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杂志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杂志
Journal of the West China
Border Research Society
1922–1923第一卷
学科跨学科
语言英文
主编叶长清葛维汉启真道英语Leslie Gifford Kilborn
出版信息
出版历史1922–1945
出版者
华西边疆研究学会( 中华民国
发行周期年刊、半年刊、一年三次刊
ISO 4在此搜索
索引
OCLC 编号977595689

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杂志》(英语:Journal of the West China Border Research Society)是1922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创刊的英文科学期刊,由华西边疆研究学会创办,加拿大美道会华英书局印刷出版,1945年停刊。该出版物是首次在四川发行的英文学术期刊[1]

概述[编辑]

华西边疆研究学会(West China Border Research Society)成立于1922年3月24日[2],地点是在加拿大籍美北浸礼会差会传教士莫尔思英语William Reginald Morse位于成都华西协合大学的居所内,莫尔思担任第一任会长。学会的创始人均为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学会首届正规会议于1922年10月在加拿大美道会传教士布理士(Albert James Brace)住宅处举办,布理士亦担任学会秘书[3]。除莫尔思和布理士外,学会创始人还包括美国美以美会差会传教士毕启、路禹门(George Bradford Neumann),美道会传教士彭普乐(T. Edgar Plewman)、杜焕然(James Livingstone Stewart)、胡祖遗(Edward Corry Wilford),美北浸礼会差会传教士葛维汉、戴谦和(Daniel Sheets Dye)、福斯特(Clarence L. Foster)、费尔朴(Dryden Linsley Phelps),基督教青年会传教士赫立德(George G. Helde)、童安尔(Earl Dome),内地会传教士叶长清(James Huston Edgar)、慕如(John R. Muir),以及史塔图(H. N. Steptoe[2]

除了第三卷(1926–1929)以外[4],《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杂志》最初是半年刊[5],自1932年第五卷起改为年刊[6]。自1940年第十二卷起,该学刊将出版内容分成两大类——“Series A”和“Series B”。前者覆盖综合性题材内容,后者专长自然科学[7]。学刊的宗旨是对“华西地区的不同族群及其领地、风俗、环境作学术性考察报告,著重于上述事物对非汉人族群的影响”,以及鼓励对当地“生活、民俗、宗教、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华西边疆区域各原住民种族相关问题”的研究。学会成员应至少每三年深入原住民部落聚居地作一次实地考察[4]

学刊最初聚焦于探索四川西部西藏东部以及部落民族聚居的四川南部区域(如凉山州宜宾市[8]。后因强盗盛行,法律约束无效,加上边疆地区难以进入,学刊的研究范围扩展到整个华西地区,研究对象囊括汉人和非汉人[4]。艾力士·麦凯(Alex McKay)在《藏学研究杂志》(Revue d'Études Tibétaines)上写道:“华西边疆研究学会并非同类组织中的首创,但《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杂志》则为同领域学刊首开先河[5]。”

以学术分类来看,该学刊发表的文章可大致归为七类,即考古学、民族学、宗教学、历史学、医学和药学、地理学和地质学、植物学和动物学[9]。学刊撰稿人包括但不限于叶长清(James Huston Edgar),发表众多藏区研究相关文章;顾福安(Robert Cunningham),主要研究西藏东部地区,即康区川边等地;陶然士英语Thomas Torrance,主要研究羌人及其文化;葛维汉曾从事四川苗人研究,1937年的《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杂志》大部份内容就是他的研究成果[5]董宜笃于第六卷(1933–1934)发表长文题名〈四川汉州的黄金时代和黑暗时代〉("The Golden Age and the Dark Age in Hanchow, Szechwan"),详细记述他对汉州(今广汉市)地区景教传统的调查[10]杨少荃也于第六卷发表〈1911–1912年的四川革命〉("The Revolution in Szechwan, 1911–1912"); 华特·布莱恩·哈兰英语W. Brian Harland有〈西蜀地相史〉("On the Physiographical History of Western Szechwan")发表于1945年。此外,《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杂志》也收录了一些非传教士作者的文章,比如约瑟夫·洛克亚历山德拉·大卫·尼尔[11]

相关条目[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杂志》. scudm.scu.edu.cn. 4 April 2019-04-04 [2024-03-24] (中文(简体)). 
  2. ^ 2.0 2.1 "Organization and First Year's Program" (PDF). Journal of the West China Border Research Society. 1922–1923, I: p. 1 [2024-03-24] (英语). 
  3. ^ McKay 2016,第108页.
  4. ^ 4.0 4.1 4.2 "Foreword". Journal of the West China Border Research Society. 1926–1929, III [2024-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8) (英语). 
  5. ^ 5.0 5.1 5.2 McKay 2016,第110页.
  6. ^ Kilborn, L. G. "Foreword". Journal of the West China Border Research Society. 1932, V [2024-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1) (英语). 
  7. ^ Fisher 1940,第5页.
  8. ^ McKay 2016,第109页.
  9. ^ 成, 佳. 《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杂志》及其历史地理研究 (PDF). 李, 勇先 (编). 《历史地理学的继承与创新暨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历代治理研究:2014年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学论文集》. 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5: 457–460 [2024-03-24]. ISBN 97875614921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2-21) (中文(简体)). 
  10. ^ Donnithorne, V. H. "The Golden Age and the Dark Age in Hanchow, Szechwan" (PDF). Journal of the West China Border Research Society. 1933–1934, VI: pp. 208–244 [2024-03-24] (英语). 
  11. ^ McKay 2016,第107页.

期刊文[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