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神經叢
外觀
太陽神經叢(梵語:मणिपूर、Maṇipūra,意謂「寶石之城」)是印度教瑜伽理論中的第三個主要脈輪。
描述
[編輯]太陽神經叢位於肚臍的區域,有十片花瓣,對應精神上的無知、渴望、妒忌、背叛、羞恥、恐懼、厭惡、妄想、愚昧與悲傷等心念(vritti)。
太陽神經叢與動力、能量、以及意志力(itcha shakti)有關。它也和火能量與消化有關。據說太陽神經叢會將普拉納(氣)送往身體其他部分,這一點與中國道教的丹田概念大致相似。
象徵
[編輯]太陽神經叢與以下有關:
修練
[編輯]在亢達里尼瑜伽中,有一些不同的修練方式可以激發並平衡太陽神經叢能量,包括許多對該部位起作用的體位法、呼吸法、收腹收束法(吐氣,並將腹部往後收、橫膈膜往上提)、以及腹疊背法(進行收頷收束法,同時反覆擴張、收縮腹部)。
其他關聯
[編輯]在內分泌系統中,太陽神經叢據說與胰臟和腎上腺皮質(腎上腺的外部)有關。這些腺體會製造參與消化的重要激素,將食物轉化為供給身體的能量,就像太陽神經叢把普拉納散發到全身一樣。與印度普拉納概念相似,中國道教中丹田亦會散布並調節氣的能量;位置最低的丹田(下丹田)在胃部區域。
西方神秘學家對於太陽神經叢與卡巴拉的關聯各有不同的說法。有些人認為它和Hod與Netzach兩個原質(sephira)相關,其中Netzach代表克服各種障礙的能量品質,而Hod則是控制能量並將其分化為不同形式的傾向,這兩股能量相互抗衡,就像人體的合成代謝與分解代謝一樣。
其他名稱
[編輯]- 怛特羅:Dashachchada、Dashadala Padma、Dashapatra、Dashapatrambuja、Manipura、Manipuraka、Nabhipadma、Nabhipankaja
- 吠陀(之後的奧義書):Manipura、Manipuraka、Nabhi Chakra
- 往世書:Manipura、Nabhi Chak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