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曼效應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光散射的不同可能性:瑞利散射(不交換能量:入射和散射光子具有相同的能量)、斯托克斯拉曼散射(原子或分子吸收能量:散射光子比入射光子能量少)和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散射(原子或分子失去能量:散射光子比入射光子具有更多能量)

拉曼散射(Raman scattering),也稱拉曼效應(英語:Raman effect),為一種光子非彈性散射現象,1928年由印度物理學家錢德拉塞卡拉·拉曼發現,指光波在被散射頻率發生變化的現象。

當光子打到直徑大於自己波長的粒子時,會與其碰撞,導致行徑方向偏折。其中多數的光子,都是發生彈性碰撞,故散射出來的光子,跟射入前的光子,波長、頻率與能量相同,稱為瑞利散射。然而,有一小部份散射的光子(約千萬分之一)和介質分子之間發生非彈性碰撞,出現能量交換,故散射後的波長、頻率與能量會產生變化,稱為拉曼散射。

拉曼散射可依光子在碰撞過程中的能量變化分為兩類:

1. 斯托克斯散射:材料吸收能量,導致散射光子能量低於入射光子,為多數情況。

2. 反斯托克斯散射:材料失去能量,導致散射光子能量高於入射光子,為少數情況。

應用[編輯]

利用拉曼效應產生的雷射,稱為拉曼雷射

參見[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