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郭振昌(1949年),台湾艺术家,为台湾当代艺术代表性人物之一。初期风格以抽象形式描绘人体为主,变形的人体线条与器官是其特色。1980年代之后发展出线条书写的轮廓,1990年代风格渐趋以批判性、社会观察为主轴,2000年后则利用虚幻的真实来反讽、隐喻社会中虚伪的现象。他擅长用线性语汇来诠释、褒贬社会现象,揭露并挑战社政纷扰与文化现象。个展、联展逾140场次,地点遍及日本美国韩国台湾等。

习画历程[编辑]

郭振昌1949年出生于台湾彰化鹿港[1] 就学时不顾家人反对坚持学画[2],高中一年级时加入李仲生画室,毕业后就读文化学院(今文化大学)美术系[3],于美术系一年级时即举办首次个展[4]。但因七○年代时,台湾整体社会经济条件欠佳,而习画花费昂贵家庭经济无法负担,大学毕业后并未立即成为艺术家。[5]80年代初期,郭振昌先于秋雨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任职,期间适逢台湾媒体印刷、出版产业快速发展,对应于当时流行的美国普普艺术概念。郭振昌于1989年离开秋雨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后,始担任全职艺术家[6]。其成长背景融合台湾本土、中国传统、日本、以及西方现代等文化,为战后第一代艺术家,作品获国立台湾美术馆台北市立美术馆高雄市立美术馆及日本原美术馆等收藏[7]

作品分期[编辑]

1970年代[编辑]

受李仲生艺术观点与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风格以抽象形式描绘人体,变形的人体线条与器官是此时期的特色。1976年至1977年间,郭振昌申请并获得美国亚洲基金会英语The Asia Foundation的奖助,进行台湾田野调查工作,深入了解台湾文化、社会、美学及民间艺术[8],田野调查的经历,他将之运用并转化在作品中。

1980年代[编辑]

作品灵感受汉代绘画的影响,发展出黑色线描风格,创造出“东方”的艺术美学。在创作手法上,加入了立体主义艺术家毕卡索拼贴技法,在作品中出现了对比性、矛盾性,舍弃和谐的视觉效果[9]

1990年代[编辑]

此时期画风倾向东方线条、西方抽象、传统与现代,陆续于新的个展中发表新作,并增加台湾文化图像与宗教符号,如“八家将”脸谱,结合台湾当代社会文化议题。此时期的作品内容带有批判性,讽刺台湾的政治、社会、宗教与文化现象。视觉表现上试图在画布与画框上创造冲突美学[10]。此时期亦透过立体拼贴的手法,运用现成物予以系统化,形成独特的视觉语言[11]

2000年代[编辑]

进一步利用虚幻的真实来反讽、隐喻社会中虚伪的现象。如2003年“偶然与巧合”展览,将通俗的造形语言及其原本直接而单纯的语意,经过翻转与重新演绎之后,集组成为一套个人图像学及语意系统。[12]

2010年代[编辑]

除了延续以往的图像与风格外,在构图上增加了空间的纵深,并使用了压克力颜料和西画技法,以拟仿水墨风格的山水来呈现不同的风景[13]

展览[编辑]

个展[编辑]

  • 2021 《从何开始—起动》,赤粒艺术,台北,台湾
  • 2020 《之前.之后》,耿画廊,台北,台湾
  • 2016 《图腾台湾》,国立彰化生活美学馆 ,彰化,台湾
  • 2015 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向年轻人致敬》,爱力根画廊,今艺术,台北,台湾
  • 2010 《浮动.影子》,爱力根画廊,台北,台湾
  • 2009 《2008年前后 ─ 浮动》,亚洲艺术中心,台北,台湾
  • 2008 《郭振昌台湾当代创作记史》,威廉当代艺术空间,台北,台湾
  • 《图腾与禁忌》,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台湾。
  • 《漂亮》,大趋势画廊,台北,台湾
  • 2005 《18罗汉》,大趋势画廊,台北,台湾
  • 2003 《偶然与巧合》,大趋势画廊,台北,台湾
  • 2001 图腾与禁忌,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臻品艺术中心,台北,台湾
  • 2000 《从当下切入(1996–2000) 圣台湾》,诚品画廊,台北,台湾
  • 《关于脸》,大未来画廊,台北,台湾 (非池中)
  • 1999 《圣台湾.绘画日记100天》,臻品艺术中心,台中,台湾
  • 1998 《圣台湾》,爱力根画廊,台北,台湾
  • 1997 《郭振昌 '87–'97编年展》,臻品艺术中心,台中,台湾
  • 1996 《郭振昌 '95–'96记事》,大未来画廊,台北,台湾
  • 1995 《混合印象展》,阿普画廊,高雄,台湾

