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血的呼唤

这是一篇优良条目,点击此处获取更多信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血的呼唤
Panggilan Darah
在《东方》杂志上刊载的广告
基本资料
导演苏丹·乌斯曼·卡林英语Sutan Usman Karim
监制曹星汉
编剧苏丹·乌斯曼·卡林[*]
剧本苏丹·乌斯曼·卡林
主演
制片商东方影业
产地 荷属东印度
语言印尼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1941年6月30日 (1941-06-30)(荷属东印度)

血的呼唤》(印尼语Panggilan Darah)是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东方影业在1941年推出的黑白电影,由曹星汉监制,由苏丹·乌斯曼·卡林英语Sutan Usman Karim担任导演、编剧,并由达莉亚英语Dhalia苏莉普英语Soerip主演,故事讲述一对失去双亲的姊妹先在殖民地首府巴达维亚(今雅加达)设法谋生,后来到爪哇中部古突士一家丁香烟英语Kretek厂工作的经历。

本片在爪哇中部一家孤儿院和两家工厂取景,之后在东印度群岛和新加坡上映,在商业上还算成功。电影的配乐包括9首格朗章英语kroncong歌曲,大受公众好评,演员的演技也获得了影评人赞扬,但是东方影业无法借此收回成本,不久后就和多元影业合并。本片至少上映到1952年8月,但如今很可能已经佚失

故事大纲

[编辑]

达莉亚和苏莉普(由同名演员饰演)是一对姐妹,没有父母的依靠,电影一开始就讲述她们离乡别井,到殖民地首府巴达维亚(今雅加达)谋生。经过一段贫困的生活后,她们获得哈吉·伊萨(Hajji Ishak,莫赫达·威查雅饰)的收留,在他家里担任女佣。起初她们感到兴奋,后来却发现伊萨夫人生性残暴,经常殴打她们,同时伊萨的未来女婿也不断调戏达莉亚,令他的未婚妻感到非常沮丧。

之后,达莉亚和苏莉普决定跑到古突士(今属中爪哇省),并在朋友(S·波尼曼饰)的帮助下,在尼蒂森米托(Nitisemito)丁香烟英语Kretek厂找到工作。不久后,伊萨府上来了一个客人,他告诉伊萨,两姊妹就是自己的侄女。于是伊萨便在报章刊登寻人广告,请两姊妹回到巴达维亚,但是不成功。

两姊妹一接到伊萨寻人的消息,就赶回巴达维亚。她们受到伊萨一家人的热烈欢迎和豪华款待,伊萨夫人不仅对之前虐待她们的往事感到抱歉,还支持达莉亚成立孤儿院的计划[1]

制作

[编辑]

《血的呼唤》的导演兼编剧苏丹·乌斯曼·卡林英语Sutan Usman Karim俗称苏斯卡(Suska),是一名记者,以前参加过由安查尔·阿斯马拉英语Andjar Asmara领班的“博莱罗”巡回戏剧团(Bolero),和安查尔、伊努·贝巴塔萨里英语Inoe Perbatasari一样都是在1940年代加入当地影坛的记者。这部电影是他在电影界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的执导处男作[2][3]。制片商东方影业是一家位于巴达维亚的电影公司,由华裔制片人曹星汉(Tjho Seng Han)经营,前三部作品都由杨众生担任导演,但后来杨氏跳槽到大华影业,令东方影业不得不招揽新导演[4][5]

本片由印欧人英语Indo People摄影师J·J·W·史蒂芬斯(J. J. W. Steffens)以黑白电影胶卷摄制,由苏马詹(Soemardjan)剪辑[5],部分场景在一家由S·Z·古纳万(S. Z. Gunawan,在电影中饰演自己)拥有的穆斯林孤儿院,古突士的尼蒂森米托烟厂,以及北加浪岸一家由陈耀麟(Tan Jauw Lin)拥有的蜡染厂拍摄[3]。印尼电影历史学家米斯巴赫·尤萨·比兰英语Misbach Yusa Biran在2009年一部著作中指出,尼蒂森米托是1940年代东印度群岛一家大型烟厂,在电影中非常显眼,还认为尼蒂森米托有份赞助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6]

这部黑白电影由达莉亚、苏莉普和S·波尼曼主演,他们本来是歌手,以强大的唱功为人熟悉[6]。其他演员还包括沃莉·苏蒂娜(Wolly Sutinah),以及莫赫达尔·威查雅(Mochtar Widjaja[7]。这是苏蒂娜第一次为东方影业拍摄电影,其他演员以前都曾经参演过东方影业的作品[8][9][10][11][12]。这部电影的配乐包括9首格朗章英语kroncong歌曲[6][a]

发行与反响

[编辑]
苏莉普英语Soerip为该片拍摄的宣传照

1941年6月30日,《血的呼唤》在巴达维亚的好丽安戏院(Orion Theatre)进行首映。报导称这部电影还算成功[4][14],观众主要来自低下阶层[6]。及至当年8月,该片已经在泗水上映[15],到了9月新加坡海峡殖民地的一部分)也上映了这部电影[16]。后来鲁斯淡·苏丹·巴林迪赫英语Roestam Sutan Palindih把这部电影改编为小说,然后交由总部位于日惹的考尔夫-比宁出版社(Kolff-Buning)出版发行[17]

