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纳恰尔景颇族
阿鲁纳恰尔景颇族(Singpho),又称藏南景颇族,指的是生活在印度实际控制的阿鲁纳恰尔邦(中国称藏南地区)一带的克钦族。现时在阿鲁纳恰尔邦的劳哈特与昌朗地区,以及缅甸的克钦邦生活。在印度阿萨姆邦的丁苏吉亚地区(Tinsukia)亦有发现阿鲁纳恰尔景颇族人。这些在印度景颇族人合共7200人,散居于12条村庄里。12条村分别为:低帮(Dibang), 科特同(Ketetong),旁那 (Pangna), 五路普(Ulup), 银色木(Ingthem),芒邦(Mungbhon), 旁桑(Pangsun), 哈萨可(Hasak),卡色(Katha), 比萨(Bisa), 那摩(Namo) 以及困赛(Kumsai),语言属于景颇语的阿鲁纳恰尔方言。景颇族在阿鲁纳恰尔邦分为四大支系,它们分别是:山盖(Shangai), 木阳(Myung), 卢布让(Lubrung) 和 米瑞普(Mirip)。另外,支系下又有若干部落,这些部落有:贝司撒(Bessa), 杜法(Duffa), 鲁特套(Luttao), 鲁特拖拉(Luttora), 特萨利(Tesari), 米瑞普(Mirip), 落非(Lophae),路同(Lutong) 和马格让(Magrong)。
宗教
[编辑]传统上,当地景颇族人与缅甸的同族一样,都信奉上座部佛教,并于每年庆祝佛诞,以纪念佛陀释迦牟尼的诞生。但近年在传教士的推动,当地有不少族民已改信基督教。当中的一个原因,是因为缅甸政府实施严格的宗教管制,以防止教会人士透过传教活动来干涉当地内政。为此,教会人士转移以他们在印度生活的同族人作传教对象。传统的佛教徒虽然同时亦信奉地方巫术,但都严守素食信条;但改信基督教后,开始食用各种肉类[1]。
毒品问题
[编辑]与缅甸的克钦族一样,阿鲁纳恰尔景颇族以种植罂粟为生,而吸食鸦片亦成为了当地景颇族的传统习惯。由于毒品的祸害,使族民人口锐减。根据印度政府比照在1950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当地景颇族人口已从最初的五万人下跌至近年不足一万人[2]。1995年当印度与缅甸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令两国间的鸦片交易大幅飚升,亦使当地吸毒个案从1997年起大幅上升,主要集中于Pangsun及Kumsai两条村内。为购买毒品,不少吸毒者甚至要变卖物业。过往当地吸毒者都采用传统叫作“Doba”的竹制或木制烟枪,但近年已发现有吸毒者采用静脉注射方式吸毒。这些吸毒者每次服用的剂量约20公克,但亦有更高用量的报告。而根据其中一条村的发现,当地景颇族人的鸦片都由缅甸边境的Tangsa景颇族提供。
为了解决当地的毒品问题,印度政府每年都要拨出一定经费来打击当地的贩毒行为,以及协助当地的吸毒者戒毒。现时,在当地贩卖毒品可被监禁。而当地的景颇民族议会亦计划透过宣传,防止毒品继续流入印度。
参考
[编辑]- ^ S.N. Saxena (http://Hinduworld.com/). Christianity Overwhelming Buddhism in India's North-East [基督教在印度东北快速打击佛教信仰]. The Buddhist Channel. 2005-04-21 [2009-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 ^ B. Datta-Ray. The Journal of the North-East India Council for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orth-East India Council for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1987: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