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香港股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08年香港股灾是指2007年10月中代表香港股市指标的恒生指数由31958.41点跌至2008年10月中10676.29点,1年的时间累积下跌66.6%。

第一次股灾[编辑]

2008年香港第一次股灾是2008年1月中,因美国次按风暴无法受控而引发的全球股灾,导致香港股市下跌的事件。恒生指数由1月9日当月高位约27,600点,在不足两星期时间,于1月22日跌至22,000点以下,并跌穿被视为牛熊分界线的250天平均线。

源起[编辑]

近因:港股直通车落实遥遥无期;内地股市下跌

2007年8月下旬,中国当局公布《开展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证券市场试点方案》,使香港股市展开大升浪。同年10月30日,恒生指数创下31,958点的新高,短短两个月累积升逾五成。同年11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明暂缓实行该方案,令恒生指数于翌日大跌,种下港股不断下跌的祸根。2008年,内地股市大幅调整(由6000点跌至2000点以下),使港股难以回升;此外,美国房地产/信贷泡沫爆破后的影响陆续浮现,加深了港股的跌幅。

远因:美国次按风暴无法受控(美国房地产,信贷泡沫爆破)

恒生指数在11月及12月期间甚为波动,徘徊在26,000至30,000点之间,但上升轨及下降轨逐渐收窄。2008年1月,美国次按风暴的影响开始浮现,引致恒生指数于1月16日下跌1386点,为2001年911事件以后单日最大跌幅,亦使恒生指数跌穿上升轨。虽然美国总统乔治布殊其后宣布救市大计,但市场对此信心不大,令全球股市继续大跌。1月22日,恒生指数再大跌2,061点,再创单日最大跌幅纪录。五月时虽曾回升至26,000点,但信贷危机恶化加上内地股市下跌,使港股继续寻底。九月中,陆续有大型金融机构破产或财困,市场对金融机构的信心濒临崩溃,使恒指在数天内接连跌穿20,000,19,000,18,000及17,000点的整数关口,多个板块轮流被洗仓。

第二次股灾[编辑]

- 信贷泡沫爆破 影响陆续浮现

2008年香港第二次股灾是2008年9至10月间,因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同时美国国际集团亦濒临破产边缘而引发的金融震荡,继而引发的全球股灾。恒生指数由9月12日破产消息曝光前约19,300点,在数日期间已累积大跌3,000点,截至9月18日中午已跌至约16,300点。如果以9月1日当月高位21,000点计算,恒生指数跌点更接近5,000点。但当日下午香港金管局突然宣布注资救市,使恒指一度倒升,最后只微跌4点,维持在17,600点的水平,被市场形容为大奇迹日

但到了10月,投资者忧虑环球经济会因金融海啸而步入衰退,市场再次出现恐慌性抛售。虽然各国政府出手救市,但无助纾缓市场的恐慌情绪,使环球股市连日下泻5%以上(俄罗斯、巴西、印尼等股市更曾经跌停);加上基金赎回、套息拆仓潮涌现,美、日等股市持续波动,恒指再受拖累而大幅下泻,月底时更一度跌至10,000点边缘。从07年的历史高位比较,恒指一年内已回落超过两万点,跌幅超过65%。

参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