影评人对《血的呼唤》的评价并不一致,有的评论指出了影片的优点和缺点,也有评论对这部电影赞誉有加。记者苏罗诺(Soerono[b]为娱乐杂志《世界舞台与电影》(Pertjatoeran Doenia dan Film)撰写的评论指出,伊斯兰教鼓励教徒善待孤儿,这部电影能够把这一点体现出来,对此他很是高兴[18]。《泗水商报》一篇匿名影评则认为,这部电影是“特别的”[c],并赞扬苏莉普在演出时率性而为[15]。比兰说,来自低下阶层的观众很喜欢本片的配乐,不过知识份子却嘲笑片中工厂主管带着吉他上班的桥段[6],他本人也认为本片的剧情不讲逻辑,质疑为甚么两姊妹不在家乡工作,还有为甚么这对穷困的姊妹能够从巴达维亚到达400千米(250英里)外的古突士[6]

后续

[编辑]

东方影业完成《血的呼唤》之后,无法收回成本,结果要和荷兰人拥有的多元影业(Multi Film)合并,停止制作故事片[4]。之后苏斯卡离开了东方影业,加入郑丁春的爪哇工业电影公司,为该公司执导《勒娜·慕度·马尼甘英语Ratna Moetoe Manikam》一片[19]。本片大部分演员之后也继续他们的电影生涯,例如达莉亚和苏莉普之后在电影业活跃了50多年,直至在1990年拍摄告别作为止,达莉亚参演的最后一部长片是《斗士查葛·吉兰那》(Pendekar Jagad Kelana),苏莉普参演的最后一部长片则是《自从爱情创造了出来印度尼西亚语Sejak Cinta Diciptakan[8][9]。波尼曼在1975年息影,苏蒂娜则在1986年退出影坛[10][12]。然而,威查雅在1941年之后就没有拍摄过任何电影[11]

《溢血财产》至少放映到了1952年8月[20],但如今很可能已经散佚。荷属东印度的电影胶卷以非常易燃的硝化纤维制成,1952年印尼国家电影制片厂英语Produksi Film Negara的仓库失火,大部分物品毁于一旦,后来为了消除火灾隐患,所有存放老电影的硝化纤维胶片都被销毁[21]。因此,美国视觉人类学家卡尔·G·海德英语Karl G. Heider推论,所有在1950年前制作的印尼电影均已散失[22]。不过,J·B·克里斯坦托(J.B. Kristanto)在《印尼电影目录》中表示,印尼电影资料馆把好几部荷属东印度电影保存下来。比兰还指出,荷兰政府新闻处英语Netherlands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ervice收藏了几部日本宣传电影,使之留存至今[23]

备注

[编辑]
  1. ^ 格朗章是一种受到葡萄牙音乐影响的印尼传统音乐,在当时很受低下阶层土著英语Native Indonesians欢迎[13]
  2. ^ 当时他是《公平》(Adil)杂志和《阿尔法奇》(Alfatch)月刊的编辑[18]
  3. ^ 原文:“is iets bijzonders.”

脚注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 Biran, Misbach Yusa. Selintas Kilas Sejarah Film Indonesia. Jakarta: Badan Pelaksana FFI 1982. 1982. OCLC 841356809 (印度尼西亚语). 
  • Biran, Misbach Yusa. Sejarah Film 1900–1950: Bikin Film di Jawa. Jakarta: Komunitas Bamboo working with the Jakarta Art Council. 2009. ISBN 978-979-3731-58-2 (印度尼西亚语). 
  • Biran, Misbach Yusa. Film di Masa Kolonial. Indonesia dalam Arus Sejarah: Masa Pergerakan Kebangsaan V. Jakarta: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 2012: 268–93. ISBN 978-979-9226-97-6 (印度尼西亚语). 
  • Cinemas. Algemeen Indisch Dagblad de Preangerbode. 1952-08-15: 4 [2015-12-22] (荷兰语). 
  • Film Sampoerna theater "Panggilan Darah". Soerabaijasch Handelsblad (Surabaya: Kolff & Co.). 1941-08-21: 6 [2013-05-23] (荷兰语). [失效链接]
  • Filmografi Dhalia.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3-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3) (印度尼西亚语). 
  • Filmografi Mochtar Widjaja.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3-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5) (印度尼西亚语). 
  • Filmografi S Poniman.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3-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5) (印度尼西亚语). 
  • Filmografi Soerip.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3-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3) (印度尼西亚语). 
  • Filmografi Wolly Sutinah.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3-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5) (印度尼西亚语). 
  • Heider, Karl G. Indonesian Cinema: National Culture on Screen.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1 [2016-07-04]. ISBN 978-0-8248-136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0). 
  • Kredit Panggilan Darah.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3-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3) (印度尼西亚语). 
  • Panggilan Darah.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2-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6) (印度尼西亚语). 
  • Panggilan Darah. WorldCat. [2013-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3). 
  • Soerono. Film dan Agama. Pertjatoeran Doenia dan Film (Batavia). 1941-07, 1 (2): 18–19 (印度尼西亚语). 
  • Sun Talkies. The Straits Times. 1941-09-18: 4 [2013-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1). 
  • Warta dari Studio. Pertjatoeran Doenia dan Film (Batavia). 1941-06, 1 (1): 18–20 (印度尼西亚语). 
  • Warta dari Studio. Pertjatoeran Doenia dan Film (Batavia). 1941-07, 1 (2): 27–29 (印度尼西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