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戈里峰
喬戈里峰(K2) | |
---|---|
最高點 | |
海拔 | 8,611公尺(28,251英尺) 世界第2高 |
地形突起度 | 4,017公尺(13,179英尺) |
列表 | 八千公尺以上山峰 各國最高點列表 |
座標 | 35°53′N 76°31′E / 35.883°N 76.517°E |
地理 | |
位置 | 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 巴基斯坦 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巴爾蒂斯坦 |
所屬山脈 | 喀喇崑崙山脈 |
攀山 | |
首次登頂 | 1954年7月31日 雷斯德里 科帕哥諾尼 |
最簡路線 | 岩/雪/冰攀 |
喬戈里峰[註 1]為世界第二高峰,屬於喀喇崑崙山脈,位於巴基斯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邊界上,海拔8,611公尺,僅次於珠穆朗瑪峰。喬戈里峰為巴基斯坦的最高峰(印度方面主張喀喇崑崙走廊為其領土,認為喬戈里峰為其最高峰),也是中國第二高峰。國際上通稱喬戈里峰為K2,這也是登山者對之的稱呼;因位置偏遠及山勢陡峭,喬戈里峰通常被認為是最難攀登的8000米以上高峰之一。
位置
[編輯]喬格里峰為中國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與巴控克什米爾之界山,位於東經76.5度,北緯35.9度。
名稱
[編輯]此峰有多種名稱。中國方面正式名稱「喬戈里」(藏語:ཆོ་གོ་རི,威利轉寫:cho go ri,藏語拼音:Qokori),為「高大雄偉的山」之意。而K2是國際上最常見的名稱,即「喀喇崑崙2號峰」,源自1856年西方探險隊首次考察此地區時,標出了喀喇崑崙山脈自西向東的5座主要山峰,各以K1至K5命名。其餘四座分別是瑪夏布洛姆峰(K1),布洛阿特峰(K3),加舒爾布魯木II峰(K4)與加舒爾布魯木I峰(K5)。
早期曾先後稱為Mount Godwin-Austen、Lambha Pahar、Chogori、Kechu V、Dapsang等,唯俱未獲到廣泛應用。
氣候
[編輯]每年5月至9月,是雨季,從印度洋吹來的西南季風送來暖濕的氣流,化為雨水。9月中旬以後至下一年4月中旬,強勁的西風凜冽而至,帶來嚴酷的冬季。峰頂的最低氣溫可達-50度,最大風速可達到5米/秒以上,是登山的氣候禁區。
攀登歷史
[編輯]1902年,英國人奧斯卡·艾肯斯坦與Aleister Crowley率領隊伍首次嘗試攀登K2,經過五次嘗試後,仍無隊員能成功登頂,或許是體能訓練不足所致。
1909年的第二次探險,義大利阿布魯齊公爵率領的遠征隊鎖定K2峰,規劃出一條沿著東南稜向上攀登的可行路線,他們攻到6,250 m的高度而放棄。此後東南稜成為了攀登K2的標準路線,被稱作「阿布魯齊路線」(Abruzzi Spur)。
1938年,美國喀喇崑崙K2遠征隊,由Charles Houston領導,沿著阿布魯齊路線攀登至海拔8000公尺處,因為惡劣天候及補給不足折返。
1939年,美國喀喇崑崙K2遠征隊,由Fritz Wiessner領導,這次攀登至海拔8370公尺處,以失去四位隊員的悲劇結束。(Dudley Wolfe因高山症滯留在7,500米的VII營地,隊伍中的尼泊爾協作Pasang Kikuli、Pasang Kitar和Pintso三人前去救援而從此未返)
1953年,美國喀喇崑崙K2遠征隊,再次由Charles Houston領導,因遭遇雪崩導致Art Gilkey不幸喪生。
1954年,阿迪托·迪塞奧(Ardito Desio)帶領一支意大利遠征隊沿著東南稜阿布魯齊路線(Abruzzi Spur)向峰頂出發,隊中2人里諾·雷斯德里(Lino Lacedelli)和阿奇里·科帕哥諾尼(Achille Compagnoni)在7月31日成功登上峰頂,為人類首次成功登頂K2。
1977年8月8日,日本山岳協會登山隊的重広恆夫、中村省爾、高塚武由三人創下日本人初登頂,也是時隔23年後第二次有人類成功登頂K2。翌日其它隊員広島三朗、小野寺正英、山本英夫、巴基斯坦人Ashraf Aman也成功站上頂峰。
