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南雄府城正南門

座標25°07′05″N 114°17′55″E / 25.11806°N 114.29861°E / 25.11806; 114.2986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南雄府城正南門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南雄市雄州街道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7-31
認定時間2010年5月10日

南雄府城正南門位於中國廣東省南雄市雄州街道,1982年被列為南雄縣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編輯]

南漢乾亨四年(920年)割韶州湞昌縣雄州。北宋改雄州為南雄州皇祐四年(1052年)在今址建州城,稱斗城。元朝至正十五年(1278年)改南雄路,二十五年(1365年)擴建城牆。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南雄路為南雄府成化二年(1466年)將土城牆改為磚石城牆,稱為顧城。斗城與顧城合稱為老城,設五門:小東門、大北門、大南門、小南門和西門。成化五年(1469年)擴建城牆。正德九年(1514年)增設賓陽門和文明門。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築沿河水城,改木柵為磚石結構。擴建後的南雄府城周長1131丈(約3770米),城區面積1700畝(約1.13平方公里),有城門11個:賓陽門、文明門、龍蹲閣水門、大碼頭水門、青雲水門、雲衢水門、槐花水門、皇華水門、太平門、小西門(勾欄門)、小北門。[1]

正南門歷史上曾稱政平門,城樓稱南薰樓,民國時改稱中山樓。

圖片[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南雄古城——古代南方“小扬州”(上). [2015-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