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Aunt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基础条目 Aunt属于维基百科日常生活主题的基础条目扩展。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现在在草稿页翻译都不行了么?[编辑]

我记得翻译指导说,机器翻译的可以发布到草稿页,人工校对后再发布为正式条目。 -- 铁塔·抵制日货联盟留言2018年7月6日 (五) 08:49 (UTC)[回复]

请帮忙删除 vfd 模板[编辑]

现在这个 vfd 模板是我从原先被删除的条目中拷过来的。我以为放在注释里就不会生效呢,没想到它依然起作用。还有Uncle里也是一样的。 -- 铁塔·抵制日货联盟留言2018年7月8日 (日) 07:21 (UTC)[回复]

关于“安娣”[编辑]

@Cherjau这个“安娣”,在马新地区的适用范围如何?尤其是与英文“Aunt”相比。 -- 铁塔·抵制日货联盟留言2018年7月31日 (二) 10:41 (UTC)[回复]

  • @Ma3r:适用范围是指?安娣、安哥基本上已近正式礼仪,日常会话,得体词汇,人人皆知。上流阶层交往也会使用,前英殖民地地区拙劣模仿洋主人语言的遗风。其实就是Aunt,但这是比较亲昵的用法,流行于英、澳地区,原文Aunty或Auntie。你或许是问用法,安娣近似阿姨,用在“称呼年长一辈的陌生男女”,但是马新地区是连亲属也会如此称呼,省却繁琐的传统亲戚称谓。在内文中放在中国后其实比较怪的地方是时间感,马新地区大概1960年代开始盛行的,有可能是受到香港影响。我查新加坡的南洋商报1965年3月10日的一篇投稿《推销员生活片段》,里面就提到:做推销员,寒暑不改,十层楼、二十层楼都得上下,到处“安娣”“安娣”——亚姨的意思……。看来当时安娣已经盛行。与英文原义相比,自然是跨越了亲属,杂具英语中文之用,是万能的词汇。Cherjau留言2018年7月31日 (二) 11:18 (UTC)[回复]
@Cherjau那么说,我们是不是把AuntUncle两个条目改成安娣安哥会更合适? -- 铁塔·抵制日货联盟留言2018年7月31日 (二) 11:57 (UTC)[回复]
@Ma3r:我是没有这种期望要将该词用在条目上。马新的安娣安哥,确实很接近原始的英语用法。英语企图去中心化时,所谓的新加坡英语或澳纽英语圈中的安娣,大概也影响了欧洲那边的词汇含义,譬如牛津字典网络版有理解Aunt为informal An unrelated adult female friend, especially of a child。我的主张比较保守,觉得重定向就好,然后在前言的部分,特别注明马新地区有固定的中文译名即可。条目名我觉得其实应该可以用“阿姨 (英语)”。Cherjau留言2018年7月31日 (二) 13:24 (UTC)[回复]

建议改名:“Aunt”→“安娣”[编辑]

Aunt” → “安娣”:马新地区有此中文词汇--铁塔·抵制日货联盟留言2018年8月1日 (三) 04:14 (UTC)[回复]

  • 首先,按照原则,条目名称应尽量采用中文。但是大陆并没有一个词能囊括所有的父辈女性,包括亲属和非亲属。台、港、澳也没有吧?然而发现马新地区有“安娣”这样一个词,好像正合适。(参阅上一话题)
  • 虽然马新地区的中文用户较少,但是我们不能歧视他们的用词不是?
  • 另外,同理,建议“Uncle”移动到“安哥”,可一并讨论。
  • @Cherjau和平至上KolymaBerthe因为我也不确定这样是否合适,所以拉大家过来讨论一下。若有打扰,见谅。

-- 铁塔·抵制日货联盟留言2018年8月1日 (三) 04:39 (UTC)[回复]

OK,那就不改了,谢谢参与。 -- 铁塔·抵制日货联盟留言2018年8月6日 (一) 12:14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