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行說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行說
國家西漢→匈奴
時代西漢
主君漢文帝→老上單于→軍臣單于
出生不詳
逝世不詳
匈奴

ㄏㄤˊㄩㄝˋ,燕(今河北省)人,西漢時期宦官,後來投靠匈奴,侍奉老上軍臣兩代匈奴單于。生卒年史書未載。

生平

[編輯]

投靠匈奴

[編輯]

中行說是燕人,後擔任宮廷宦官。前174年,匈奴老上單于繼位,漢文帝派皇族公主前往匈奴和親,又派中行說隨同輔佐公主。中行說不願接受這個任務但被強迫前往,臨行前他說:「如果一定要讓我去的話,我將成為漢朝的禍患。」果然中行說一到達匈奴後立即投靠老上單于,並深得單于的信任。[1]

破壞和親

[編輯]

匈奴人十分喜歡漢朝進貢的繒絮和食物,中行說向老上單于指出:匈奴的人口數量不及漢朝的一個郡,之所以強大的原因在於匈奴人的衣食習俗與漢人不同。如今單于喜歡漢朝進貢的衣物食品,他們所進貢的物品不超過國內總數的十分之二,那麼匈奴早晚會完全臣屬於漢朝。希望單于把漢朝贈送的繒絮做成衣褲,讓匈奴人穿上然後在雜草棘叢中騎馬奔馳,讓衣褲破裂損壞,以此顯示漢朝的繒絮不如匈奴的旃衣皮襖堅固完美;把漢朝贈送的食物都丟掉,以此顯示它們不如匈奴的乳製品方便味美。中行說隨後教授老上單于的親信分條記事的方法,以便他們統計人口、核算牲畜數目。[2]

漢朝皇帝呈給匈奴單于的書信都寫在一尺一寸的木札上,開頭語是「皇帝敬問匈奴大單于無恙」,隨後寫明所贈送的物資和要說的話。中行說讓老上單于改用一尺二寸的木札寫信給漢文帝,並且把印章和封泥的尺寸都加長加寬加大,用傲慢的開頭語寫道:「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于敬問漢皇帝無恙」,隨後寫明索取的物資以及要說的話。[3]

舌戰漢使

[編輯]

出使匈奴的漢朝使者曾譏諷匈奴的風俗輕視老年人。中行說反問漢朝使者說:「按照你們漢人的習俗,凡是家中有準備參軍、守邊墾荒的年輕人,他們年老的父母難道不省下暖和的衣物和肥美的食物送給他們享用嗎?」漢朝使者同意他的觀點。中行說又說:「匈奴人都知道戰爭的重要性,那些年老體弱的人不能打仗,所以要把肥美的食品讓給壯健的人吃喝,這是為了更好的保護自己,然後才能讓父子長久地相互保護,怎麼能說是匈奴人輕視老年人呢?」漢朝使者又指責匈奴人缺乏基本的倫理觀念,父子可以就寢於同一座氈房,父親死後兒子可以娶後母為妻,兄弟死後活着的兄弟可以娶死去兄弟的妻子,並且匈奴人沒有帽子和衣帶等服飾,缺少朝廷禮節。中行說反駁道:「匈奴的風俗是吃牲畜的肉,喝它們的乳汁,用它們的皮做衣服穿。牲畜吃草喝水,都隨着形勢的變化而改變。匈奴人生活簡單,在急迫的時候,人人練習騎馬射箭的本領;在寬鬆的時候,人們歡樂無事,受到的約束很少。君臣關係簡單,國家的政事就像一個人的身體一樣隨意自如。至於父子和兄弟死了,活着的娶他們的妻子做自己的妻子,這是懼怕種族的消失。匈奴雖然倫常混亂,但繼承人一定是本族的子孫。如今漢人佯裝正派,不娶他們父兄的妻子做老婆,致使親屬關係越來越疏遠,甚至相互殘殺、改朝易姓。漢人的禮義使君王臣民之間產生怨恨,修造宮室房屋耗盡了民力。百姓努力耕田種桑為求得衣食滿足,修築城郭來保衛自己,所以在急迫時不練習攻戰本領,在寬鬆時又因為辛苦勞作而精疲力盡。生活在土石房屋裡的漢人喋喋不休、竊竊私語,穿的整整齊齊戴着帽子又有什麼了不起?」

此後,漢朝使者中有想辯論的,中行說就說:「漢朝使者不必多言,只想着漢朝送給匈奴的繒絮米櫱,一定要數量充足、品質良好使我們滿意才行。如果品質粗劣、數量不足,那麼等到秋天,匈奴人的鐵騎就會奔馳踐踏你們成熟待收的莊稼」。中行說日夜教唆老上單于尋找有利時機進攻漢朝。[4]

