,做成了这件层次分明、毛孔和肌理都逼真展现的作品,外观看过去就像一块肥嫩鲜美的东坡肉,因而称“肉形石”。
近年来与列为中华民国国宝的毛公鼎,以及同属重要文物的翠玉白菜合称民间版的“故宫三宝”[1]。
相关条目
[编辑]- 彩霞石:类似性质的矿物类型。
参考文献
[编辑]- ^ 江昭伦,故宫副院长冯明珠:不反对翠玉白菜、肉形石升级为国宝,中央广播电台,2009-03-26 Wikiwix的存档,存档日期2014-01-28
外部链接
[编辑]- (繁体中文)国立故宫博物院——肉形石
这是一篇与文化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