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台湾教育专案/长庚科大医学翻译/乳糖不耐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乳糖不耐症是一种因乳糖消化能力下降而出现症状的情况,乳糖是一种可以在乳制品中被找到的糖。[1] 受此病影响的人在症状出现前可以耐受的乳糖量各不相同。[1]症状可能包括腹痛、腹胀、腹泻、产气及呕吐。[1]这些通常在喝完牛奶后半小时到两小时间开始发生。[1]严重度取决于一个人所吃或喝的量。[1]乳糖不耐症是由于小肠中的乳糖酶不足以将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2]有四种类型:原发性,继发性,发育性和先天性。[1]原发性乳糖不耐症是指乳糖酶的量会随著人们年龄增长而下降。[1]继发性乳糖不耐症是由于小肠的损伤,例如感染,炎症性肠病或其他疾病。[1][3]发育性乳糖不耐症可能发生在早产儿,而通常可在短时间内获得改善。[1] 先天性乳糖不耐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其中患者乳糖酶很少或根本没有乳糖酶。如果从饮食中消除乳糖后症状消失,则可以确认诊断。其他支持性测试包括氢气呼吸测试和粪便酸度测试。可能产生类似症状的其他疾病包括大肠激躁症乳糜泻炎症性肠病[1]乳糖不耐症不同于牛奶过敏。[1]处置方法通常是通过减少饮食中的乳糖量或服用乳糖酶补充剂。.[1]乳糖不耐症患者人数未知。[4]随著年龄的增长,乳糖酶下降的人口百分比在北欧小于10%,在亚洲和非洲部分地区则高达95%。发病时间通常发生在儿童晚期或成年期。据说在大约1万年前, 一些人已经发展出了将乳糖消化到成年期的能力。

译者资讯[编辑]

翻译者:长庚学校财团法人长庚科技大学学生:蔡宜蓁、陈韦辰、樊文艳、罗紫菱、林芝宇、蓝心妤、廖育谊

审稿者:麦永圆、吕雀芬(长庚学校财团法人长庚科技大学教师)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Lactose Intolerance. NIDDK. June 2014 [25 Octo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5 October 2016). 
  2. ^ Deng Y, Misselwitz B, Dai N, Fox M. Lactose Intolerance in Adults: Biological Mechanism and Dietary Management. Nutrients (Review). September 2015, 7 (9): 8020–35. PMC 4586575可免费查阅. PMID 26393648. doi:10.3390/nu7095380. 
  3. ^ Berni Canani R, Pezzella V, Amoroso A, Cozzolino T, Di Scala C, Passariello A.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Intolerance to Carbohydrates in Children. Nutrients. March 2016, 8 (3): 157. PMC 4808885可免费查阅. PMID 26978392. doi:10.3390/nu8030157. 
  4. ^ How many people are affected or at risk for lactose intolerance?. NICHD. 6 May 2014 [25 Octo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5 October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