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Lemonade2085/草稿01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杨基振
读音YANG JI ZHEN
性别
出生1911年
逝世1990年
美国加州
籍贯台中清水
儿女男:

杨宗仁 杨宗义 女: 杨玛莉

杨璃莉
父母父:杨绍喜 母:杨梁氏双

杨基振

[编辑]

杨基振,1911年出生于台中清水,为遗腹子。父亲杨绍喜,母亲杨梁氏双。

杨基振拥有三重国籍,出生于日治时期所以拥有日本国籍,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后则转为中华民国国籍,晚年选择前往美国居住,取得美国国籍。杨先生在世约莫80年间,历经日本帝国及中国国民党政府的统治,曾活跃于台湾、日本、满洲、中国大陆及美国等五个地区,然而杨先生终其一生都活在外在强权的支配下,即便有些选择出于万般无奈,杨先生仍希望改变身为殖民地的台湾的命运,除了赴日就学,亦前往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华北交通株式会社天津铁路局任职,日治末年则随著民间创业的启新水泥工厂发挥才华,担任副厂长一职,力图使日本人刮目相看。国民政府时期,杨基振经历二二八事件的伤痛及水泥工厂资源遭受国民革命军的掠夺、剥削,深刻感受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不堪,进入中年的杨先生试图参与竞选公职,投稿《自由中国》并参与雷震组织中国民主党,充满热情的背后却也伴随无助、苟且。步入晚年的他选择移居美国,虽然怡然自得,但已失去对时代挑战的动力。

早年经历

[编辑]

杨基振幼年就读汉学私塾,8岁(1919年)进入清水公学校,14岁(1924年)考进台中师范学校(今国立台中教育大学)。在学期间亲眼见证日台学生的歧视纷争不断,师长严重偏袒日生造成了深刻的打击,在三年级开学前黯然离开。家道中落,由母亲一手扶养的杨基振,虽然经济条件不允许,母亲仍倾尽全力将其在退学以前辗转送往日本内地并寄宿堂哥杨肇嘉的住处。赴日后杨基振先是就读正则补习学校,后转学插班进入郁文馆中学校(今东京千代田区私立郁文馆梦学园),两年后报考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今东京大学教养学部)未果,改进入早稻田第一高等学院(今早稻田高等学校)就读。

高校期间杨基振参与社会主义研究会并沉迷于马克思社会主义的左翼思想,并结识来自梧栖的同乡陈来旺,一度要加入日本共产党的台湾支部,却认为自身能力不成熟而推辞入党。陈来旺没多久遭到检举逮捕并死于严刑拷问,杨基振因此警觉,人为政治斗争而枉死实在不值,日后转而从事地下社会运动,任何计划没有成功之前绝不公开。有此经历后,杨基振确立自己迈向政治经济领域的目标,并意识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非借助中国之力不可,因此在高中毕业前到中国大陆旅行三个月,。除了对社会主义的研究,杨先生亦醉心于三民主义,并学习北京话。

积极入世的杨基振如愿的进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但学校课业无法抑制他对中国大陆的热情,漫漫大学学涯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北京游走学习,并且在期间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大陆政策的全貌,引起浓厚的兴趣。杨基振以第一名之姿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后,本著想进一步了解日本在中国建设的实情,选择进入日本帝国主义的最前线,也就是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俗称满铁),于大连的满铁本社铁道部任职。

感情经历

[编辑]

根据杨基振的遗稿,他一生中有三段爱情最刻骨。元配淑英于战后滞留华北期间,不幸因病去世,杨基振为此悲痛不已,曾在杂志上发表诗文表达对爱妻的深深思念。回台后,杨认识第二任妻子碧莲。除了元配淑英与二婚妻碧莲,最戏剧化也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早年与洪月娇的恋情。 杨基振与月娇相识于日本东京,当时杨仍是高等学院三年级的学生,而台北淡水出生的月娇则是只身一人到东京求学,即将要从日本女学校毕业的学生。杨回忆第一次与朋友到月娇家玩时,看到她不似一般时下女学生喜爱《金色夜叉》或是菊池宽的作品,反而阅读托尔斯泰《复活》《战争与和平》等具有强烈思考性的外国小说,让杨留下深刻的好印象。加上同样同样只身在异乡求学,两人感情日浓。

月娇女学校毕业后,打算进入当地女子大学,但当时杨基振已怀抱去中国发展的志向,他建议月娇一起打拼,两人于1931年6月一同前往北京,展开暑期游学生活。月娇性格开朗,很快与当地大学生打成一片。然而,杨为了学北京话而与当地女学生越走越近,让月娇心生妒意,没多久便决定离开北京。原本的爱情也因两人的分开,转变回平淡的友谊。

月娇回到东京后进入东京女子医专,杨基振则前往满铁就职。月娇实习结束后曾到访满洲与杨基振再度相见。两人似乎都有意再续前缘,无奈年轻过于固执又对彼此猜忌太多,杨最后赌气回台相亲,并与詹淑英一见钟情,一个月后带著新婚妻子返回。

满铁时期

[编辑]

杨基振毕业后进入满铁公司,先后担任大连列车区车掌、大石桥车站副站长、新京满洲国首都,今长春)车站货物科副科长,并且受到满洲国政府的高级官僚教育体系(大同学院)的训练,顶著高级官僚的待遇活跃于政经两界。当时台湾人前往满铁、满洲国政府层级单位中谋职者,多为毕业于日本内地各大学的精英分子,殖民地出身与宗主国竞争并非易事,在满洲国谋职做事则较为平等且顺畅。