联展[编辑]

  • 2019 《艺时代崛起 ─ 李仲生与台湾现代艺术发展》,国立台湾美术馆,台中,台湾
  • 2015 《意教的艺教 ─ 李仲生的创作及其教学》,中华文化总会文化空间,台北,台湾
  • 《艺术家40年,与时共舞,台湾当代美术》,高雄市立美术馆,高雄,台湾
  • 《现状与未来》,小画廊,高雄,台湾
  • 2014 《风化再现:宜兰美展三十年》,宜兰,台湾
  • 第28届亚洲国际美术展览会,金门,台湾
  • 2013 《凝视自由:台湾当代艺术展》,国立台湾美术馆主办,依弗迪纳当代美术馆,塞尔维亚
  • 《从颠覆真实到创造真实 解严以后的台湾当代艺术》,亚洲大学现代美术馆,台中,台湾
  • 《台湾50现代画展第三展》,筑空间,台北,台湾
  • 《台湾美术家‘刺客列传’1941–1950 ─ 三年级生》,国立台湾美术馆,台中
  • 《转动艺台湾》,国立台湾美术馆策展,首尔市立美术馆,首尔,韩国
  • 《美丽台湾 ─ 台湾近现代名家经典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 2012 《国美无双 II ─ 馆藏精品常设展》,国立台湾美术馆,台中,台湾
  • 《台湾当代.玩古喻今》,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台湾
  • 2010 《复语.腹语 ─ 台湾当代艺术展》,国立台湾美术馆,台中,台湾;韩国光州市立美术馆,光州,韩国
  • 2009 《艺有所思 ─ 凤甲美术馆现当代艺术藏品选展》,凤甲美术馆,台北,台湾
  • 《讲.述 ─ 2009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国立台湾美术馆,台中,台湾;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 2008 第二届纽约亚洲当代艺术博览会 ─《世说新解》特展,国立台湾美术馆主办,驻纽约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台北文化中心,纽约,美国
  • 《台湾美术双年展 ─ 家》,国立台湾美术馆,台中,台湾
  • 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亚洲艺术中心,台北,台湾
  • 《沉积 ─ 新东方精神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 《亲潮 ─ 两岸架上绘画新流向》,关渡美术馆,台北,台湾
  • 桥艺术博览会,亚洲艺术中心,纽约,美国
  • 《浮动》,凤甲美术馆,台北,台湾
  • 《泡沫红茶:台湾艺术.当代演绎》,国立台湾美术馆主办,国立莫拉维亚美术馆,布尔诺,捷克
  • 2007 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上海艺术展览中心,上海,中国
  • 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中国
  • 亚洲艺术双年展,国立台湾美术馆,台中,台湾
  • 《台湾美术与社会脉动2 ─ 宝岛曼波》,高雄市立美术馆,高雄,台湾
  • 2006 《台湾当代艺术特展 ─ 巨视 • 微观 • 多重镜反》,国立台湾美术馆,台中,台湾
  • 《台湾美术发展1950–2000》,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 2005 《台湾具象绘画》,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台湾
  • 《臻品十五周年‘时间中的动作’》,臻品画廊,台中,台湾
  • 《蓬莱图鉴 ─ 世纪末台湾历史意象》,大趋势画廊,台北,台湾
  • 《立异 ─ 九零年代台湾美术发展》,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台湾
  • 2004 《开新 ─ 八零年代台湾美术发展》,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台湾
  • 《正言世代:台湾当代视觉文化》,台北市立美术馆主办,康乃尔大学强生美术馆,纽约,美国
  • 台北国际画廊博览会,大趋势画廊,台北华山特区,台北,台湾
  • 2003 《臻品十三周年‘渡十三─ 不变、瞬变、潜变’》,臻品画廊,台中,台湾
  • 2002 第一届中国三年展,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中国
  • 2001 《航向新世纪 ─ 大趋势开幕展》,台北,台湾
  • 《从反圣像到.新圣像:后解严时期的台湾当代艺术》,诚品画廊,台北,台湾;文建会纽文中心台北画廊,纽约,美国
  • 《台北现代画展》,上海市立美术馆,上海,中国
