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南極之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南極之戀
Till The End Of The World
基本資料
導演吳有音
監製關錦鵬
製片曹欣、田原
編劇吳有音
主演趙又廷
楊子姍
配樂久石讓
攝影黎耀輝
劉志輝
製片商宸銘影業(上海)有限公司
片長114分鐘
產地 中國
語言漢語普通話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中國 2018年2月2日
發行商和和影業(上海)有限公司、春風得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南極之戀》(英語:Till The End Of The World),是一部於2018年上映的冒險愛情電影,由關錦鵬監製、吳有音導演兼編劇、久石讓配樂,趙又廷楊子姍領銜主演[1]。本片改編自導演吳有音創作的長篇小說《南極絕戀》,講述了毫無共同語言的吳富春和荊如意因一場意外墜機在南極相遇,面對傷痛折磨、物資匱盡的困境,兩人彼此依存、互生情愫的純愛故事。影片於2018年2月2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為中國首部南極實拍冒險愛情電影,也是人類歷史上首部親赴南極取景拍攝的劇情長片。

劇情簡介[編輯]

南極,一場墜機,婚慶公司老闆吳富春(趙又廷 飾)和高空物理學家荊如意(楊子姍 飾)相遇,兩個毫無共同語言的男女在南極腹地無人區冒險生存75天。在酷寒、沒有物質供應、隨處都是絕境的環境中,活下去已經變成每一天的最大願望。吳富春的樂觀精神影響着憂鬱封閉的知識分子荊如意,他們互相支撐,在生的希望面前彼此成全。75天,面對山崩地裂,嚴寒飢餓以及無數次迷路,這對性格水火不容但命運卻又相濡以沫的人,敬畏了自然,領悟了愛情。

演員列表[編輯]

演員姓名 角色名稱 介紹
趙又廷 吳富春 婚慶公司老闆。他包了一架私人飛機,打算去南極做天長地久婚慶公司,但是飛機在南極上空失事,只有他與荊如意倖存。之後他們兩人找到一個木屋,屋中煤油與罐頭夠兩人生存75天。由於如意腿斷臥床,富春只能每天獨自往各個方向尋找中科考站。無數次迷路後,富春找到了極光站。
楊子姍 荊如意 高空物理學家。乘坐的私人飛機在南極上空失事,只有她與吳富春倖存,找到一個木屋,煤油和過期的罐頭夠他們生存75天,如意由於腿斷了,只能臥病在床。富春釣魚時掉到水裡,死裡逃生回到木屋,如意用自己的身體去溫暖凍僵的富春。在一片黑暗的世界裡,如意像是一束光芒,成了富春回家的信號,也是支撐他在絕境中活下去的唯一信念。

電影歌曲[編輯]

曲別 歌名 演唱者 作詞 作曲
推廣曲 沒離開過 張韶涵[2] 樓南蔚 Samuel J Waters/Louis John Biancaniello
推廣曲 不許離開我 趙英俊 趙英俊 趙英俊

製作[編輯]

創作[編輯]

  • 導演吳有音曾在原著《南極絕戀》中寫到:「我要借這片純淨的死生之地,寫一段大悲大喜的人性大美。」
  • 吳有音以南極科考隊員的身份,兩次登上南極實地考察,為該片的拍攝工作做足準備。
  • 吳有音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上的一個小木屋裡創作完成了該片的劇本。

拍攝[編輯]

  • 電影誕生的百年間,從未有人真正去南極拍攝。該片為中國首部南極實拍冒險愛情電影,也是人類歷史上首部親赴南極取景拍攝的劇情長片。
  • 劇組經過漫長的極地訓練之後,導演吳有音帶領主演及一眾拍攝團隊,跨越約兩萬四千餘公里的行程踏上南極大陸。此後歷經28天的拍攝,每日頂着風雪拍攝十幾小時,風力最大時可達十級以上,主演趙又廷常被凍到臉都發僵,更是患上雪盲症。
  • 該片拍攝得到了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極地研究中心的支持。

雙金團隊匠心製作[編輯]

  • 該片自2015年開機以來,歷經兩年後期和CG特效製作,前後歷時三年時間潛心製作。
  • 導演吳有音帶領的幕後團隊,旨在製作一部高工業化水準的精品,併集結了一個金像獎金馬獎頂級軍團:監製關錦鵬、攝影指導黎耀輝(曾獲金像獎最佳攝影)、美術指導兼造型指導林木(曾獲金馬獎最佳美術設計)、聲音設計兼錄音指導富康(曾獲金馬獎最佳音效)、視效總監金旭。
  • 該片是趙又廷楊子姍繼《致青春》後二度合作。

配樂[編輯]

  • 該電影的配樂師為國際配樂大師久石讓。看過影片剪輯初版後,久石讓感動到流淚,表示非常喜歡這個故事,先後為影片創作了多首原聲音樂,管弦樂隊演奏的旋律清澈柔軟扣人心弦,與南極的壯美和愛情的純淨相得益彰,在全景杜比音效的包裝下更加引入入勝。

評價[編輯]

  • 黃渤和蔡康永在點映時都看到眼眶泛紅。
  • 提前參加點映的電影人都為影片匠心獨具的品質所折服,金馬主席焦雄屏贊其「對比今天大環境充斥虛浮幼稚,瘋狂搶錢的裝配線作品,《南極之戀》像一個有美德的工匠,默默雕刻出讓我們動容的細活兒。」
  • 中國極地中心主任楊惠根描述到「要在南極拍電影,不亞於組織一支30人規模的南極考察隊。」並讚嘆「《南極之戀》是科學與藝術融合的一次深刻實踐,藝術家深入到南極大自然之中,深入到極地科學家之中,極地科學也因此有了溫度、色彩和具體的形象,這既是一個藝術的新成就,也是科學的一次新收穫。」

參考資料[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