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苏联农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苏联农业大部分以集体耕作的形式生产,此外还有一些有限的自留地。农业是苏联经济中效率较低的部门之一。

斯大林时期推行斯大林主义政策,其中就包括苏联农业集体化以及对富农发动阶级斗争[1],这导致1920年代和1930年代苏联的农业产出急剧下降,进而导致1932年苏联大饥荒(尤其是乌克兰大饥荒)。农民主要在国营农场苏联集体农庄生产。

尼基塔·赫鲁晓夫处女地运动)、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领导下,他们为了纠正斯大林主义政策实施下的农业效率低下问题而实施改革。然而由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意识形态不允许市场机制与中央计划共存,因此自留地的规模仍然被严格限制,而这正是苏联农业中生产力最高的那一部分。在其后的几十年里,苏联一直用从西伯利亚开采的贵金属来支付粮食进口费用,有人认为这表明苏联的农业从未取成功。另外当时苏联真实的数字被视为国家机密,因而只有苏联的以外的地区会尝试准确分析苏联的农业数据。

苏联的食品,尤其是肉类食物,往往非常稀缺,以至于苏联人民生活水平的低下的最重要因素不是缺钱,而是缺乏物资。

尽管拥有巨大的土地资源、农业机械农用化学品以及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但苏联农业的生产力相对较低。许多地区的产出因气候和生产力低下而受到限制。然而苏联农场的表现并非一律糟糕。尽管收成不好的时候(如1972年和1975年)需要进口,但苏联的大规模集体农业化和相对较高的农业机械化使得苏联仍然是世界主要谷物生产国之一。

参考文献

[编辑]
  1. ^ Власов М. Сельское хозяйство СССР за пятнадцать лет диктатуры пролетариата. Народное хозяйство СССР. Экономико-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журнал: 72–91. 1932 [25 Dec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5 October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