华北时期

[编辑]

1938年卢沟桥事变后,满铁派遣许多员工前往华北进行日军占领地的铁道管理与修复作业。杨基振也带著新婚妻子前往天津转任华北交通株式会社天津铁路局货物科长。中日战争后日本进占华北地区,战争的持续伴随经济的崩落与物资的匮乏,日方基于战略考量期望尽早完成“日满支经济圈”,因此成立规模巨大的华北开发株式会社并联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操控华北地区人力及物力的安排。杨基振于1940年受指派回华北交通的北京本公司任职,期间眼看中国政权与日本勾结却也是积极建设中国的现象,虽然有些矛盾,杨先生仍是致力于日本对华的开发。升任副参事后,杨先生仅花两年时间便力排众议,完成华北铁道的运费统一,以及推动塘沽港的开工、规定火车禁止超载的实行条例,对于战争中的经济民生问题有相当程度的贡献。

华北交通的最后几年,杨基振同时参与民间企业启新水泥公司的营运,企图建立当时极为罕见的中国民族资本企业,并排除日本人的介入,为中国人主导的局面;另一方面对于华北交通的人事问题困扰而无心于主业,于1945年辞职转任水泥厂副厂长兼业务部长,直到抗战结束。

引狼入室

[编辑]

1945年8月,日本战败,自重庆派来的国民党接收部队现身唐山,时任启新水泥唐山工厂副厂长的杨基振相当兴奋,除主动捐献外还开放工厂仓库作为先遣队的宿舍,并提供轿车、住宅、日用品给接收人员,却引起腐败官员的私心,为了掠夺杨先生的家财,企图以汉奸之罪名逮捕并处刑他。杨基振不顾工厂人员反对,引狼入室的作为令他后悔不已,避风头的他也因此与唐山的妻子天人永隔。

归台以后

[编辑]

1946年5月,杨基振举家辗转归台,看似风平浪静,却是杨先生认为人生中最狼狈不堪的一段。1947年台湾爆发二二八事件,杨先生本人虽未受牵连,反倒经人介绍,受托搭救无辜被逮捕进高雄军事监狱的律师张旭昇。杨凭借过去的中国经验与流畅的北京话努力奔走,将张律师自军事转往一般法庭,并利用人脉使张旭昇最终获得不起诉的结果,期间结识张律师的长女张碧莲,两人相知相恋并结为夫妻。

艺文活动

[编辑]

杨基振本身对文艺活动非常有兴趣,曾于早稻田在学期间参加东京台湾留学生组织的“台湾艺术研究会”,并于该组织机关志《福尔摩沙》创刊号中发表诗歌,为该会创刊成员之一。他所发表的〈诗〉为中文白话文作品,以奔放的文笔与情感描写对诗的痴狂,文中可以嗅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诗歌故,两者皆可抛”的无边热情。这种将情感完全投射于文字表现,尽情挥洒当下情绪的性格,也可以从他日记的笔触中略知一二。不过,记这篇处女作之后,杨基振没有再公开发表其他作品,只有偶尔在日记写写新诗,直到战后1951年,他才重拾诗人之笔,在《旁观杂志》发表悼念亡妻淑英之作。1964年吴浊流创刊《文艺台湾》,杨基振发表许多诗歌,皆收录于本书的诗文集当中。

二婚妻子口述的杨基振

[编辑]

杨张碧莲女士(1926-2012),曾旅居美国30年,于2008年9月回台与儿媳定居于花莲,杨张碧莲女士在日本出生,其父张旭昇早年赴日本中央大学法律系深造,毕业后携带年幼的杨张碧莲返台在台南归仁落脚并担任执业律师, 张先生育有8个子女,杨张碧莲在家中排行老大,聪慧灵巧的她自小即展现豪迈、领导者的个性,对弟妹的疼爱、照顾有加。毕业自台南二高女(今台南女中)的她,求学时的成绩优异、深得弟妹的敬爱及长辈的喜爱。

杨张女士口述回忆中,丈夫杨基振毫无疑问是她一生的救命恩人,由敬生爱的过程中,杨张女士放弃了交往多时的台大医院实习医生男友,二二八事件是台湾历史上的大伤疤,却间接促成了这段姻缘。杨张女士认为丈夫博学多才,丰富的交通知识与细腻的文学造诣深深吸引著她,

同时讲述杨基振不畏强权,为了公理正义宁死不屈,面对中国国民党的手段与利诱丝毫不为所动。自由中国事件以后,杨基振遭国民党特务跟踪多年并被限制出境,曾欲考察日本受阻,透过任职美军的女婿请美国参议员甘迺迪施压国民党政府,终得以放行出境。移民美国后,杨基振期盼近一辈子的自由民主社会虽在眼前,却是别人的土地上,感慨万分。杨张女士全然不后悔嫁给杨基振,认为丈夫是非常全面且待人处事仁至义尽的好男人,也因为丈夫的支持,杨张女士是台湾登山史上第一位完成攀登百岳之举的女性。杨戏剧性的一生,穿越两个大时代,忍辱负重、坚毅不拔,是台湾自由民主的先驱也是楷模,最后感恩为他编写汇整日记的人们。

日记对后世的贡献

[编辑]

杨基振的日记对后世的贡献包括帮助后人能更加了解当时人民对二二八事件的想法,且对于当时台湾的政治局势、乡土民情及选举制度皆有描写,可帮助后人了解当时台湾真正的情况,后人也可以把杨基振日记视为研究二十世纪一些台湾知识份子心声的原始资料,对于台湾历史上的原始史料贡献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