傭兵涼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傭兵涼廊
領主廣場
主要名勝
訪問 義大利主題

傭兵涼廊(Loggia dei Lanzi)是意大利佛羅倫薩領主廣場的一座建築,毗鄰烏菲茲美術館。它由面向街道敞開的寬拱組成,寬三個分隔間,深一間。圓拱支撐在科林斯簇柱之上。這些寬拱頗為吸引佛羅倫薩人,以至於米開朗琪羅甚至提議環繞整個領主廣場。

傭兵涼廊有時被錯誤地稱為奧卡尼亞涼廊(Loggia dell' Orcagna)[1],因為一度認為是奧卡尼亞所設計,這座建築其實由Benci di Cione和Simone di Francesco Talenti修建於1376年到1382年[2],可能是由Jacopo di Sione設計,用以容納集會的人群,並舉行公共儀式[1],例如行政長官宣誓就職。Simone Talenti還以修建佛羅倫薩聖彌額爾教堂和San Carlo教堂而著稱。

傭兵涼廊的活潑建築與舊宮的樸素建築形成對比,實際上是一座露天雕塑和文藝復興藝術的美術館。

「傭兵涼廊」這個名稱可追溯到科西莫一世大公統治時期,當時此處駐紮令人畏懼的德國僱傭軍[1]。烏菲茲在涼廊後部興建後,涼廊的屋頂由Bernardo Buontalenti加以修改,成為一個台階,美第奇家族的大公們可以在上面觀看廣場上的典禮。

描述[編輯]

建築[編輯]

墨涅拉俄斯扶起帕特羅克洛斯的身體

在涼廊的正立面,護牆(parapet)下方是雕有Agnolo Gaddi所作代表四樞德——勇敢(勇德)、節制(節德)、公義(義德)、明智(智德)寓言人物的三葉形裝飾:[3],其藍色的琺瑯底色是Leonardo修士的作品,而金色的星星是Lorenzo de' Bicci所繪。半圓拱由佛羅倫薩人Antonio de' Pucci完成。在涼廊的台階上有兩尊佛羅倫薩標誌獅子的大理石雕像,右面的一尊源於古羅馬時代,而左面的一尊由Flaminio Vacca雕刻於1598年。最初它安放在羅馬的美第奇別墅,到1789年遷到這個涼廊。在涼廊的一側有1750年的拉丁文銘文,紀念1749年佛羅倫薩更換為與羅馬一致的曆法。佛羅倫薩曆法開始於3月25日而不是1月1日。另一篇1893年的銘文記載佛羅倫薩人在米蘭(1865年)、威尼斯(1866年)和羅馬(1871年)併入意大利王國之時顯揚自己。

雕塑[編輯]

珀耳修斯和美杜莎的首級

在圓拱下方,最左面是本韋努托·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的青銅雕塑《珀耳修斯和美杜莎的首級[4],表現這位希臘神話英雄右手持劍,左手高舉美杜莎被斬的首級。珀耳修斯的身體比例勻稱、肌肉發達,用右腿支撐站立。珀耳修斯情緒節制,控制着自己的情感。鮮血從美杜莎的頭部和頸部湧出。其裝飾華麗的底座同樣是切利尼的作品,有四尊優雅的青銅小雕像:朱庇特墨丘利彌涅耳瓦達那厄。底座上的淺浮雕,表現「珀耳修斯釋放仙女」,原作收藏在巴傑羅美術館,此處是複製品。

切利尼製作這尊青銅像幾乎花費了十年時間(1545-1554年)。他的蠟樣立即得到了科西莫一世的認可。他遇到了無數困難,按照他的自傳記載,幾乎將他帶到死亡的邊緣。這尊青銅雕像的製作已經失敗了幾次。當再次進行嘗試時,熔窯溫度過高,損壞了青銅鑄件。切利尼下令將他的家具,以至於大約200個盤子和廚房器具投入熔爐,這才使青銅再次流動。在青銅冷卻以後,這尊雕像奇蹟般地完成了,只有右腳的三個腳趾是後來加上去的。

強擄薩賓婦女

在最右面是佛蘭德斯畫家詹波隆那的風格主義作品《強擄薩賓婦女[5]。這件給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是用一塊有瑕疵的白色大理石雕刻,那是運送到佛羅倫薩最大的一塊大理石。[6]詹波隆那想要創作一部「蛇形圖」(figura serpentina),從各個方向都在做向上蛇形螺旋運動的作品。這是歐洲雕塑史上第一次表現超過一個人物,卻沒有優勢角度。它可以從各個方向同樣地欣賞。大理石底座也是詹波隆那德作品,為同一主題的青銅淺浮雕。這些大理石和青銅雕塑自1583年就安放在這座涼廊。

在它的旁邊,是詹波隆那另一件不太有名的大理石雕塑《赫剌克勒斯與半人馬涅索斯戰鬥》(1599年),1841年安放於此處。

墨涅拉俄斯扶起帕特羅克洛斯的身體》,發現於羅馬,最初安放在老橋的南端。在碧提宮還有一尊同一題材的古羅馬時期的大理石雕塑,系模仿公元前3世紀中葉的帕加馬原作。後來在羅馬發現,經過Ludovico Salvetti的修復,

強奪波呂克塞娜》是一件由Pio Fedi作於1865年的傾斜的雕塑。

強奪波呂克塞娜

在涼廊後部是五尊女性大理石雕像,其中三尊可以確定為Matidia, Marciana和Agrippina Minor[7]薩賓和蠻族俘虜Thusnelda的雕塑作於古羅馬從圖拉真哈德良時期。它們在1541年發現於羅馬。這些雕塑於1584年安放在羅馬的美第奇別墅,1789年由Pietro Leopoldo帶到此處。它們在近代都經過重大修復。

慕尼黑音樂廳廣場上的統帥堂(Feldherrnhalle)是1923年納粹黨發動啤酒館政變的地點,模仿了佛羅倫薩的傭兵涼廊。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Zucconi, Guido. Florence: An Architectural Guide. San Giovanni Lupatoto, Vr, Italy: Arsenale Editrice srl. 1995. ISBN 88-7743-147-4. 
  2. ^ loggia.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7. 
  3. ^ Gaddi, Agnolo.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7. 
  4. ^ Florenc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7. 
  5. ^ Giambologna.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7. 
  6. ^ Copy of the rape of the Sabine Woman. [2009-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19). 
  7. ^ Giovanna Giusti Galardi,The Statues of the Loggia Della Signoria in Florence. [2009-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0). 

座標43°46′9.13″N 11°15′20.37″E / 43.7692028°N 11.2556583°E / 43.7692028; 11.2556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