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萬國商團俄國聯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萬國商團俄國聯隊(俄語:Шанхайский русский полк)是上海租界境內隸屬於萬國商團的部隊,旗下大部分人原為俄國白軍士兵。

歷史[編輯]

1927年初,發動北伐戰爭國民革命軍逼近上海。萬國商團進入戰備狀態。上海租界當局委託法代·格列博夫組建上海萬國商團俄國分隊,其基本成員均為來自遠東哥薩克的士兵。1927年1月27日,上海萬國商團俄國分隊正式建立,它下設2個連隊和1個機槍隊,總數300人。俄國分隊同時編入上海萬國商團。俄國分隊主要擔任上海公共租界的保衛任務和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監獄的警衛工作。俄國分隊配備軍裝、步槍、機槍和其他各種武器。軍官與士兵均支薪,軍官還還可以享受免費膳宿的待遇。1929年起,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給予退伍的俄國分隊隊員特別獎金。[1]1929年4月9日,華德路監獄犯人發生騷亂,俄國分隊第一連採取措施加以平定。1931年底,日軍攻佔東三省後,上海各界群眾召開抗日救亡大會,舉行反日遊行,上海工人也舉行罷工,俄國分隊被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作為警戒的一線部隊,經常處於戒備狀態。一二八事變時,俄國分隊被派守衛界路,並駐紮在碼頭。[2]

1929年,俄國義勇隊成立,其隊員不領工資,通常每周有一個晚上進行軍訓,只有遇到緊急情況時才應召人伍。1932年,俄國分隊被擴編為萬國商團俄國聯隊, 俄國義勇隊亦被編入俄國聯隊。此時俄國聯隊已有4個分隊和一個機槍隊[3]

1936年,俄國聯隊承擔了萬國商團的運輸任務。八一三事變時,俄國聯隊又被派至界路地區,後又守衛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靶場、大樓及蘇州河的橋梁。10月,俄國聯隊又負責在星加坡路營房看守退入上海租界四行孤軍。1938年七七事變爆發一周年時,四行孤軍營準備升中華民國國旗舉行紀念,被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勸阻,後經協商雙方達成「平日不必升旗,紀念日可升旗」協議。8月11日,孤軍營以這一天是國民革命軍第88師受命來紀念日,在營地升起國旗,守衛該處的俄國聯隊隊長官令孤軍營取下旗子,遭到拒絕,俄國聯隊士兵隨即手持木棍等武器進入營地,雙方發生衝突,孤軍營方面傷111人,其中重傷41人,後來4人傷重而死。1個月後,有中國學生前來慰問孤軍,又遭到俄國聯隊士兵毆打和侮辱。1940年9月18日,因孤軍營士兵通過鐵絲網空隙同外面通話被制止而不理踩,俄國聯隊士兵舉槍射擊,打死打傷孤軍士兵各一人。當年12月,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將孤軍營的警戒任務移交給萬國商團其他部隊承擔。[2]

1939年5月28日,中國菜販在麥底安路(今浙江南路)設臨時攤位賣菜,結果被俄國聯隊士兵驅逐,雙方發生衝突,菜販3人受傷,大量蔬菜傾翻在馬路上。同年,俄國聯隊配合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務處共巡邏街道1367小時,在街道上布崗308小時,1940年共巡邏街道2851小時,在街道上布崗1346小時。1940年,最後一批英軍離滬,俄國聯隊入駐英軍馬霍路營房。[2][4]

1941年1月15日起,萬國商團俄國聯隊300餘人改隸於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務處。萬國商團俄國聯隊所用之槍械、制服等軍用品及軍用巡邏車14輛一併移交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務處。原萬國商團俄國聯隊皆聽命於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務處處長,其名稱則改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務處俄國預備隊[5]原俄國義勇隊則編入以美籍人員為主的萬國商團B大隊。[6]

1943年8月,汪精衛政權接收上海租界後,俄國預備隊歸入汪精衛政權警察系統。1944年6月與原上海法租界的原俄國義勇隊合併,稱警察總武備學校第五支隊,人數有458人。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該隊被中國國民黨接收,部分被編為警察局馬隊,另一部分被編為警察局特別後備隊。1947年6月,蘇聯政府允許旅滬俄僑回國,這支隊伍最終解散,部分成員回蘇聯[6]

參考文獻[編輯]

  1. ^ 汪之戰編,近代上海俄國僑民生活,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12,第77頁
  2. ^ 2.0 2.1 2.2 上海市公安局史志辦公室編著,海上警察百年印象 1843-1949,同濟大學出版社,2014.05,第173頁
  3. ^ 汪之戰編,近代上海俄國僑民生活,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12,第78頁
  4. ^ 馬長林著,上海的租界,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01,第154頁
  5. ^ 汪之戰編,近代上海俄國僑民生活,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12,第79頁
  6. ^ 6.0 6.1 上海市公安局史志辦公室編著,海上警察百年印象 1843-1949,同濟大學出版社,2014.05,第1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