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苣苔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彌勒苣苔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菊類植物 Asterids
目: 唇形目 Lamiales
科: 苦苣苔科 Gesneriaceae
屬: 馬鈴苣苔屬 Oreocharis
種:
彌勒苣苔 O. mileensis
二名法
Oreocharis mileensis
(W.T. Wang) Mich. Möller & A. Weber
異名

Paraisometrum mileense[2]
W.T. Wang

彌勒苣苔學名Oreocharis mileensis),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苦苣苔科植物。它們在1906年被首次發現並採集標本後100年都未被再次發現,被認為已滅絕。直至2006年,它們在雲南石林縣被重新發現。[1][3]

分布及棲息地[編輯]

彌勒苣苔是中國的特有種,分布於雲南廣西隆林縣貴州。其模式標本採集於雲南省彌勒縣[1]

它們的棲息地位於海拔2000米-2600米的石灰岩林中。[4]

歷史[編輯]

彌勒苣苔最早於1906年9月9日被法國傳教士F. Ducloux在雲南省彌勒縣發現並採集,該標本保存於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但直至1997年它們才被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文采在編寫《中國植物志》時正式描述並命名。在2006年前,雖然對彌勒苣苔進行了多次搜尋行動,但都沒有再次發現它們,其被認為已滅絕。但在2006年8月,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員在雲南省石林縣石灰岩山植物區系進行調查研究時再次發現了已有100年未見的彌勒苣苔,證實它們尚未滅絕。[3]

描述[編輯]

形態[編輯]

彌勒苣苔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無莖部,有短的地下莖;葉片基生,呈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2-4厘米;花期是在每年8月,果期在10月。它們與同科金盞苣苔屬Isometrum)植物形態較為相近。兩屬都有4個可育的雄蕊,冠瓣都比花冠筒短且5個花冠裂片的長度都相等。其形態區別在於彌勒苣苔的花冠有着四裂狀的上唇和不分開的下唇;其雌蕊貼生於冠筒的中上部分;雌蕊有一個柱頭。[4]

特性[編輯]

於2014年,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發現,彌勒苣苔在廣義的馬鈴苣苔屬中屬於一個較為孤立且後生的類群,且具有較低的遺傳多樣性。分布於雲南,廣西和貴州的三個種群間受到明顯的地理隔離,種群間的基因交流受限且類群間的基因分化有限,而在雲南的種群因海拔和與村寨距離的差異產生了兩個明顯的演化分支。[5][6]

同年的研究亦發現了它們是一種復甦植物英語Resurrection plant,這類植物可以在極度乾旱的環境下通過忍受細胞膜的損傷並在再次得到水分時修復細胞膜損傷的方式生存,但彌勒苣苔具有獨特的復甦機制,在缺水情況下它們的細胞膜仍維持穩定不變直至瀕臨死亡時細胞膜才突然崩潰。這是因為彌勒苣苔的膜脂降解過程是通過較為複雜的二脂酰甘油英語Diacylglycerol進行,而不是常見的磷脂酶D介導的磷脂酸,這可以通過降低磷脂酶D的活性阻止膜脂降解的方式以維持細胞膜的穩定。[7][8]

保育現狀[編輯]

2012年,中國國家林業局將彌勒苣苔被列為「雲南省急需保護的五個物種」之一,並於同年10月開始建立石林圭山極小種群保護小區以保護它們。[3]昆明植物研究所與圭山國家森林公園共同對其展開了研究與保育工作。[5][6]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中,彌勒苣苔被列為瀕危,理由為彌勒苣苔的分布地小於100平方公里且受到棲息地破壞的威脅,但由於近期在廣西和貴州也發現了種群,還需更為詳細的調查。[1]

外部連結[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弥勒苣苔.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信息系統. [2018年1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月29日) (中文). 
  2. ^ The Plant List. Paraisometrum mileense. 2012 [2018年1月29日]. 
  3. ^ 3.0 3.1 3.2 王曉易. 石林绝密保护弥勒苣苔. 昆明日報. [2018年1月29日] (中文). [永久失效連結]
  4. ^ 4.0 4.1 Oreocharis mileensis (W.T. Wang) Mich. Möller & A. Weber. 網絡生命大百科. [2018年1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2月1日) (英語). 
  5. ^ 5.0 5.1 昆明植物所弥勒苣苔保护生物学研究取得进展. 中國科學院. [2018年1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4月5日) (中文). 
  6. ^ 6.0 6.1 Taxonomic status, phylogenetic affinities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a presumed extinct genus, Paraisometrum W.T. Wang (gesneriaceae) from the karst regions of Southwest China.. Chen WH, Shui YM, Yang JB, Wang H, Nishii K, Wen F, Zhang ZR, Möller M. [2018年1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2月6日) (英語). 
  7. ^ 昆明植物所在弥勒苣苔的复苏机理及超低温保存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2018年1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月29日) (中文). 
  8. ^ Maintenance or collapse: responses of extraplastidic membrane lipid composition to desiccation in the resurrection plant Paraisometrum mileense.. Li A, Wang D, Yu B, Yu X, Li W. [2018年1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2月6日)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