1978年9月6日,來自美國的路易·賴卡特(Louis Reichardt)和吉姆·威克懷爾(Jim Wickwire)成功登頂,過程中賴卡特未使用氧氣瓶為史上首次。次日兩名隊友John Roskelley和Rick Ridgeway也成功登頂,這是美國遠征隊經過1938年、1939年、1953年三次嘗試失敗後終於成功登頂,並且利用了一段東北稜的新路線。
1979年7月12日,義大利登山家萊茵霍爾德·梅斯納爾(Reinhold Messner)偕同德國人Michael Dacher成功登頂、為首次阿爾卑斯式攀登該峰。
1981年8月7日,日本早稻田大學隊的大谷映芳偕同巴基斯坦人Nazir Ahmad Sabir開闢了全新的西稜路線登頂成功。
1982年8月14日~15日,日本山岳協會合同登山隊首次從喬戈里峰中國境內的北稜成功登頂,包含坂下直枝、柳沢幸弘、吉野寛、禿博信、川村晴一、重野太肝二、高見和成,7名隊員全部無恙,但柳沢幸弘不幸於下撤途中滑落遭難。
1983年,4名登山者沿著去年日本隊的北稜路線登頂,分別是捷克人Josef Rakoncaj和義大利人Agostino Da Polenza 、Sergio Martini、Fausto De Stefani。
1985年,三支隊伍共11名登山者沿著東南稜阿布魯齊路線(Abruzzi Spur)成功登頂,分別是瑞士人Norbert Joos、Marcel Rüedi、Erhard Loretan、Pierre Morand、Jean Troillet、Stéfane Schaffter,法國人Eric Escoffier、Daniel Lacroix(下撤時失蹤),日本人山田昇、吉田憲司、村上和也。
1986年6月23日,波蘭女登山家Wanda Rutkiewicz成為史上首位站上K2峰頂的女性,不分性別第40人。當日稍後一對法國夫妻登山家Maurice Barrard與Liliane Barrard登頂後於下撤途中雙雙遭難。 Wanda Rutkiewicz則於1992年死在干城章嘉峰。
1986年7月5日,捷克人Josef Rakoncaj成為史上第一位兩度登上K2峰頂的登山家(兩次攀爬不同路線)。
1986年7月8日,波蘭登山家捷西·庫庫奇卡(Jerzy Kukuczka)與Tadeusz Piotrowski兩人開闢了從南壁/中央肋登頂的全新路線,這條極端危險的路線被後世稱作「波蘭線」(Polish Line)。但Piotrowski於下撤過程中墜落身亡。
1986年8月3日,韓國山地聯合會的Jang Bong-Wan、Kim Chang-Sun、Chang Byong-Ho三人沿著東南稜阿布魯齊路線完成韓國人首登。
同日,波蘭登山隊的Wojciech Wróz、Przemslaw Piasecki、Petr Božik(來自捷克斯洛伐克)三人嘗試了從南南西柱(South-Southwest Pillar)登頂的新路線,被後世稱作「魔術線」(Magic Line)。但Wróz於下撤過程中墜落身亡。
1986年8月4日,來自英國的Julie Tullis成為史上第三位站上K2峰頂的女性,但不幸於下撤途中遭難。
1990年8月9日,日本橫濱山岳協會隊的名塚秀二、今村裕隆兩人從中國一側初次攀越北西壁成功登頂。
1992年8月3日,來自法國的Chantal Mauduit成為史上第四位站上K2峰頂的女性,她在下撤途中發生雪盲及衰弱,所幸經由美國登山家Ed Viesturs與Scott Fischer的救援而生還。Chantal Mauduit於1998年攀登道拉吉里峰時喪生。
1995年8月13日,來自英國的艾莉森·哈格里夫斯(Alison Hargreaves)成為史上第五位站上K2峰頂的女性,但不幸於下撤途中被風雪吹落山谷而喪生。
1997年7月28日,日本登山隊中有4名來自尼泊爾的雪巴人成功登頂,為史上首次有雪巴人登頂K2。(當次是由田辺治領導的日本山岳會東海支部K2學術登山隊,開闢了從西稜切至西壁的新路線,共計11人完成登頂。)
2004年7月26日,來自西班牙巴斯克地區的埃杜爾納·帕薩班(Edurne Pasaban)成為史上第六位站上K2峰頂的女性。此後她在2010年5月17日登頂希夏邦馬峰,成為第一位登頂全部14座8000米級山峰的女性登山家。
