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愛國青年訓導總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防部愛國青年訓導總隊,簡稱「青訓總隊」,是1948年至1949隸屬於中華民國國防部的對被俘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幹部士兵、參加學生運動的左派青年強制羈押、感化訓練的機構。[1]

歷史[編輯]

1948年春,國防部政工局把各剿匪總司令部綏靖公署的政工系統分設的青年訓導大隊統一列為國防部愛國青年訓導第某總隊。1948年夏,國防部政工局命令將「脫黨脫籍」改稱「統建運動」,意即脫離中國共產黨黨籍和學籍後,參加中國國民黨的統一建國運動,要求填寫詳細的「脫黨脫籍」登記表(後改稱「統建運動」登記表),並在誓詞上簽名蓋章、按指印,開大會公開宣誓,在當地城市的大報登出脫黨脫籍者啟事。[2]

組織架構[編輯]

  • 國防部愛國青年訓導第三總隊:其前身是1946年初在錦州成立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集中營,同年4月改編為青年訓導隊。1946年6月起改由政工處領導,業務仍由第二處負責指導。1948年6月改為國防部愛國青年訓導第三總隊某中隊。瀋陽警備司令部稽察處附設一個特種拘留所,即愛國青年訓導第三總隊第十五中隊。
  • 國防部愛國青年訓導第四總隊:設在華北剿匪總司令部。下轄第一、第二大隊為原張垣綏署青訓大隊,第三大隊為原保定綏署青訓大隊,第四大隊原為國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轅(後改為華北剿總)政工處設立直屬,第五大隊為原第十三軍熱河省的青訓大隊。1948年12月青訓四總隊縮編為四個大隊,第五大隊併入第四大隊內,第五大隊原有的三個中隊縮編成13、14兩個中隊,第四大隊原有的五個中隊劃成15、16兩個中隊,大隊長王煥文,副大隊長孫振聲,下設訓導、文書、軍需、醫務四室,15、16兩個中隊仍住北平市炮局胡同[3],崔漢光、吳善箴分任中隊長。
  • 國防部愛國青年訓導第五總隊:1948年10月進駐蕪湖,1948年12月撤離蕪湖。
  • 國防部愛國青年訓導第六總隊:設在西安綏靖公署[2][4]
  • 陸軍總司令部徐州司令部鄭州指揮所青年訓導總隊
    • 第一大隊
    • 第二大隊(即勞動集中營,新四軍第五師曹志堅等幾十人犧牲處)
    • 第四大隊(在小西門今武警總隊處)
    • 第六大隊(集中營)
    • 第十六大隊(集中營)

參考文獻[編輯]

  1. ^ 張耀鵬:「南京國民政府國防部研究(1946-1949)」,東北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5年。
  2. ^ 2.0 2.1 柳中宇:“国民党反动派的集中营——青训总队”,《陕西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 [2021-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9). 
  3. ^ 王兰顺:“如今的炮局胡同”,搜狐新闻网,2016-01-15. [2021-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9). 
  4. ^ “西府兵运先驱——何士元”,来源:腾讯新闻网,2021-08-18. [2021-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