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釗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釗貽(英語:Chiu-yee Cheung,1954年),香港長大,澳籍華人。暨南大學中文系畢業,澳洲悉尼大學博士。
曾任教澳洲昆士蘭大學(1995-2009)、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2009-2013)。南京大學中國新文學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2013-2017)。昆士蘭大學客座副教授(2014-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客座教授(2016- )。
主要研究:魯迅研究、魯迅與尼采、尼採在中國、香港中文報紙新聞檢查歷史(1925-1951)。
[1]

主要編著[編輯]

(輯注) Nietzsche in China: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Canberra: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1992). ISBN 0 7315 1438 6. xxxiv, 145 pp.;
(專著)Lu Xun: The Chinese 「Gentle」 Nietzsche , Frankfurt am Main: Peter Lang (2001). ISBN 3-631-38073-9. xix, 197 pp.;
(合作編訂)李偉江:《魯迅粵港時期史實考述》,長沙: 嶽麓書社(2007)。 ISBN 978-7-80665-864-2. 285 pp.;
(專著)《魯迅:中國「溫和」的尼采》,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ISBN 978-7-301-16674-1. 501 pp.;
(主編)《尼采與華文文學論文集》,新加坡:八方(2013)。 ISBN 978-981-4556-81-1. 324 pp.;
(合編)Lu Xun and Australia, Melbourne: Australian Scholarly Publishing (2016)。ISBN 978-1-925588-01-9. 206 pp.
(論文集)《從〈非攻〉到〈墨攻〉--魯迅史實文本辯正及其現實意義探微》,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ISBN 978-7-5598-0336-8. 357 pp.

關於《魯迅:中國「溫和」的尼采》[編輯]

這是張釗貽研究魯迅的主要著作。英文版獲 D. Wippermann 教授推薦出版,收入 Peter Lang 出版之 「Frankfurter China-Studien」 叢書,因叢書主編 Chung-tung Chang 教授突然逝世,改為獨立出版。
中文版並非英文版的翻譯。作者對全書結構和內容都做了大幅調整和更新,甚至重寫。除補充了大量魯迅生平和思想的材料,主要補進了關於「影響」概念的討論,尼采與中國文化的「事實聯繫」,以及「冷戰」後西方拋棄自由主義的尼采所引起對尼采社會政治思想的爭論。

關於魯迅是中國「溫和」尼采的定位
書中第19頁有一段解釋(編者在各點加了數字):
魯迅是「中國『溫和』的尼采」的這個定位,跟比較文學追求文學的「總體性」和「世界性」也有點關係,也是希望能夠衝破文化與地域的藩籬,探索人類社會文化思想的一些共通特性⋯⋯ 在揭示特定範圍內共通性這個意義上,這個定位目的是要說明這些問題:一、魯迅在當時中國這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具有的意義,跟尼採在他的特定歷史環境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具有的意義,是相當的;二、他們在各自的歷史文化範圍里,占着相似的地位和具有相似的價值;三、他們超越歷史和地域的價值和意義,也是相當的。正是因為這些共通性,尼采揭示的問題和抨擊的現象才能引起魯迅的共鳴;也正是這些共通性,使魯迅能夠通過自己獨特的歷史體驗和個性,介入中國思想文化和世界思想文化的演化進程。這些共通特性一日未消失,尼采便仍然「活着」,魯迅也不會「過時」,而我們就還要面對他們提出的問題。這就是他們的貢獻和意義。

關於《從〈非攻〉到〈墨攻〉》[編輯]

《自序》節錄:「本書是筆者研究魯迅及有關文章的結集,其中有公開演講的講稿,也有授課講義,全都在學術刊物或研討會論文集上刊登過,這次結集時有不少增補和修訂。
……儘管很多人都認為魯迅已經過時,但我每次重讀魯迅,總覺得他超越他的時代,也超越我們的時代。我們還沒有跳出他早已看透的「五指山」。「未完成」的魯迅,仍是中國知識分子沒有掙脫的「緊箍咒」之一。尊重他,統戰他,樹立他,吹捧他,歌頌他,神化他,固然不能叫他「轉變」,使他符合我們的需要;污衊他,詆毀他,歪曲他,醜化他,褻瀆他,不管他,也不能令他「過時」,叫他在我們面前消失。他已經成了一個徘徊的幽靈。至少我以為是這樣。也許只是我的想象。……

參考文獻[編輯]

  1. ^ 《張釗貽簡介》,《當代作家評論》,2018年第5期; A/Professor Chiu-yee Cheung, School of Historial and Philosophical Inquiry,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Chiu-yee Cheung. "My Journey with Lu Xun". In Mabel Lee et al (eds). Lu Xun and Australia. Meilbourne: Australian Scholarly Publishing. 2016: 20–27. ISBN 978-1-925588-01-9 (英語);中文節選見《文藝報》,總第4071期(2016年10月19日)。 張釗貽. 沉迷魯迅尼采二十年. 《讀書》2002年第7期: 136-144.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