  • 2000 《深耕.台北凤甲美术馆周年特展(贰)》,凤甲美术馆,台北,台湾
  • 《经过 ≧ 存在.手稿与创作展》,臻品画廊,台中,台湾
  • 1999 《台湾美术与社会脉动(1900–1999)》高雄市立美术馆,高雄,台湾
  • 《复数元的视野 ─ 台湾当代美术 1988–1999》,山美术馆,高雄,台湾;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 《局部灌浆 ─ 冷热交替的文化成型作用》,帝门艺术基金会主办,山美术馆,高雄,台湾
  • 《历玖弥新 ─ 台湾美术进化论》,臻品画廊,台中,台湾
  • 1998 《意象台湾 ─ 当代艺术展》,高雄市立美术馆,高雄,台湾
  • 《两岸新声.当代画语》,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台北,台湾
  • 1997 《台北现代画展》,国父纪念馆,台北,台湾
  • 《坚持与延续》,臻品画廊,台中,台湾
  • 《意象台湾 ─ 当代艺术展》,高雄市立美术馆主办,西法兰德斯省美术馆,奥斯坦德,比利时
  • 1996 《台北现代画展》,上海市立美术馆,上海,中国
  • 《台湾的传承与展望》,汉雅轩画廊,台北,台湾
  • 《发现台湾美术的新力量》,臻品画廊,台中,台湾
  • 《台湾当代艺术展》,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台湾
  • 1995 《台湾现代绘画大展》,臻品画廊,台中,台湾
  • 《台湾当代艺术展》,台北市立美术馆主办,雪梨当代美术馆,雪梨,澳洲
  • 《1995 文化大展》,印象画廊,台北,台湾
  • 1994 《台北现代画展》,曼谷国家画廊,曼谷,泰国
  • 《普普在台湾》,帝门艺术中心,台北,台湾
  • 《第八届亚洲国际美术展览会》,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台湾
  • 《帝门基金会典藏展》,帝门艺术中心,台北,台湾
  • 中华民国画廊博览会,台北,台湾
  • 《1994文化大展》,印象画廊,台北,台湾
  • 1993 《人形 • 人性展》,阿普画廊,台北,台湾
  • 国际画廊博览会,香港
  • 1993 《台湾美术新风貌 1945–1993》,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台湾
  • 中华民国画廊博览会,台中,台湾
  • 《台湾 ’90s 新观念族群》,汉雅轩画廊,台北,台湾
  • 《当代探寻 ─ 试选十件未来美术大作展》,爱力根画廊,台北,台湾
  • 《1993 当代艺术博览会 NIKAF》,横滨,日本
  • 《第三代精英 ─ 风格展》,亚洲艺术中心,台北,台湾
  • 《迎新特展》,阿普画廊,高雄、台北,台湾
  • 1992 中华民国画廊博览会,台北,台湾
  • 爱力根画廊,台北,台湾
  • 台北阿普画廊开幕首展,阿普画廊,台北,台湾
  • 现代画廊,台中,台湾
  • 国际画廊博览会,香港
  • 新生态艺术中心,台南,台湾
  • 《第七届亚洲国际美术展览会》,默笛卡大厦,万隆,印尼
  • 《K18群星会展》,卡塞尔大学K18大厅,卡塞尔,德国
  • 《第六届亚洲国际美术展览会》,福冈市美术馆,福冈,日本
  • 1991 玄门艺术中心开幕首展 ,玄门艺术中心,台北,台湾
  • 《91' 台湾当代绘画趋向展》,悠闲艺术中心,台北,台湾
  • 《吴昊 • 郭振昌 • 顾重光三人展》,皇冠艺文中心,台北,台湾
  • 《亚细亚国际美展》,东京上野之森美术馆,东京,日本
  • 1990 《第五届亚洲国际美术展览会》,国立美术馆,吉隆坡,马来西亚
  • 皇冠艺文中心,台北,台湾
  • 《从传统到创新》永汉画廊,台北,台湾
  • 1989 《台北讯息展》,原美术馆,东京,日本
  • 洛杉矶艺术中心画廊,洛杉矶,美国
  • 《第一届当代艺术发展研讨会作品展》,国立历史搏物馆,台北,台湾
  • 《第四届亚洲国际美术展览会》,市立美术馆,汉城,韩国
  • 1988 《第三届亚洲国际美术展览会》,国立美术馆,福冈,日本
  • 1987 《中华民国当代绘画展》,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首尔,韩国
  • 《第二届亚洲国际美术展览会》,国立历史搏物馆,台北,台湾
  • 1986 《第二届中韩现代绘画交流展》,台北县立文化中心,台北,台湾
  • 《中华民国现代绘画新貌展》,国立历史博物馆 台北,台湾
  • 《台北现代画联展》,环亚艺术中心 台北,台湾
  • 《台北现代画香港大展》,香港艺术中心,香港
  • 《中韩现代绘画交流展》,宽勋美术馆,首尔,韩国
  • 1985 《中菲现代画联展》,环亚艺术中心,台北,台湾
  • 1977 《陈庭诗 • 郭振昌联展》,美国新闻处,台北,台湾
  • 1974 聚宝盆画廊联展,台北,台湾
  • 1973 鸿霖画廊版画联展,台北,台湾[14]

