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迪賓·沙拉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敦迪賓·沙拉布(?—?)蒙古人民共和國外交官。

生平[編輯]

1959年,敦迪賓·沙拉布接替索諾曼·魯布桑出任蒙古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1959年9月30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十周年,社會主義國家駐華大使給毛澤東致賀信,聯名致信的有匈牙利人民共和國大使諾格拉第、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使李永鎬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大使布希尼亞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大使汪戴爾、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大使潘切夫斯基、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大使查哈勒斯庫、蒙古人民共和國大使沙拉布、越南民主共和國大使陳子平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大使帕里夫蒂、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臨時代辦安東諾夫、波蘭人民共和國臨時代辦傅拉托[1]

1959年10月4日晚間,中共中央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蒙古人民革命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蒙古人民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尤睦佳·澤登巴爾會談並共進晚餐,在座的蒙方人員有蒙古人民共和國黨政代表團全體團員:蒙古人民共和國部長會議副主席巴達民·拉姆蘇倫,蒙古人民共和國人民軍事務部第一副部長布塔勒·朝格,蒙古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占巴林·班扎爾,蒙古人民共和國駐中國大使敦迪賓·沙拉布[2]

1960年5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在蒙古人民共和國首都烏蘭巴托締結《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友好互助條約》。1960年10月12日,兩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交換條約批准書,在互換條約批准書的證書上簽字的,中方是姬鵬飛,蒙方是駐華大使沙拉布[3]

1961年7月,為慶祝蒙古人民革命勝利40周年,蒙古駐華大使沙拉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招待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劉少奇、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日成出席[4]

1960年代初,中國共產黨蘇聯共產黨分歧公開,中蘇交惡,蒙方在意識形態爭論中站在蘇聯共產黨一方,中國遂開始向蒙方大規模抱怨蒙古人民共和國公民、幹部、軍警、企業、機關等侮辱、毆打、非法逮捕援蒙中國工人的問題。中方認為,近年來援蒙中國工人在蒙古遭到巨大的不公平甚至非人道對待。1962年5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駁回了蒙古駐華大使沙拉布對中國援蒙工人罷工問題的意見,並稱「如果你們不需要,可以把他們送回來,但不要侮辱毆打他們。」蒙方則指責中方改變了在援蒙中國工人問題上的政策,「利用這些細小的摩擦來製造所謂蒙古對中國不友好的證據,以證明蒙古對中方不友好」。1963年4 月到12月,中蒙兩國就中國派遣勞工援蒙問題先後舉行47次會談,但無果而終[5]

參考文獻[編輯]

  1. ^ 社會主義國家駐華大使給毛主席的賀信,人民日報1959年10月1日,第8版
  2. ^ 周恩來和澤登巴爾會談,人民日報1959年10月5日,第1版
  3. ^ 姬鹏飞.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網. [2017-07-10]. [失效連結]
  4. ^ 习近平访蒙及中蒙建交65周年. 中國網. 2014-08-26. [永久失效連結]
  5. ^ 陳弢,中蘇分裂與中蒙關係(1960-1966),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15(4):83-95
外交職務
前任:
索諾曼·魯布桑
蒙古人民共和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
1959年 — 1962年
繼任:
敦道格·策伯格米德