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威尔逊·格雷特巴奇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基础条目 威尔逊·格雷特巴奇属于维基百科人物主题的基础条目扩展。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未通过的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 霍顿学院的艺术中心是依照哪位美国发明家命名的?
    威尔逊·格雷特巴奇条目由和平至上讨论 | 贡献)提名,其作者为和平至上讨论 | 贡献),属于“people”类型,提名于2018年8月21日 13:07 (UTC)。
    • 翻译腔明显。 --🐕🎈(实用主义大于天) 2018年8月22日 (三) 13:37 (UTC)[回复]
    • (=)中立:翻译腔明显,总体质量也不是太好。--相信友谊就是魔法CuSO4 2018年8月24日 (五) 04:24 (UTC)[回复]
    • (-)反对:不符合现代汉语逻辑。{{Lang-en}}使用过多,应在下文使用{{Lang|en}}代替之,已做出更改。翻译应经过阅读后,确保通顺符合现代汉语逻辑再做其他进一步的推荐。如果次次如此,本人同为翻译条目DYK者,只能表示这是在浪费DYK机会,绝不赞同;且本人不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养成阁下“DYK投票可以改票,所以把半完成的条目DYK也可以”的想法,所以这次会严厉谴责
本人每次翻译完成过后,都不敢直接直接DYK。从国民学校令内容翻译后开始看,与阁下对比,显而易见。对于同为翻译者,不负责任的行为表示十分愤慨。看一看本人的用户页上挂的模板吧,“翻译要善始善终”!— 𓋹 谨此敬上 2018年8月24日 (五) 06:27 (UTC)[回复]
@だ*ぜ虽然我也认同现在再看一次这一个条目是有翻译腔,但是,我是一般翻译完成后才复制到主条目空间的,所以历史版本少也正常,而且这条目不长,在预览里就可以阅读,为什么非得分几次编辑才是负责任,这一点让我非常反感。此外,我也认为阁下所写的条目中的“小学校”也不是中文,而且语病还是有的:国民学校可分为初等部科目与高等部科目(学校可分为科目?)、学校校长和教练作为奏任官一般待遇、其以“以皇国之道为原则,实施初级普通教育、培养国民之基础”为目标,敕令包括58条条款(代词问题,写得好像“其”和“敕令”是不同的事似的)、首两句语义重叠。所以,阁下也没必要说出十分愤慨、谴责之类的话了。本来阁下如果是说有翻译腔,我也会接受,但在阁下用这么严厉的措辞批评别人前,先检查清楚自己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和平至上】💬📝 2018年8月24日 (五) 09:19 (UTC)[回复]
  • @和平至上对第一点回应,表示一早预料到会出现这种问题:“从国民学校令内容翻译后开始看”。第二点回应,“学校可分为科目?”没错,日本学校可以分科目而不是年级;“代词问题,写得好像‘其’和‘敕令’是不同的事似的”,都说是代词了吧~代什么东西?自然不用多说。“其”的用法就好像“A君”之后用“他”一样而已。“学校校长和教练/作为奏任官一般/待遇”(断句问题)。“以皇国之道为原则,实施初级普通教育、培养国民之基础”,这个是强调,也是书写条目;第一段是“简介引言”,简介引言怎么能作为条目?不存在重复问题。
再说明:DYKC板块不是一个“随随便便就能上去”的地方(特别是自添加规则之后),一个翻译不过关的条目不应该出现在DYKC里面。试问看到国民学校令在申请DYK的时候有翻译逻辑问题吗?如果不吹毛求疵,相信没有多少人看得出来。本人批判的是阁下这种思想问题。《诡辩理论学》这本书里讲到“词语的意思被暧昧化,结果就变成‘好像是可行的’”,稍作更改,阁下将自己的论点暧昧化,结果就变成“好像是可行的”。为何不想想:为何User:CopperSulfate说道,“翻译腔明显,总体质量也不是太好。”?为何User:Inufuusen认为“这话说得不算客气”也“完全理解”?综合所述,从旁证来看,本人也的确没有阁下之问题;不需要试图找寻理由,因为没有理由可以不为条目优化做出努力,也没有理由可以这样使用DYKC板块。—— 𓋹 谨此敬上 2018年8月24日 (五) 10:15 (UTC)[回复]
