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廍台湾台南市学甲区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是旧时学甲十三庄中洲庄头中的角头聚落之一,为学甲慈济宫八选区中的西郊区,行政区曾经与谢厝寮、竹围港、栈疗、二重港等庄头聚落,组成中洲四里中的西进里。[1]民国95年(2006年)08月因台南市进行里邻编组及调整,又与民吉、西进、光明及白渚4里合并为中洲里。 [2]

地理位置  [编辑]

西廍(Sai-phōo)位于头前寮西北边,西边则邻近二重港,东边与中州相对,南则到将军溪畔。[1]

庄头脉络  [编辑]

早期汉人在学甲的开发,大多分由海、陆二路进入拓荒开垦,而当郑成功攻台时的运粮官有陈、邱、侯、王、林、李等6姓,在登陆头港后沿倒风内海进入中洲,并且也都是以姓氏为主的扩垦。之后各开垦不同地区,如陈姓移往过港仔灰磘港学甲、顶草坔,侯姓移往二重港李姓移往渡仔头,西廍地区则大多为王姓所移垦。[3]

后来郑成功发起屯垦政策,并由陈永华设官廍令其种植甘蔗以利经济发展,陈姓祖先亦在中洲西边设廍所,因此本地除王姓为最大性之外,亦有少部分陈姓[4]此外,之所以将此地称之为“西廍”,主要乃早期制糖之地通常都叫做“廍”,也就是做的地方之意,并且聚落又处于中洲的西边。[1]

交通  [编辑]

西廍聚落虽不大,然南市174线却贯穿其中,174 线经过二重港“竹围仔”之后,即进入学甲区境内而在5K+500M(往南200米)由西往东进入了中洲地区,最先抵达的庄头便是西廍,且离174线主干道(路南)约百米。由西往东可分成3大地区,分别是 : 中洲地区、学甲地区、山寮地区,主线庄社为中洲地区:西廍、谢厝寮、中洲、东头角、过港仔、新筏仔头学甲等聚落。整个区域大抵由174线5公里处绵延至13.5公里处,总长度约为8.5公里。[5]

宗教  [编辑]

西廍聚落人口不是很多,因而庄内并无庙(公庙),不过聚落村民仍有祭祀清水祖师观音佛祖李府千岁以及中坛元帅等神祇,居民以“跋炉主”方式来轮流奉祀,且每年以农历4月26日(即李府千岁诞辰日)为岁时例祭日。[6]此外,西廍虽是一个小聚落,但居民却抱著输人毋输阵的观念,因而每年也都会出轿并且兼出阵头参与学甲上白礁的祭典活动。[5]

而在每逢子、辰、申年4年一科举行的学甲香,因为香阵到此多已是晚间的10点过后,并且这里是学甲香进入将军溪畔大道公埔白礁亭举行谒祖祭典前的最后一个庄头,因地理位置极为特殊,故而队伍在过了此庄之后,表示香阵可以暂时休息了。[5]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黄 , 文博 . 南瀛地名誌:北門區卷 . 台南 : 台南县政府 . 1998 : 20–81. ISBN 9789570212020. 
  2. ^ 臺南市里鄰編組及調整 : 學甲區 13. 
  3. ^ 戴 , 文锋(主编) . 南瀛歷史、社會與文化II . 台南 :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 2010 : 355–404. ISBN 9789860236552. 
  4. ^ 姜 , 天陆 . 海山橫貫臺84線 從武德會到玉井 . 台南 :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 67–106. ISBN 978-986-04-3028-8. 
  5. ^ 5.0 5.1 5.2 黄 , 文博 . 174山海戀 從蘆竹溝到楠西 . 台南 :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 88–163. ISBN 978-986-04-3027-1. 
  6. ^ 黄, 文博. 倒風內海及其庄社. 台南: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 245–269. ISBN 978-986-03-5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