在中行說的教唆下,前166年,老上單于背棄與漢朝的和親政策,親率14萬匈奴騎兵攻入朝那(今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西北)、蕭關(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東南),殺死北地郡都尉孫卬,劫掠大量人口及牲畜,一直到達彭陽(今寧夏回自治區彭陽縣)。老上單于派奇兵燒毀回中宮,匈奴的巡邏騎兵甚至到達雍城(今陝西省鳳翔縣南)的甘泉宮,逼近漢朝首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附近)。漢文帝急忙派中尉周舍郎中令張武調集兵車千輛,騎兵十萬駐守於長安,又任命昌侯盧卿上郡將軍、寧侯魏遬為北地將軍、隆慮侯周灶隴西將軍、東陽侯張相如大將軍、成侯董赤前將軍,調集大量兵車和騎兵攻打匈奴。漢朝在調兵期間,老上單于率軍在塞內劫掠一月後撤離,漢朝軍隊無功而返。此後匈奴每年都前往邊境劫掠,其中以雲中郡遼東郡的受害最為嚴重,代郡也有萬餘人慘遭殺掠。直到前162年匈奴重新與漢朝和親,兩國才罷兵休戰。[5]

之後

[編輯]

前161年,老上單于去世,其子軍臣單于繼位,中行說繼續侍奉軍臣單于,之後事蹟不明。[6]

影視形象

[編輯]

2005年上映的長篇電視連續劇《漢武大帝》中,中行說由陳長海飾演。[7]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史記·卷一百一十·匈奴列傳》:老上稽粥單于初立,文帝復遣宗人女翁主為單于閼氏,使宦者燕人中行說傅翁主。說不行,漢強使之。說曰:「必我也,為漢患者。」中行說既至,因降單于,單于愛幸之。
  2. ^ 《史記·卷一百一十·匈奴列傳》:初,匈奴好漢繒絮食物,中行說曰:「匈奴人眾不能當漢之一郡,然所以強者,以衣食異,無仰於漢也。今單于變俗好漢物,漢物不過什二,則匈奴盡歸於漢矣。其得漢繒絮,以馳草棘中,衣袴皆裂敝,以示不如旃裘之完善也。得漢食物皆去之,以示不如湩酪之便美也。」於是說教單于左右疏記,以計課其人眾畜物。
  3. ^ 《史記·卷一百一十·匈奴列傳》:漢遺單于書,牘以尺一寸,辭曰「皇帝敬問匈奴大單于無恙」,所遺物及言語云雲。中行說令單于遺漢書以尺二寸牘,及印封皆令廣大長,倨傲其辭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于敬問漢皇帝無恙」,所以遺物言語亦云雲。
  4. ^ 《史記·卷一百一十·匈奴列傳》:漢使或言曰:「匈奴俗賤老。」中行說窮漢使曰:「而漢俗屯戍從軍當發者,其老親豈有不自脫溫厚肥美以齎送飲食行戍乎?」漢使曰:「然。」中行說曰:「匈奴明以戰攻爲事,其老弱不能鬬,故以其肥美飲食壯健者,蓋以自爲守衛,如此父子各得久相保,何以言匈奴輕老也?」漢使曰:「匈奴父子乃同穹廬而臥。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盡取其妻妻之。無冠帶之飾,闕庭之禮。」中行說曰:「匈奴之俗,人食畜肉,飲其汁,衣其皮;畜食草飲水,隨時轉移。故其急則人習騎射,寬則人樂無事,其約束輕,易行也。君臣簡易,一國之政猶一身也。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惡種姓之失也。故匈奴雖亂,必立宗種。今中國雖詳不取其父兄之妻,親屬益疏則相殺,至乃易姓,皆從此類。且禮義之敝,上下交怨望,而室屋之極,生力必屈。夫力耕桑以求衣食,築城郭以自備,故其民急則不習戰功,緩則罷於作業。嗟土室之人,顧無多辭,令喋喋而佔佔,冠固何當?」自是之後,漢使欲辯論者,中行說輒曰:「漢使無多言,顧漢所輸匈奴繒絮米糱,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己矣,何以爲言乎?且所給備善則已;不備,苦惡,則候秋孰,以騎馳蹂而稼穡耳。」日夜教單于候利害處。
  5. ^ 《史記·卷一百一十·匈奴列傳》:漢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單于十四萬騎入朝那、蕭關,殺北地都尉卬,虜人民畜產甚多,遂至彭陽。使奇兵入燒回中宮,候騎至雍甘泉。於是文帝以中尉周舍、郎中令張武爲將軍,發車千乘,騎十萬,軍長安旁以備胡寇。而拜昌侯盧卿爲上郡將軍,甯侯魏遬爲北地將軍,隆慮侯周灶爲隴西將軍,東陽侯張相如爲大將軍,成侯董赤爲前將軍,大發車騎往擊胡。單于留塞內月餘乃去,漢逐出塞即還,不能有所殺。匈奴日已驕,歳入邊,殺略人民畜產甚多,雲中、遼東最甚,至代郡萬餘人。漢患之,乃使使遺匈奴書。單于亦使當戶報謝,復言和親事。
  6. ^ 《史記·卷一百一十·匈奴列傳》:後四歲,老上稽粥單于死,子軍臣立為單于…而中行說復事之。
  7. ^ 汉武大帝演员表. 電視貓. [2013-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6).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