我在提交之前就阅读了一次,并修改不通顺的地方了,所以这样是不可以的吗?一定要像您一样提交后再看才是有校对吗?另外,在我看来,“学校校长和教练作为奏任官一般待遇”(“学校校长和教练享有奏任官的待遇”)这一句比有翻译腔的句子更难懂。而且我说语义重复是:“《国民学校令》是……的修订版敕令。国民学校令是……的敕令。”不必要地重复这是敕令。正如你不会说“这个人是一个很富有的男人。这个人是一个很帅的男人。”吧?所以小学校是中文吗?我没有“试图找寻理由”,只是对阁下的随意批判及语调有不满。我也不打算再在这里跟您讨论其他条目的问题,您不接受我对您的条目的意见也没关系。谢谢。--【和平至上】💬📝 2018年8月24日 (五) 11:53 (UTC)[回复]
  • @和平至上已经阅读一遍的结果不应该是这样。再说一遍,这不是个人观点:User:CopperSulfate:“翻译腔明显,总体质量也不是太好。”User:Inufuusen认为:“这话说得不算客气”也“完全理解”。另外,已经按阁下的建议做出部分更改,建议多多益善。须知“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常言道:“一样的错误犯一次就够了,再犯是傻子的行为。”之类。本人之前已提出相关的建议,阁下再犯,不觉可耻吗?本人提出小学校令DYK,User:Inufuusen提出不应“点列式”,本人之后就改为“表格式”,后有在其他翻译试法改为“叙述式”,为何阁下不努力一下?“随意批判”?不,是已经提出过,是恨铁不成钢。—— 𓋹 谨此敬上 2018年8月24日 (五) 13:07 (UTC)[回复]
但我的确已经阅读了至少一次,可能是因为“当局者迷”,刚翻译完看不到问题吧,以后提DYK前,会先等几天再校对一遍的了,但我也希望阁下不要一口咬定别人没有校对。--【和平至上】💬📝 2018年8月24日 (五) 13:44 (UTC)[回复]
也就是说你确实不知道如何校对自己翻译的条目,是翻译技能不足了…… --🐕🎈(实用主义大于天) 2018年8月24日 (五) 14:03 (UTC)[回复]
也不是,我发现隔了一会儿再校对会比较好。--【和平至上】💬📝 2018年8月24日 (五) 17:02 (UTC)[回复]
意识不到这件事,这就是翻译技能不足啊。 --🐕🎈(实用主义大于天) 2018年8月24日 (五) 18:27 (UTC)[回复]
这话说得不算客气,但是道理都对。不论原创(自己读文献编写)还是翻译(将外文条目翻译为中文),条目的质量要求都是一样的。其中很基本的就是行文是否通顺清晰。如果主编把自己当成读者读一遍,应该也不会觉得写成这样的条目能让人接受。 --🐕🎈(实用主义大于天) 2018年8月24日 (五) 06:31 (UTC)[回复]
  • @Inufuusen因为之前已经放行过一次(也是User:和平至上),不想助长坏习惯,也因为事不过三。可以当是长辈的说教,虽然不是什么中年人士—— 𓋹 谨此敬上 2018年8月24日 (五) 06:41 (UTC)[回复]
    • 我完全理解。这也是我在DYKC评审中常常感到遗憾甚至不满的地方:看起来有些维基人重视数量,把DYKC几乎仅仅当作“令条目获得足够多支持票”的场所,而不重视和其他维基人交流,以提高条目质量和改善编辑方法。这是维基社群的一个问题。这和年龄无关:只有十几岁的人完全可能知道什么叫做“把一件事做完”并如此实行,而几十岁的人也未必愿意考虑什么叫做“把一件事做完”。 --🐕🎈(实用主义大于天) 2018年8月24日 (五) 06:53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