2004年7月27日,西藏登山探險隊於當地時間6時50分(北京時間9時50分)成功登頂。這次成功也創造了3人同時登頂13座海拔8000以上高峰的中國登山新記錄。成立於1993年的「中國西藏攀登世界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探險隊」也成為世界上首支集體登完13座高峰的登山隊。[1]
2006年7月26日,義大利登山家Nives Meroi成為史上第七位站上K2峰頂的女性,日後並在2017年成為第三位登頂全部14座8000米級山峰的女性登山家。。
2006年8月1日,日本東海大學山岳部登山隊的23歲女隊員小松由佳,沿著南南東稜登頂,成為史上第八位站上K2峰頂的女性,也是日本人、亞洲人女性初登頂。她的隊友青木達哉當時21歳為世界最年少登頂者。
2007年7月20日,韓國女登山家吳銀善(Eun-Sun OH)成為史上第九位站上K2峰頂的女性,也是韓國人女性初登頂。
2008年8月1日,挪威女登山家Cecilie Skog與韓國女登山家暨攀岩運動員高美英(Mi-Young GO / Mi-Sun GO)成為史上第10、11位站上K2峰頂的女性,她們平安下撤成為2008年喬戈里峰事故中的倖存者,Cecilie Skog失去了她的丈夫Rolf Bae,高美英失去了她的三位韓國隊友。翌年高美英登頂南迦帕爾巴特峰後於下撤途中墜落身亡。
2011年8月23日,奧地利女登山家格琳德·卡爾滕布魯納(Gerlinde Kaltenbrunner)從北稜路線登頂,為第12位站上K2峰頂的女性,並且也成為第二位登頂全部14座8000米級山峰的女性登山家,她的14座全都是阿爾卑斯式攀登,完全無氧。
2012年7月30日,楊春風與其隊友張京川及饒劍峰沿南坡登頂成功。這是首支中國民間登山隊登頂成功。
2018年7月22日,波蘭人Andrzej Bargiel完成了首次登頂後從山頂滑雪下降回基地營的創舉。
2019年7月17日,呂忠翰與張元植成為台灣史上第一隊嘗試無氧攀登的隊伍,由於接近峰頂雪況不佳,最後攀登至海拔8200m,未登頂,同行的K2 Project報導者為台灣作家陳德政。[2]
2021年1月16日,以寧斯·普爾加為首的尼泊爾登山隊登頂成功,是人類首次在冬季成功登頂喬戈里峰。[3]
登頂死亡率
[編輯]2022年6月統計數字:自1954年以來成功登頂共計425人,死亡共計92人,總體死亡率21.65%(死亡率=死亡人數/登頂人數),1990年之前的死亡率為41%,1990年以來死亡率為18%。
2008年8月2日,17名登山者從巴基斯坦一側登頂返回時遭遇雪崩,當中11人遇難,成為喬戈里峰登山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災難。
相關資訊
[編輯]- 書籍
- 電影
- 終極天險,2000年(為了演員的安全,而選在紐西蘭的庫克山拍攝)
- 八千米死亡線K2, 1991年
- Karakoram & Himalayas, 2007年
注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中国人首次登顶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 新華社. 2004年7月28日 [2012年2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1月13日).
- ^ 自由時報電子報. 登山》取消攻頂K2「讓大家失望」 呂忠翰、張元植讓台灣看到新高度 - 自由體育.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9-07-21 [2021-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3).
- ^ Nepali climbers make history with winter summit of K2 mountain. BBC. 2021-01-16 [2021-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