获奖[编辑]

郭振昌曾获美国“亚洲基金会”(The Asia Foundation)的奖助,协助其于台湾民间各地进行传统手工艺的田野调查。[6][15]

参考资料[编辑]

  1. ^ 王嘉骥. 以藝術除魅─論郭振昌的台灣美學. 伊通公园ITPARK. 2022-11-11 [202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2. ^ 曹丽蕙. 當八家將穿西裝 台灣多重臉譜 | 教育. 人间福报. 2020-08-18 [202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中文(台湾)). 
  3. ^ 吴垠慧. 郭振昌「圖騰與禁忌」生猛張狂. 伊通公园ITPARK. [202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4. ^ 黄启菱. 郭振昌個展 打破北美館紀錄. 中华艺术网-艺术精华. [202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5. ^ 吴垠慧. 郭振昌「圖騰與禁忌」生猛張狂. 伊通公园ITPARK. [202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6. ^ 6.0 6.1 张玉音. 島之衝突美學:郭振昌剪黏般的吞咽出台灣文化通象. 典藏ARTouch. [202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0). 
  7. ^ 郭振昌 J. C. KUO (Jen-chang KUO). [202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9). 
  8. ^ 伊通公園 ITPARK. www.itpark.com.tw. [202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9. ^ 伊通公園 ITPARK. www.itpark.com.tw. [202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10. ^ 伊通公園 ITPARK. www.itpark.com.tw. [202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11. ^ 耿畫廊:【之前.之後】郭振昌2020個展. 非池中艺术网. [202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8). 
  12. ^ 王, 嘉骥. 以藝術作為一種社會論述:郭振昌2003 年「偶然與巧合」個展. 大趋势: 86-89. 
  13. ^ 耿畫廊:【之前.之後】郭振昌2020個展. 非池中艺术网. [202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8). 
  14. ^ 郭振昌. 非池中艺术网. [202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15. ^ 王嘉骥. 對立與混合:郭振昌的藝術. [202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